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股博士 » 第21章 价量分析(田园的炒股笔记4)

第21章 价量分析(田园的炒股笔记4)

    成交量,是指在统计时段内,买卖双方达成一致的股票成交总数量。

    由于股票交易通常以1手(100股)为基本单位,所以大部分的股票,成交量的指标也以手为单位显示,即要把指标的数值乘以100才是成交的总股数(成交量指标数值为100时,表示成交了100手或者10000股)。

    对于以1股为单位申报的科创板市场,成交量指标会使用小数点表示零股,比如100.21手表示10021股。

    成交量统计的最小单位是分笔成交。需要注意的是,交易所提供的成交回报,按照刷新的时间间隔,可以划分为L1和L2两级。其中L1行情刷新速度慢,L2行情刷新速度快。

    虽然两种行情统计出的总成交量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去看分笔成交,还是能看出很大区别的。

    L1行情,股票软件都是免费提供的,它每次刷新行情的时间间隔是6秒。在统计分笔成交时,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如果有多笔申报在这6秒内成交,软件会将它们的总量加到一起,并以最后一笔成交的方向去显示内外盘。

    举个例子,假设一笔成交回报中包含两笔成交,前边是1笔100手的内盘,后边是1笔20手的外盘,那么股票软件会把它们合并显示,而且是以后边一笔的状态来决定内外盘。

    也就是说100手的内盘与20手的外盘,会被合并显示为120手的外盘。

    而收费的L2行情,刷新行情的时间间隔是3秒。不仅如此,还可以查看每一笔回报的详情(详细到该笔回报一共包含多少笔成交,以及它们是内盘还是外盘)。

    L2行情,甚至能够手动查询每一笔成交来自哪笔挂单,或者查询当前挂单中,具体的委托单情况(共有多少笔委托,每笔委托的数量,仅限买一或卖一,常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机构大单)。

    显然,L2行情比L1的内外盘统计更加准确。

    为了弥补L1行情刷新慢的缺点,交易所会公开当前分笔成交中所包含的笔数(每笔分笔成交后边有一个数字)。

    举个例子:如果成交量100手的后边有一个数字5,表示这100手是由5笔成交加到一起得出的总量。

    具体的逐笔成交记录,需要在分笔成交周期中查看(快捷键0+回车),或者在分时图中按F1查看数值。

    成交量指标,通常在股票K线图下方的指标栏中显示,它的时间跨度与常用的K线周期一样,有1分钟、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日、周、月、季、年等。

    成交量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股票的发行数量有的多有的少,股票的价格也有的高有的低。此时如果单从成交手数的数量去判断,很难做到全面分析。

    所以还有两个与成交量类似的指标:成交金额与换手率。

    成交金额,是用股票成交的平均价格乘以成交量,数值越大表示参与交易的资金越多。

    有些个股虽然成交量指标数值巨大,但由于其单价很低,所以成交金额并不高;而有些个股看似成交量很低,但由于个股单价高,所以成交金额并不低。

    通过对比成交金额的高低,能够更好的判断资金参与个股的意愿。

    换手率,是用成交量除以股票发行的总数量,得到的百分比越大换手率就越高,代表个股交投越活跃。

    但有三点要注意:

    一是个股的总股本(股票发行总数量)中,有一些大股东手里的股票是长期不动的(包括处于限售期、质押等锁定状态),所以在计算换手率时,应该用总股本减去这些股份,为求简单也可以用成交量除以流通股总量来计算。

    二是当上市公司发生送股、配股后,由于每一个股东手里的股票数量都增加了,其成交量的手数也必然会随之增加。对这类个股进行分析时,通常需要对K线做复权处理,这时需要将成交量也同步复权。(如果使用成交金额指标分析不存在这个问题。)

    三是换手率只有在T+1制度下分析才是最准确的。T+0制度由于可以在当天买入卖出多次,股票真实的换手率就难以推算了,此类品种的换手率,通常只能用于辅助判断资金的参与意愿了。

    上述三种指标各有优势。

    成交量指标通常用作技术分析,成交金额指标通常用于对比个股之间的活跃度,换手率指标通常用作判断个股自身的交投情况。

    成交量的三种状态:

    放量:即成交量较同期平均值增加了,视放大程度可以分为天量(历史最大)、巨量、大幅放量、小幅放量。

    缩量:即成交量较同期平均值减少了,视缩小程度可以分为地量(历史最小)、大幅缩量、小幅缩量。

    平量:即成交量与同期平均值基本一致。

    研究成交量的根本目的,是判断它对价格的影响,同时价格与成交量又是相互影响的。

    一般情况下,股票成交量最高的时段,经常是股价最高的区域;股票成交量最低的时段,也经常是股价最低的区域。

    如果绘制一条某时段的股价平均线,再绘制一条相同时段的平均成交量曲线,会发现它们的波动方向时常保持一致。

    如果有例外,就是成交量与股价发生了背离,这通常是价格反转的预兆。

    股票能够成交,必然是有钱的人想买,有股票的人想卖,并且两者的预期价格达成了一致。成交量的增加,通常是参与买卖的意愿增加了;成交量的减少,则是参与买卖的意愿减少了。

    将股票的价格与成交量的增减情况加以组合,一共可以得到九种情况。

    一、价格上升,成交量放大;

    即放量上涨,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情况,成交量的放大代表买方增加了购买力度,并且很有可能继续买入。

    二、价格上升,成交量走平;

    即平量上涨,上涨时成交量不增不减,代表比较稳定,继续上涨概率较高;

    三、价格上升,成交量缩小。

    即缩量上涨,一方面是买方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卖方惜售,涨势通常难以继续;

    四、价格走平,成交量放大;

    成交量能够放大,代表近期资金买卖意愿在增加,但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考虑股价所处的位置,一般低位上涨概率大,高位见顶概率大。

    五、价格走平,成交量走平;

    通常代表交投清淡,不看好。

    六、价格走平,成交量缩小;

    预示股票即将选择突破方向,若能伴随放量,其突破方向的可信度比较高。

    七、价格下降,成交量放大;

    最不理想的一种走势,表示卖方坚定,继续向下概率高;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即在熊市末期加速下行时,表示有资金正在承接卖盘,股价有一定几率见底。

    八、价格下降,成交量走平;

    通常卖方仍有余力,向下概率略高。

    九、价格下降,成交量缩小。

    表示卖方开始惜售,要具体考察缩量的程度,时间越长,缩量越多,触底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当然,这九种情况只是比较理想化的猜测,真实的股票走势中,由于受到消息面影响,存在人为操纵等情况,通常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价量分析只能作为一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