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股博士 » 第24章 分批买入

第24章 分批买入

    辛晴知道,田园买了股票行情接收卡,就不会再来交易大厅了,以后想见他一面都难了。也就是说,自己在他的心中,肯定就是个普通朋友而已。

    也许从一开始,他就是看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外打拼,觉得可怜才会那样照顾自己的。

    辛晴有心事,便开始沉默。

    田园很快察觉,以为辛晴是对自己出游时,捎带着买东西感到不悦了。本来想着下周日再约她玩一次,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回家前,田园又请她吃了一顿饭。

    席间辛晴沉默了许久,有种在吃散伙饭的感觉。

    直到吃完饭,她才告诉田园,最近交易大厅的股民们,正热衷于学习古教授的炒股课,“你有时间也学一学吧。”

    炒股这么久了,田园对古教授已经很熟悉,但他对教授这个身份却无感,因为自己的父母也是教授,却没有给自己留下好印象。。

    在他看来,学院派出身的人很刻板,而且孤芳自赏。

    田园把对父母的感觉也连带到了古教授身上,认为他只是一个理论家,从来没有公开过实践的收益。

    但辛晴一番好意,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点头答应着。

    没想到,只过了几天,古教授就来B市讲课了,辛晴更是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入场券,还半撒娇似的求田园去听。

    田园对温柔的女孩没什么抵抗力,只好答应。

    古百通,R大学金融系教授,因为他的姓与股票的股字同音,导致很多人都以为他是股教授。

    凭借这个谐音的姓氏,和自己教授的身份,他的讲座总能吸引到很多的股民。

    周六上午9点30分,古教授穿着短袖衬衫和一条笔挺的黑裤子,在大家的期待中走进了会场。

    主持人介绍后,大家礼貌的鼓掌欢迎。古教授一边走向讲台,一边扫视着台下的人,看到股民们很热情,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他开始了讲课。

    课程内容大概是:

    ZH国的资本市场很年轻,1990年成立,到2000年仅仅十个年头,跟那些已经运行了百年之久的成熟市场相比,风险更大。

    或许有人会质疑,A股指数从成立初的100点涨到了接近2000点,这么大的涨幅,难道不是机会很大吗?为什么要说风险更大?

    其实股市赚不赚钱,只有炒过股的人才知道,很多人都是赚了指数没赚钱。

    分析不能赚钱的原因,从股民自身讲:

    一、喜欢做短线。很多股民奉行短线投资原则,赚一点钱就卖,但实际操作中又不遵守短线的原则,赚钱的股票还想赚更多,被套的股票也不止损。

    结果可想而知,赚钱的股票要么早早卖出,要么由赚转亏;而亏钱的股票从短线拖成了长线。

    二、专业知识匮乏,喜欢打探小道消息,能传到股民耳中的消息,通常是幕后操盘者有意放出的,股民就这样被庄家暗算了。

    三、心态浮躁,股市成立时间短,股民自然缺乏经验。没有经过长期的磨练,在投资时很容易冲动。有的人赚了一点钱,就开始自负。

    人性的弱点,是投资股票的最大风险,缺乏耐心的人疲于奔命,冲动的人容易追高,自负的人更容易巨亏。

    若从市场自身的风险讲: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最危险的。无论多么擅长基本面分析,都很难保证100%准确辨认出财务造假,在A股历史中这样的公司并不少见。

    即使没有造假,某些上市公司也会使用会计手段操纵业绩,财报经常成为庄家和上市公司合谋操纵股价的手段。

    二、上市公司经营不善的风险。股价的长期趋势,通常受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业绩一旦下滑,股价就会大概率下行,而如果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股票甚至会被摘牌退市。买到这两种股票的后果都很严重,尤其是后者,会使投资者血本无归。

    三、熊市的风险。股市的波段犹如大海的潮汐,有起有落,但股市的潮汐,又不完全像大海的潮汐那样有规律可循。因此投资者一旦在熊市入场,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即使是在牛市中,也可能因为政策或者突发事件遭遇股灾。

    从投资策略讲:

    一、投资策略与市场风格不匹配的风险。比如在牛市市场,使用的是保守的投资策略,而在熊市市场里,却采取了激进的投资策略,造成该轻仓时重仓,该重仓时轻仓,从而出现小赚大亏的结果。

    二、不懂止损。大部分股民都有一个习惯,买入的股票被套时,就要守到它涨回去再卖,他们认为只要没有卖出,就不是真的亏损。而事实上,当一天的行情结束,股价定格的时候,浮亏便不再是浮亏,而是股票最新的价值。

    认为只要不卖就不亏,是典型的自欺欺人,认为股价迟早会涨回去的想法不可取。

    股价的运行是不确定的,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涨回去只是可能性之一,而继续向下也是可能性之一。

    所以如果不舍得卖出亏损的股票,虽然有可能解套,但也可能亏的更多,甚至再也没有机会解套。

    炒股要学会止损,因为它能阻止亏损继续扩大。

    三、恋战。很多股民都有一种心理,觉得股票随时要涨,只要手里有钱就急于买股票。但股市真正处于上涨状态的时间,充其量也就一半,在另一半时间买入股票就会亏损。

    虽然很多股民了解这一点,却仍然很恋战。

    听过古教授的课,田园陷入了沉思。

    他意识到有些时候,理论、学术也许不是纸上谈兵,尤其像炒股这种包罗万象的行业,如果不学习一些理论就贸然实战的话,容易没有方向,也会走很多弯路。

    所以,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田园听过古教授的课程,迅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与很多股民有着一样的习惯,买入的股票涨时,赚一点钱就着急卖了,而买入的股票被套,就想着放一段时间看看,甚至会一直守到解套才卖。

    这样做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交易记录里赚的时候都是小赚,亏的时候却是大亏(或者大笔浮亏)。

    一笔亏损,经常超过很多笔盈利的总和,这样的模式,想要整体盈利可太难了。

    那有什么解决办法吗?田园回忆起,几乎每一本炒股书籍中都会提及的一个策略——止损。

    不能任由小亏演变成大亏,就像是人受伤时要及时止血一样。

    有了这个意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田园在炒股时加入了止损策略。

    会止损就能炒好股票了吗?当然没那么简单。

    2003年下半年,ZH国股市大部分时间是单边下行的走势,田园虽然学会了使用止损,但在这半年里,他几乎在不停的止损。

    这一年过后,他的个人账户已经连亏两年,10000元的投资本金只剩下了7000元。

    入市两年半,亏损幅度30%。对于一个学生时代成绩超好,并且全学科都很优秀的人来说,着实是一种打击。

    炒股真的就这么难吗?

    田园不服输,他对当年的行情做了一次深度的复盘,发现虽然股市整体在向下走熊,个股也大多一路向南,但它也不是一气呵成的,期间时常有反弹出现。

    自己操作的问题是,经常满仓买入一只股票,然后稍有回落就止损了,而股价总是在止损后阶段见底。

    也就是说,虽然应用了止损策略,却没有办法应对股价的短期波动。

    田园思前想后,觉得不应该做一锤子买卖。

    股民都想找到一买就涨的股票,但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田园认为自己的问题,应该是一次买入就用完了全部的资金,这样在股价回落以后,他就束手无策,只能止损了。

    但如果换一种思路,把资金分成三份,每次只买三分之一,这样在股价回落之后除了止损,还可以选择补仓摊低成本,这样就能捕捉阶段性反弹的机会了。

    想到这,他不禁苦笑,自己一共才7000元资金,再分成三份买的话……

    考虑到现在是学习阶段,经验比钱更重要,田园决定实践分批买入的策略。

    被市场反复蹂躏,大概是每一个股民都要经历的。

    2004年的股市就给田园上了一课。按照设想,他把资金分成了三份,并在年初买入了第一份,结果,股市直接出现了一轮很大的反弹行情。

    结果就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去补仓买第二份。

    7月,各大高校陆续迎来了毕业季。

    金志高突然向田园求助:“我在应聘,你帮我查一下,唐氏集团怎么样?”

    “上市公司,肯定好啊。”

    “是吗?可是自称国内100强的企业,怎么在这么破旧的小楼里招工啊?”

    田园知道,金志高这是去唐氏集团应聘了,“R大的学生还用出门找工作啊?不都是企业直接到校园招人吗?”

    “话是这么说,但好工作不也得靠抢吗?我学的是新材料专业,有人告诉我唐氏集团要在B市建分厂,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自己来应聘了。”

    “嗯。”

    “我现在的困惑是,财大气粗的唐氏集团,怎么选了这么破旧的办公地点?”

    田园思考了一下,“你确定找对地方了吗?不会是跑到山寨的唐氏集团了吧?”

    “不会吧,这都能山寨?”

    “这样,我给你查一下唐氏集团的F10,里边有他们的资料,我帮你问问。”

    “好。”

    很快,田园从股票软件里查到了一个手机号,经过多方证实,唐氏集团的确在B市临时租用了一个场地进行招聘。

    收到消息的金志高谢过田园,然后自言自语道:“真是艰苦朴素啊,就是不知道集团对员工是不是也这么小气。”

    随后他走进招聘的小楼,顺着指示牌上楼开始排队面试。

    金志高的面试很快结束,他下楼准备离开。当走到一楼走廊接近门口的地方时,他的余光扫到了一侧的长椅,感觉那里好像坐着一个人。

    紧跟着,他就听到了女孩子的抽泣声。

    嗯?怎么回事,金志高倒着向后退了几步,循着哭声侧头一看,发现长椅上坐着一个女孩,身边四处散落着很多的打印纸。

    他定睛一看,面前的女孩穿着可爱,脸型圆润,一双大眼睛正含着泪花。她长了一张娃娃脸,所以不太好判断年龄。

    金志高当即感到疑惑,这女孩看起来像是个中学生,唐氏集团竟然用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