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门阀 » 第一章 雪洞残卒

第一章 雪洞残卒

    寒冷。

    刺骨的寒冷。

    困难的睁开眼皮,光线很暗,周围都是黄土,努力起身,纹丝未动。

    【糟了,身体有重伤。】

    这种程度的摧残非常严重,过了很久,他的腿部传来麻木的冻僵感,这,这已经冻伤了。

    青年先是一惊,随即却欣喜若狂。

    这代表他,没有瘫痪!

    仿若一刻,又仿若恒久,去了九牛二虎之力,青年冷汗淋漓后,终于将头颅抬起,就近靠在黄土堆上。

    眼前的景物,让青年差点又昏死过去。

    这是一个天然洞穴,宽几丈,长尚不知。

    洞口涌入了大雪带来了的雪地独有的折射光,洞中横七竖八,挤满了兵卒。

    没错,是兵卒,红葛布,锈铁皮,长头包巾,这是古代人的装束。远处是二个裹着各种不知道从那里扒拉下的各类衣物的,正在倒腾食物的小崽子。

    没有摄像机,不是拍电影。当然即使有,也决不可能是拍摄。

    太冷了,如此寒冷,如此简陋的御寒物,无论哪个剧组也不敢顶着冻死人的风险,去追求这种效果。就是剧组愿意,估计小那啥,也不可能干。

    “水,水。”

    身体本能的反应,让青年放弃了思考,努力的发出呼唤,可惜声音如同蚊子。

    现在,他希望周围的残卒们,能帮一下他。

    对,是希望,毕竟他也不确定极端条件下,他是不是待宰的食物。

    面前是一个小孩,稚嫩的脸,被冻得通红,全是鸡皮疙瘩,定睛几眼后,咧嘴笑了。

    质朴,这是青年的感觉。

    “姑爷?姑爷醒了。老矮子,姑爷醒了。”

    短短一句,如同天籁,青年确定,他不是食物,但好像是个吃软饭的。

    古代?姑爷?这可不是什么好职业,一般叫姑爷的都是赘婿,社会地位似乎不高!

    不管了,先考虑活命的事。

    面前的孩童很兴奋,手舞足蹈。就是这孩子嘛,咳咳,力气有点大。

    “牛娃子,丫的,你再摇,姑爷又得死。”

    雪洞里,窜出一长者模样的老卒子,一巴掌干在少年头上。

    大孩子不敢反抗,嗯嗯呀呀,委屈的放下姑爷。

    这会青年才发现,这孩子长得挺高大。

    很明显,这是一伙同族兵,不然,没那个瘦弱的老卒,敢随意殴打如此高大的士兵。

    毕竟刀头舔血的职业,谁会怕谁。

    古代出兵多为徭役,同村同族出动非常普遍。

    老卒子耐心的给周云喂水,嘴里却是讥笑道:“阎王殿里走一遭,感觉如何?”

    青年也是一阵头大,不知道该不该回答。

    【我怎么知道?我才刚来!】

    久旱逢甘霖,一滴水可比琼浆玉液,此刻青年终于体会到了。

    老卒子似乎生死看得很淡,仿佛这是很平常的事。

    细细打量,雪洞里这伙东西,一个个獐头鼠目,看着不像好人?等……等……

    青年已经没有办法思考了。

    随着身体渐渐好转,知觉恢复,五脏六腑的疼痛,渐渐袭来,胸口仿若砸有千斤,几乎让周云再次昏厥。

    几个深呼吸,过了很长时间,青年才勉强抗住。

    “哎呀呀呀!姑爷果然是祸害遗千……果然是大富大贵之人。这都不死。”

    不知雪窝子里,何时冒出一个半瞎眼的老头,锈迹斑斑的铁片甲里,裹着精心捆扎的干草。

    这老玩意似乎比别人富有,衣服鼓鼓的。

    这种环境下,穿的多肯定是富有的。只是别人腰间是配长刀短剑,此人确是各类锯子刨子。

    刨子?锯子?技术性工种?看来,任何时候,拥有一门技术都是吃香的。

    一只重脚,踹飞了半瞎子,他的主人,认真的打量醒来的青年。

    此人身体高大,衣着同样葛布草衣,打理的却整整齐齐,看似行伍中人。

    这情形,应该是这伙残卒的武官一类。

    冷眉疑惑很久后,才叹息说道。

    “姑爷,此次真令大伙开了眼界。这也能活着。”

    半瞎子暗自嘀咕,不怀好意打量这老货。

    这老东西,讥讽的水平有长进,到底是说姑爷身体如蟑螂让你开了眼界,还是姑爷竟然能发现贼人秘密开了眼界。

    “是啊,姑爷,没想到您老还有英勇的一面。”

    “放你妈的狗屁,姑爷可是我寨中,,,堡中最有学问的人。你懂个球。”

    随着众人的争吵,青年放心了,这伙人对自己是无害的。

    就是这几个老卒子,好像脑袋不太正常的样子。

    正常估计也不会只剩下这点人马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几天。

    渐渐地,青年知道了一些情况。

    这是一伙同堡兵,出自一个马邑北部边堡,且都是他的同族,准确来说,是他娘子的同族。

    娘子长的如何?他努力的在记忆里搜寻,却没有任何印象,这具身体的原主究竟去哪里了?他不得而知。

    他也知道了自己大名。

    周云?寓意平步青云。

    可惜,变成了不知所云,至今连个小吏都没混上。

    云,这个人同样叫云,自己也叫云。只是姓氏不同,二人到底是什么联系。

    难道二个云互换了灵魂?

    有必要嘛,老子不过喝个酒局,至于如此?

    还是说!

    前世今生,南柯一梦?

    另一件事,周云也很在意。

    那就是现在是啥时代。

    汉就去找泗水找刘季,抱个大腿啥的。

    唐去太原……不对,太原的时候,李家已经是太守了,不一定看的上他。

    去武川镇,找宇文泰,杨忠。找隋唐的爷爷们去。

    结果,竟是大梁。

    大梁王朝?什么是tm的大梁王朝?

    纵观华夏五千年,何时出现过大梁王朝。

    在这堆文盲里,仔细推敲后,基本确定了目前的时代。

    这是,公元后到十七世纪前。

    这个信息很“重要”。

    大梁如同其他王朝一样,逢战征发徭役和良家子入伍。

    今大梁皇帝,神武英明,北方突厥屡屡犯境,召良家子十万,徭役数万,边境应敌。

    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封王拜相,扬名天下,赢得各种美人归,走上人生巅峰,的美梦。

    让无数大梁子弟奔赴边疆。

    周云做为李族中,顶尖“人才”,自然不会错过运筹帷幄的机会。

    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下,李家宗族遂决心参战。

    如同这个时代,各个封建大小宗族一样,助皇帝平定突厥,立赫赫之功。

    其实,也没那么高大上,主要原因有二。

    一则,确实得弄点功勋,不然李家怎能发迹。大梁国的史诗里,富贵当在马上取。

    二则,自家不就在边境,大军定襄集结,离老家不过二百余里,别家千里之遥都算近的,传说大梁南疆来的,光走来就要半年。门口生意,说什么也得搏一搏。

    于是,一切都发生了。

    伴随着官道上,络绎不绝的人群,李家一众老小,是的,是老小。

    打仗是需要辅兵的,小的们十几岁,干的是辅兵的活,一战打下来,回来就是大小伙。

    还TM是吃公家饭,小农是很会打算的。

    足智多谋的姑爷决心亲自率领他们,体验纵横疆场的男儿豪情。

    周云的带领下,他们辞别父母妻儿的眼泪,奔着心中的梦想,踏上征讨突厥的道路。

    然,现实是冰冷的。

    自古从军艰险,可不是说说而已。

    三百人出堡,定襄城下,登记成军。

    短短几个月。

    如同几个世纪,各种磨难全部经历了,什么上官克扣粮食,贪墨军工,派遣他们送死,大溃逃,突厥人到处杀人……

    如今,李家堡里出来的同族,只剩七八十老弱残存了。

    周云看来,其实与历史任何一个王朝别无二致。

    他们只是炮灰?炮灰能不死?

    定襄城下,幸好有周云洛阳的身份,一顿忽悠,领到了部分军需,他们才成了实力强一点炮灰。

    否则他们这一伙人活不到现在。

    别看葛布锈铁皮,这都是好东西,保命的好东西。

    就是靠它们,很多人雪地装死,才残留下这了李家宗族。

    最大的可悲在于。

    良家子,当然也包括李家。都没有退路,明知是死,也得上。

    大梁律:从军良家子,凡逃兵者,立斩,没其财,配其族。

    不逃最多死自己一个,逃了父母妻儿会变为贱籍,下等户,财富会被没收,出门被唾弃,要么发配给他人做奴仆,要么发配戎边。

    于是。

    没有训练,没有谋略,几乎没有的后勤和军备,良家子只得到一句军令,给我冲。

    雄军有否?那当然是有啊。

    徐州郡雄狮二万,身着大梁制式重甲,据马、铁骑、强弩、各类战车应有尽有。

    一百人的军备,抵得上良家子一万人。这还没算军饷抚恤各类银两。

    可惜,战旗连营,兵强马壮的大梁主战军,却拒不出战,进军如乌龟,撤退如猛虎。

    他们大多是大门阀的家臣或者附庸,生于大族,忠于大族,乃是徐州郡上官柱国上官氏的宝贝疙瘩。

    尔等贱民,如何能比。

    大量从军良家子,出战突厥北马。

    冰天雪地里,怀揣着一腔热血的梁国子弟,迫于军令,四处找着突厥骑兵送死。

    对,可以逃跑,能往那里逃?

    战场后边是戏谑的督战队,他们的剑锋,杀起良家子来,可不会手软。

    家园的后面是妻小至亲,他们翘首以盼,期待父亲或者相公归来。

    良家子没有选择的机会。

    驱大梁子弟,打探突厥动向,消耗突厥实力,此等行为,于行军是上上策。

    以弱马耗强马,生死相搏下,良家子自然对突厥骑兵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

    然,于大梁子弟而言,与杀人无异。

    草菅人命,对,这就是草菅人命!

    周云努力克制情绪,默默的问。

    “难道,朝堂上的文官大臣们,对此视而不见?”

    目前,根据半瞎子和老卒子,卧龙凤雏二人组估计。

    徭役民夫还好,大多在干后勤的事,至少还有条命在。

    十万良家子,冰天雪地,活着的人数绝不会超过五万。

    周云默然。

    过去了解历史,仅仅是短短几句记载。

    如今身临其境才知道。

    每一句历史记载的背面,都是枯骨成山。

    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征徭役百万,死伤惨重。

    这寥寥几语,毛骨悚然。

    大梁皇帝抗突厥,征发良子十万,会不会连史书的痕迹没有。

    毕竟历史书上,站到大统一王朝的角度,征发十万,只是小事件。

    “人命?”

    半瞎子一边倒腾干草,一边自嘲。

    “黔首的命?也叫命?再说,姑爷不也出自奴籍,还不知那贱籍里的更不是人。”

    【我tm从事赘婿的光荣职业,还是奴籍出来的?狗日的】

    没有时间想别的,周云现在大脑飞速运作,如何活着是关键。

    大量梁国兵卒死亡,他不认为,他会是特殊情况。

    马刀砍在他的身上,一样是小命不保。

    他们自大营出来,不到时间不能归营。

    外面又是突厥人的骑兵。若是有个万八千的,周云就多年的军事经验,还能操作,这就几十号人,还老的老,小的小,怎么打?

    周云默默的注释这半瞎子倒腾。默默入神。

    黄土堆上,不多的干草,被瞎子小心的处理。

    在雪洞里,它比黄金更珍贵。

    草衣,可以保命,黄金只是块石头。

    零下十几度的气候下,人类发扬了他们适应环境的本能,任何的御寒的物资,被整理出来,很多人渐渐的找到御寒的方法。

    不可能有现代羽绒那样的效果,但至少能活命。

    李家有半瞎这半路木匠,手工活还行,一件件各类御寒的物资,至少是弄了出来了,算是苟延残喘。

    如果,有人弄不出的御寒物资呢?

    对,当然有人适应不了。

    不过他们不需要存在,活不下去就不配活着。

    北疆,最不缺的就是死人。

    更不缺死人的理由。

    这里是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