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股博士 » 第4章 四大高手

第4章 四大高手

    恶补了基础知识后,田园再次早早的走进了TH证券交易大厅。早起的鸟有没有虫吃他不知道,但勤奋是做事情最起码的要求。

    才一进门,他发现辛晴正站在柜台前向自己招手。

    田园走了过去。

    辛晴不说话,而是小心翼翼的环顾着四周。

    田园也不由得跟着她一起左顾右看,但是看了一圈,没看出怎么回事。他只好凑近辛晴,小声说了句:“同志,安全。”

    没想到辛晴认真的点了点头,“嗯。那我就放心了。”说罢,她从兜里掏出了一张叠着的纸条。“一会找个没人的地方看。”

    接过纸张的田园心里纳闷,这是啥东西啊?怎么搞得像特务接头一样。他想问,但看到辛晴一脸严肃的在整理资料,还突然冒出一句:“您的业务办好了。”

    田园知道,她是一个新人,不能随便摸鱼,突然这么说是怕有人说她工作时间闲聊。既然这样就不问了,看看纸条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田园走回交易大厅,找了个没人的角落,也像做贼似的打开了纸条。

    纸条上是前两天吃饭时,田园拜托辛晴帮着收集的营业部高手情报。

    她秀气的字迹十分工整,纸条上边重点罗列了散户大厅里四大高手的资料。

    高手一:姜大叔,年龄50岁左右,是个标准的技术派。为人很热情,只要有人问股票,他都会帮着分析;

    高手二:小戴,30岁出头(年龄不大,但在股民中算年轻的,所以大家叫他小戴),自称在私募基金做过操盘手。他的水平大家看法不一,有的人觉得他很厉害,有人说一般。

    ※小戴性格高傲,有些难以接近。

    高手三:李阿姨,年龄不详,专业会计出身,据说在股市赚了很多钱,所以做了职业股民。她的炒股思路和很多人都不一样,很多股民不太理解她的想法。

    高手四:马大爷,绰号八爷,他的投资理念和巴菲特一样,倡导价值投资,加上年龄超过八十岁,大家才喜欢叫他八爷。

    看到这,田园不禁笑了出来,然后自言自语道:“怎么是八爷?难道不应该叫八十爷吗?”

    辛晴还收集了散户大厅里部分其他股民的信息,但显然没有四大高手那么引人注意。

    田园的记忆力很好,阅读过后他把纸条收好,然后回到柜台附近。

    等辛晴抬头看到自己时,田园做了一个抱拳的动作表示感谢。辛晴微笑,攥了攥拳头,意为加油。

    田园也回应了一个相同的动作,然后盘算着该怎么向四大高手去讨教。

    在他看来,四大高手里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姜大叔,这个人也很好辨认,他长期驻守在大厅一侧的电脑旁,时常给周围的人现场教学。田园也早就认识他了,只不过每天跟他聊股票的人太多了,没有机会插话而已。

    至于其他三人,尤其是高傲的小戴大哥,田园都没打过交道。

    看样子想学东西,真得花点心思,至少也要搞清楚四大高手在营业厅出现的时间。

    出乎田园意料的是,高考前夕在营业厅救人的事情,让很多人早就认识他了,并且对他有很好的印象,甚至四大高手之一的李阿姨主动找他聊了起来。

    “我以前是会计,对编制财报的手法比较了解,所以我就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重点分析财报里人为加工的痕迹,在这样的股票里边寻找投资机会。”

    田园疑惑,“你的意思是上市公司有做假账的?”

    李阿姨笑,“也不能叫做假账,叫做账比较合适,毕竟会计准则里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啊?”

    “看来你还不知道,其实在会计规则允许的前提下,是可以调节企业利润的。举个例子,比如企业的固定资产,像是建筑、设备之类的,它是有使用年限的,所以要折旧。但折旧的方法不只一种。可以一次性折旧,也可以分批次折旧。”

    田园点头。

    “两种方法对利润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了。再比如企业签了一份销售合同,它的交货日期、付款日期是可以协商的,那么确认收入的时间也就有了调节的余地。类似这种能够调节利润的方法还有不少,所以我就研究哪些企业在报表里做了文章。”

    “那阿姨,你所说的这种使用了财务手段的上市公司,它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当然是故意隐藏利润的公司!”

    田园惊讶,“怎么还有公司隐藏利润?大家不都喜欢把业绩粉饰的很漂亮吗?”

    李阿姨笑,“粉饰业绩多半是为了融资,而隐藏利润,或者说调节利润,当然有他们的目的。我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ST股,你知道啥是ST股吧?”

    “知道。”

    “嗯。连续两年亏损带帽,再亏一年就摘牌退市。有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退市,会把第三年的支出提前计算在第二年里,或者把第二年的收入延后到第三年确认。这样做的结果是第二年的亏损增加了,而第三年的利润增加了。”

    田园恍然大悟,“还真是!”

    “对啊。所以我就很喜欢研究ST股,尤其是那些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濒临退市的公司。”

    “您真是艺高人胆大。”

    “哈哈,其实也不能说喜欢ST股,我只是喜欢它们自带的资产重组的概念。”

    “资产重组?”

    “没错,资产重组是市场永恒的热点,公司越是困难就越会想办法自救。而最有动机谋求重组的,正是连续亏损两年的ST股,而且越接近退市就越迫切。”

    李阿姨知道自己的思路不太符合大众思维,她也看得出田园是个稚嫩的新股民,所以语重心长的提醒道:“我们的股市还很年轻,信息披露不够完善,里边的猫腻专业会计能看懂,但像你这种刚入市的新手,可能就不太适合我的投资方式了。”

    田园点头,感慨着辛晴收集的情报还挺准确。

    与李阿姨谈着谈着,马大爷也来到了交易大厅。

    他似乎刻意的路过李阿姨的座椅,头也不抬的冒出一句:“别把孩子教歪了。”

    李阿姨听了很不舒服,但也不好当众与长辈争论,只是苦笑着嘟囔了一句,“你听到啥了就说我给教歪了。”

    田园想起马大爷是个价值投资者,而李阿姨专挑亏损严重的ST股买,两个人理念有冲突,针锋相对很正常。

    只是马大爷这次冤枉李阿姨了,她已经把自己方法的优缺点说的很清楚,而且自己也不是没有思考能力,不会轻易被带歪的。

    田园本想打个圆场安慰一下李阿姨,没想到她似乎已经习惯了。“你看,股市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方法,你要是觉得阿姨说的对,就好好学习一下财会知识。当然,你也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方法。”

    李阿姨抬手指了指马大爷,“他老人家肯定觉得我给你灌输了不健康的炒股理念。你现在就过去,让他给你讲讲他的思路。”

    田园觉得李阿姨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好人,表示感谢后他径直走向了马大爷。

    马大爷见田园走到身旁,只是用余光扫了一眼。虽然没有表达什么,但从他嘴角微翘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很高兴田园能过来讨教。

    作为小辈的田园肯定要礼貌一些,“大爷,听说您是咱们交易大厅高手中的高手,所以我来向您请教了。”

    被称为高手中的高手,马大爷的心里乐开了花。但年龄在这摆着,他也不好太过张扬,所以故作严肃的反问道:“小伙子,你这个年龄不是应该上学吗?怎么跑股市里来了?”

    田园怔了一下。

    “怎么,不想上学了吗?年轻人啊,太浮躁,好好读书不耽误炒股!”

    “哦,大爷,我现在是在自考金融专业的大学课程,学习炒股有利于我的学业。”

    马大爷缓慢的点了点头,“这样啊,自学也行,我年轻时也自学过。学习嘛,讲究的就是勤奋、坚持到底。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田园点头。

    马大爷接着说:“至于股票嘛,说复杂是真复杂,但有时又很简单。”

    “愿闻其详。”

    “为啥说它复杂,就是研究它的人太多,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思路。我看啊,股票就是被这些人给整复杂的。我就是一个老头子,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我就用最简单的方法。”

    马大爷停顿了一下,似乎是想看看田园的反应。

    田园赶紧摆出一副充满期待的表情。

    马大爷心里更得意了,提高了嗓门,有意识的想叫李阿姨也听听,“上市公司是做生意的,我买股票也是从做生意的角度出发。哪个公司的生意最赚钱,我就买哪个公司的股票。”

    “说得好。”周围突然有人拍手叫好,田园也赶紧跟着点头。

    田园再次感叹辛晴的情报收集真是到位,马大爷是个百分之百的价值投资者,“那大爷,你觉得现在股市里,哪些生意最赚钱?”

    马大爷犹豫了一下,笑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也不用套我话,我从不推荐股票。你只要记得一点,全世界股票炒的最好的人,巴菲特,真正的巴爷,他怎么炒股你就怎么学就对了。”

    田园点头。

    “至于刚才小李子给你讲的那些东西,什么ST里有黄金,那绝对是坑你。企业做生意亏损,都要破产了,那股票能有好吗?”

    “呃,大爷,我听说李阿姨是专业会计,可能她能看出企业报表里的门道呗。”

    马大爷撇着嘴,瞟了一眼李阿姨的方向,“还专业财会人员,自己单位的账都没算准。你知道吗?她们公司早就倒闭了,她是下岗职工。”

    田园本想再解释一下,说李阿姨并没有建议自己投资ST股,但他怕马大爷越说越来劲,最后两人再起争执就麻烦了,所以只好转移话题了。

    随后,马大爷又讲述了自己90年代进入股市,还有炒股生涯零星的“辉煌战果”。

    很快一上午过去了,午休的辛晴从柜台走到田园跟前,带着灿烂的笑容问:“行啊,田园,一上午就跟两大高手聊过了?感觉怎么样?”

    “我也没想到这么顺利,多亏了你精准的情报。”

    “嘻嘻,我也问了好多人。”

    “只是这两大高手的理念似乎挺矛盾的。”

    “嗯?怎么讲?”

    “他们两个,一个喜欢连年亏损的ST股票;另一个喜欢最赚钱的公司股票。”

    辛晴啊了一声,“是挺对立的。最奇怪的是他们都被称为高手。”

    两个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