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在凉州 » 第二十一章 一鸣惊人

第二十一章 一鸣惊人

    芸娘出去后,姨娘拉住张元的手坐到自己身边,不住的询问张元从小到现在的一切。说实在话,对于这位从未见过面的姨娘,张元也说不上有什么亲近之感,但看她真情流露,也稍微有一点感动。

    五爷见他们俩人说个不停,就起身走到张元写字的地方,上面整齐的摆着几摞纸张。

    张元看到五爷走向书桌,想阻拦已经来不及,只好一边回答姨娘的问话,一边思考对策。好在上面的内容还不算很多,即使全部认下,也不过得一个神童的名声。对自己今后的行事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想到这里,心下大定,思忖到时候如何表现,才能让人不起疑心,《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他还是看过的。不过,一直以来,面对的只有三爷和靠山村的乡亲,没有必要演戏罢了。

    五爷在张元刚才写字的那一摞纸上面翻看了几页,只见上面的字虽然很好,但所写的内容却完全不懂,什么力的作用与应用,杠杠原理等等,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符号,完全不知道是啥意思。

    原来这些是张元正在编写的物理课本,现在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种理论,当然就无法理解这些内容。又来到最边上的一摞,只见上面写着语文俩个字。

    从字面上理解,语为语言,文为文章。五爷翻开一面,只见上面写着第一章,下面写着第一节,写着一些奇怪的符号。下面还用浅显的文字说明这些符号的如何发音。

    又翻了十数页,只见中间写着三字经三个字,看样子这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不过不是现在使用的竖版,而是横版,是从左到右排列,看起来相当古怪。而且每一个字上面,还用极小的字写着前面那些奇怪的符号。

    五爷继续往下看,下面写着八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看到这八句话,五爷只觉得这些话既语义简单明白,又寓意深刻。而且韵脚相连,读起来朗朗上口。

    五爷急忙又拿起了一页,只见在上面是对前面八句话的解释,用语都是浅显直白,即使没有一点基础的人也能读懂。再翻一页,又是八句话。一直读到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五爷长吁了口气,这篇文字明显是给孩子的启蒙读物,但比现在流传的那些更加简单易学,而其中的道理却更加全面。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巧妙的糅合其中。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蒙童诵习此文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文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篇飘香奇文。

    五爷激动的拿着一摞纸疾步走到张元面前,话音都有点颤抖:“元娃,这篇文章,你从何处得来?”

    张元看了一眼道:“五爷,这是我为马上要成立的学堂准备的教学材料。”五爷急道:“我问得是此文为何人所作!”张元不紧不慢的道:“五爷,这就是我自己编写的。记得母亲当年教我读书的时候,用的是史游所著的《急就篇》。许多字根本日常就不会用到,对于蒙童来说,完全不知所云,理解就更加艰难。所以我就仿照其中的格式,重新编写了这篇文章。因为都是三字一句的格式,所以我就取了个名字叫《三字经》。五爷,里面可是有何不妥之处?”

    张元这是明知故问,里面关于不适于出现在现在的内容早已删去,虽然缩水了不少,但对于蒙童们来说,有一本好书读就不错了,有什么好挑剔的?还是那句话,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说好不好的问题。

    五爷的小眼睛都快瞪成桃花眼了,死死的盯着张元。半晌时间,忽然仰天大笑,声音不绝于耳。

    张元惊讶的看了看五爷,又看向三爷,不知道这位五爷是到底怎么个情况,不会是有什么隐疾突然发作了吧?

    屋子里众人也都露出不解的神色,三爷伸手在五爷肩膀拍了一下,喝道:“老五,怎么回事?”

    五爷停止了笑声,转身面对三爷:“三兄,我没事,只是太高兴了。想不到我张家从先祖景王公之后,终于要再次名扬天下了。”

    转身拉住张元的手,道:“来来来,阿元,你来给五爷爷解释一下,这些符号是何意?”

    留下一脸懵逼的众人,把张元拉到桌旁,指着张元给每个字标注的汉语拼音。“五爷,这是我为蒙童将来习文方便好记而作的文字符号,我称之为拼音。比起当时母亲教我李登的《声类》简单易记,适合蒙童轻易掌握每个字的发音。拼音一共有63个,声母有23个,韵母有24个,整体认读音节有16个。您看,这个三字,它的拼音……”

    对于张元的解说,只学过切韵的五爷似懂非懂,但依着张元的意思拼读了几个,觉得应该不难掌握。虽然和如今的官方用语有些区别,发音有一些古怪,但也大多数都能理解。

    这又是一个了不得的创造,现在人们用的《声类》一书,用的都是切韵法,不是有深厚的基础,根本就没法学习。但张元的这个拼音就简单多了,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只要掌握了那些字母的发音,所有文字即使没有人教导,只要有注音,也可以轻易拼读出来。这简直就是造福天下所有读书人,只要流传开来,所有学习拼音的读书人就和张元有了师生名分。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功绩。五爷看着侃侃而谈的张元,难道我们张家要出一位文宗不成?这就不是誉满天下,而是要千古流传了。

    五爷也曾短暂有过怀疑,但他知道张元一直生活在靠山村,根本没有接触过外界,想要从别处抄袭也是不可能的事。想到雪盐和酒,五爷心下释然,这只能用神童来解释了。项橐七岁为圣人师,曹冲六岁称象,这些神童,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元儿。”五爷打断了张元的话,“你知道你的这些文章意味着什么吗?”张元道:“意味着什么?当然是简单易学,解决了蒙童掌握知识的难度问题。我当时可是因为这些,被母亲狠狠的打了不少屁股。”

    众人都被张元的话逗的笑了,说了这么半天,只有这句话才看起来像个孩子。

    姨娘宋氏这时也走了过来,仔细阅读那些书籍,别的都看不懂,只有语文的内容还可以理解,就一页页向下翻去。

    三爷虽然不识字,但从老五的语气中也知道张元好像写出了什么不得了的文章。问道:“老五,听你的意思,元娃这些文章写得很好?”

    “岂止是很好,如果稍加润色,整理成书,说立地为圣也不为过。三兄,你数年守在靠山村,苦则苦矣,但有了元娃,就为我张家立了泼天的大功。请受为弟一拜。”说着,弯腰躬身,深深拜下。

    “立……立地为圣?”三爷彻底懵圈。这个自己拿柳条棍打屁股的孩子,怎么一转眼就成了圣人?孔夫子才称为圣人,元娃才五岁,怎么就能成为圣人?这还是整日顽皮胡闹的元娃吗?

    三爷彻底呆住了,连五爷都没有扶。这时,只听宋氏一声惊呼:“这,这里还有!”

    刚才五爷看完《三字经》,就被震撼住了,没有往下面看。听到宋氏的喊声,急忙过去,看完了下面俩篇《百家姓》和《千字文》,俩人面面相觑,已经被雷得外焦里嫩,完全说不出话来。

    《百家姓》还则罢了,但《千字文》却是字字璇玑,句句经典,其中的文字功底说是大儒所作也没有人会怀疑。这一切,竟然出自一位五岁幼童,难道这孩子是有宿慧不成?

    幸亏张元只是编写了他设定的小学内容,如果把中学的内容写出来,怕五爷会当场晕了过去。看着五爷和姨娘的神情,张元也暗自提醒自己,以后写下来的东西还是要保存好,不可大意,许多东西现在露出来就显得太过妖孽了,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五爷嘴里喃喃自语:“神童!神童!天降如此神童于我张家,看来我张家有了大兴之兆,这一次我张家不再以军功闻名,而是以文而达天下。”

    宋氏也是双眼放光,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张元。没想到姐姐和那个不被家族承认的姐夫生下的孩子,居然是有可能立地成圣的神童。如此良才美质,要是能留在敦煌宋氏,那为宋氏一族带来的利益简直是不可估量的。

    宋氏能代表家族来看望张元,本来就是与张家准备破冰重修旧好的意思,毕竟雪盐和酒的利润实在惊人,而发现这些东西的确是姐姐遗留的孩子。虽说当年因为姐姐不愿意嫁给同是敦煌大族的阴氏,不顾家族反对,毅然嫁给了张家,从此宋氏和张家就没有了来往。但现在时过境迁,毕竟张元流着宋氏一半的血脉。没想到来到靠山村,却有更大的惊喜。看来,需要尽快通知大兄,让大兄亲自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