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在凉州 » 第二十章 三爷回来了

第二十章 三爷回来了

    曲辕犁其实很简单,张元在前世农村经常见到,因为研究历史的关系,他还仔细询问过耕地的农民。但那时人们用的都是全铁的,现在铁比较珍贵,能用木头的地方就全部用木头代替。只在前边的小轱辘用铸铁的,犁脸,就是俗称的鬼脸和铧用铁,其余的都是用木头替代。铧和鬼脸因为要入土,难免会遇到石头,必须用到好钢。

    在三娃家,有福听到张元说要制作曲辕犁,高兴的嘴都合不拢,这可是他心心念念的东西。张元拿出图纸,交待各个部位的尺寸大小。现在有了攻丝车刀,许多部位就直接用螺丝固定,既容易更换,也安装方便。同时也提醒三娃,可以做出各种大小不同的攻丝车刀,自己琢磨如何使用。

    手下有了这俩位人才,张元交代清楚,就没有他什么事了。这让张元长出了口气,终于有了几个可以用的人了,不用自己亲力亲为。他五岁的身体,也确实不适宜干许多体力重的活。

    “六伯,这几天怎么都没看到金贵?”张元陡然想起,这段时间自己太忙,把一直跟在屁股后面的哼哈二将都忘记了。

    “你不是马上要成立学堂了,我让他这几天去葫芦湾他舅舅家住几天,等上学了就回来。”葫芦湾离靠山村只有五里路,就在麻河的下游,靠山村的张姓人家有许多都和葫芦湾的人通婚,大牛的外婆家也在那里。

    事情有人做,张元就回家继续编写教材。

    三十斤豆子的豆腐都已经被村民们换个精光,就这还有许多人没有换到。路上遇到张元,纷纷要求多做一点,否则都不够大家吃的。张元答应明天增加到五十斤豆子,争取每家能有三斤豆腐吃。

    张元回到家中,芸娘急匆匆迎上来,高兴的告诉张元豆腐已经换完了,家里一天就多出来十五斤豆子,还有一大堆豆腐渣。上次张元用豆腐渣和面粉烙的葱花饼酥脆可口,芸娘决定再烙饼吃。

    张元看着一大堆豆腐渣,现在粮食缺少,这些豆腐渣都舍不得喂猪,上次的豆腐渣几家人家都分了,没有显得多。可现在三十斤豆子的豆腐渣,自己家可吃不了这么多。天气热,放到明天就得馊了,就对芸娘说:“我让二婶把这些豆腐渣分给村里那些困难的人家吧。”芸娘却不愿意,“这些都是好吃食,我们自己吃就是了,为啥要白白分给别人。”张元看着芸娘认真的小脸笑了,“以后,每天都有这么多豆腐渣,我们就是什么也不吃,也吃不完。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好吃食,偶尔吃一顿还成。”

    提高了声音,向隔壁喊道:“二婶,在家吗?过来一下。”

    很快,二婶就走进来,张元把自己的意思说了,“二婶,可以告诉他们,以后每天自己来我家拿豆腐渣,每家都分一点,可以和面粉一起蒸炊饼。”二婶高兴的加大了嗓门,“哎呀,元娃,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每家平白得数斤吃食,还不得怎么感谢元娃呢。”

    张元道:“感谢就不必了,都是乡党,这是应该的。特别是那些困难的人家,每天都让他们来拿。”

    张元又安慰兀自气鼓鼓的芸娘,“别不高兴了,咱们家又不在乎这点东西,能帮助到乡党们,也是一件好事。他们日子过得艰难,咱们既然有能力,就帮一把。我敢跟你打赌,一年后,你就是白给别人,也没有人要。”

    琼娘在一旁赞叹:“元娃的心肠真好,这么多吃食,在灾荒年月,可是能救很多人的命。今年秦州大旱,人们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可惜离的太远,要不然能救多少条命啊!”

    师母也道:“当时我们从秦州逃出来的时候,许多人因为吃观音土,拉不出来,活活涨死。”想起秦州的惨状,几个人还都心有余悸。芸娘更是靠近了张元,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这也许就是芸娘不想把豆腐渣给人的原因,见多了饿死人的情况,自然对能吃的东西都格外珍惜。

    张元问道:“那当地官府就不管赈灾吗?”师母愤慨道:“乞伏部过来,官府早就跑得连人影也看不到,更不用说赈灾了。要是官府还在,我们也不用逃出来。”

    张元叹口气道:“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官府不可靠,遭罪的只有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啊!”

    二婶在旁边道:“哎呀,咱们这里安稳就好了,不用说这些了,我现在就去让他们来领豆腐渣。”

    张元也沉重的点了点头,他现在对这些事都无能为力,只能慢慢积蓄力量,否则自身都难保。这就是处于乱世的悲哀,人命贱如草芥,稍有风吹草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二婶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有人陆陆续续的到来,张元不想听人们的不住的感谢,把事情交给芸娘,自己转身回到了屋子。静了静心,开始编写教材。

    沉浸在自己熟悉的知识海洋中,张元很快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连三爷回来这么大的动静都没有发现。直到三爷的手拍在了肩膀上,才发觉屋子里已经多了几个人。

    张元扫了一眼,三爷身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矮胖子,这个时代,胖子可是很少见的,张元还是第一次见到。胖子身高大概一米六,圆胖的脸上留着俩撇八字胡,让他看起来很精明。在他身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手上拉着一个小丫头,只有五六岁,和自己差不多大小,正用圆圆的眼睛盯着自己看,露出好奇的眼神。

    三爷的脸上挂满笑容,对身边矮胖的人说:“七弟,这就是大哥留下的唯一骨血,元娃。”转身对张元道:“这是你七爷爷,五房在张掖的话事人,这次我正好在临泽县城遇到。”

    张元急忙弯腰躬身:“小子拜见七爷爷。”五房就是张家最小的一房,一直留在老家守祖祠的,不过也经营着许多产业,看样子这位七爷爷就是在张掖负责经营张家的族产。

    七爷爷一只手拉住张元,声音醇厚好听:“快快起来,不必多礼。来,让我看看我们张家的千里驹。”一块绿莹莹的玉佩放在了张元的手中,“七爷初次见你,这块玉佩你拿着。”对张元上上下下打量几眼,对三爷说:“三兄,这孩子真还和大兄有许多相似之处。”三爷道:“你是没有见过大兄小时候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

    “元娃,这可是你嫡亲的姨娘,是你母亲的亲妹妹,敦煌宋氏的二小姐,这次是专程来看你的。”三爷把张元拉到那位年轻女子的面前。

    这还是张元第一次见到母亲的娘家人,他打量了一下这位姨妈,见她身材比母亲略高,一双黑漆漆的眼睛和母亲极为相似,只是嘴唇很厚,看上去有一点桀骜不驯的样子。

    “拜见姨娘。”张元躬身行礼,宋氏忙拉住张元的手,语音已带着哽咽:“看到你长这么大了,想必苦命的阿姐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从袖中取出一枚黄色的玉锁,足有巴掌大小,放到张元手中,“这是临来时你外婆让我送你的,她希望你能健康长大,长命百岁。”张元在玉锁上看到正是刻得四个篆字:长命百岁。

    “谢谢外婆的挂念,谢谢姨娘。”张元的手被宋氏拉着不肯放开,他只好问道:“姨娘,这位小妹妹是谁?”

    “元娃不得无礼。”三爷喝道:“这位可是当今皇上嫡女,新丰公主。”

    张元也是对这几位客人的身份有点无语了,姨娘还则罢了,这怎么还有这么小的一位公主杂在其中,公主不是在洛阳吗?怎么就跑到自己家来了?

    不管有没有疑问,还是要拜见的,躬身行礼:“拜见公主。”小女孩细声细气的说:“不用多礼。”

    三爷道:“这怎么我才走了几天,家里已经大变样了,刚才还有个胡人小娘子拦着不让我们进来。”

    张元给大家摆好凳子,先请公主和姨娘坐下,又请七爷爷坐下,给每人倒了一杯茶,“那是我请来帮我的,小女孩叫芸娘,她母亲叫琼娘。还有韩林师傅一家,都是从秦州逃难过来的,是二婶的兄弟,现在是我的武术教习,将来学堂成立,就是学堂请的武术师傅,专门教导孩子们强身健体的。”

    “七爷爷,姨娘还有公主,尝尝我自制的茶水。”知道三爷喝不惯自己的茶水,走到门口喊都:“芸娘,给我拿一些浆水来。”

    芸娘应声就走了进来,原来小丫头一直就在门外,手中提着一罐浆水,闻味道应该还加了蜂蜜。

    张元指着三爷对芸娘说:“芸娘,这就是我三爷爷,你以后就叫三爷好了。”芸娘乖巧的喊道:“芸娘见过三爷。”三爷道:“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遭罪。不用怕,就安心在家里住下,元娃要顽皮欺负你,你就告诉三爷,我来抽他。”

    张元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老头,几日不见,怎么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面子,在客人面前就说这样的话。

    芸娘说道:“阿元不会欺负我的。”张元对芸娘道:“你去安排午时的饭食,再磨一点豆腐,做几个菜。”芸娘答应转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