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苍源界,百家争鸣 » 第十三章 长安战报

第十三章 长安战报

    大梁京都长安城。

    镇国公府内。

    高镇梁前几个月因为一封北凉军来的家书,得知孙子高湛重伤差点丢了小命,虽然担忧,却也没法离开京城。

    高镇梁年轻的时候也是和匈奴打过仗,他深知与匈奴作战的危险,这次北凉军又来消息,他更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打开来。

    书信一共两份,一份是高季云写给家中的,主要是问候父母,以及一些家长里短,然后说明了高湛随军去晋阳郡阻敌了,其他军事细节并没有透露。

    另一份嫡长孙高涣的信,写的也都是关于自己在军中的一些事物,以及他父亲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去驻守一郡之地。

    高镇梁看完信之后吩咐管家立刻备车,他要进宫面圣。

    军事方面的信息是不能写进家书的,这是规矩,所以高镇梁才急切的想要进宫了解北方战事。

    而此时皇宫中的御书房内,大梁皇帝何书君看着并州姚勇杰发来的军情情报,脸色阴沉似水。

    站在一旁的内侍官马临福生怕被牵连,一动不敢动,连呼吸都轻微了些。

    “砰”

    “俞涛该死,朕要杀了他。他的一次愚蠢,竟然折损大梁八千军士,更是让陈阳郡失守,一郡之地,遍地荒骨,让我大梁百姓死伤十数万之众”

    马临福眼看皇帝愤怒的砸着桌上的东西,完全不敢上去劝谏,虽然皇帝不嗜杀,但是谁有敢去惹发怒中的帝王呢。

    何书君发泄完之后又重新拿起战报去看。

    也正在这时,门外有小黄门上前禀报。

    “启禀陛下,镇国公求见”

    镇国公高镇梁作为三朝元老,更是文治战功无数,又是当朝三公的太宰,可谓是除了皇室外大梁最尊贵的人之一。

    早在成武帝时期,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爷爷起,高镇梁就特赐在任何时刻都可骑乘入宫面圣,是成武帝指派的托孤大臣。

    甚至据坊间传说,因为军情急报,高镇梁半夜进宫面圣,当时的先帝何睦正在和妃子造小人,但是都“被迫”出来接见了高镇梁。

    而高镇梁更懂分寸,哪怕立过的功劳再大,当前职位多高,从不结党营私,礼数上更加没有半分逾越,除了与几个好友喝酒下棋,就只会呆在家中习文练武。

    “快请”

    何书君看着头发花白,但是却步履稳健走进来的高镇梁,原本愤怒的心情也压下去了不少,又对着旁边的马临福说道:

    “快为镇国公赐座”

    “老臣谢过陛下”

    高镇梁看了看地上的碎茶杯等物,知道一定是北方战事出了问题。

    “陛下,可是北方战事不利”

    “镇国公你看,那俞涛真是该死,匈奴只是一招诈败,便引得他出城追击,导致八千兵士惨死,伤者更是无数”

    “又因布防不当,让两万匈奴军绕过恒山郡,转攻了陈阳郡,陈阳郡不过区区一千兵士,外加一些衙役,如何能抵挡匈奴两万大军,陈阳郡十数万百姓被屠被奴役”

    何书君边说着还示意马临福把陈阳郡战报拿给高镇梁看。

    高镇梁光是听着就已经怒不可遏了,看了战报上的信息,更是怒极悲叹道:

    “俞涛该死,误我大梁啊”

    而此时的何书君又拿起了另一份战报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龙椅上的皇帝突然大呼一声“好”,然后便大笑起来了,甚至原本笑声中浑厚的嗓音都带了一丝尖细,但是又立刻转变了。

    “镇国公,高将军在北凉派骑兵驰援晋阳,仅靠三千骑兵便将两万匈奴拦在雾刃山道口,高将军真乃军神也,令孙高湛也在此行”

    “高氏一门三杰的名号以后怕是改成一门四杰了,高氏真是大梁的肱骨之臣,真乃是朕之肱骨啊”

    高镇梁对此事事先并不知情,当即疑惑道:

    “陛下,三千兵士怎么可能阻挡两万大军,即使利用地势,也最多阻拦几日,可是那秦子义又有什么奇谋妙计不成”

    “非是秦子义之功,而是大将军帐下一中郎将,而且此番驰援晋阳,不但未死伤一兵一卒,还为我大梁北境争取了至少十年安定,此功,比之当年秦公,也是不遑多让了”何书君高兴的说着走出主位,亲自把手中的战报递给高镇梁。

    高镇梁恭敬的双手接过。

    “哦?中郎将?姜离?”

    何书君看着疑惑说出“姜离”名字的高镇梁问道:

    “怎么,镇国公认识此人吗?”

    “前几个月,云曾给老臣来信,高湛重伤险些丧命,后幸被一个名叫“姜离”的少年郎所救,此人也叫“姜离”,故而老臣有所疑虑”

    “哦?信中说高湛也前往了晋阳郡,想必是伤势已经痊愈,想必此人医术定然高超,难道是某位医家传人?”何书君对这“两个姜离”都产生了一丝好奇。

    “此人并非医家传人,上次云就让老臣去查探此人底细,姜离是陇县人士,世代居住在此,家中双亲皆故,家中独子,从小与管家相依为命,成年后瞒报家境参军,其父早年还参加过与后禹的战争。”

    “而且根据战报所说,此次驰援晋阳,依势坚守雾刃山的策略也是他提出的”

    “后又能利用匈奴内部矛盾,从而实施分化策略,让我大梁有机会收复北境13州,更是让我大梁边境免于战火侵扰,至少安定十年”

    “陛下,若属实,此子确有经天纬地之才,陛下可观其行后重用”

    何书君听了高镇梁的话高兴不已,看着从北凉军送来的战报,脸上的笑容就没在变过。

    “镇国公言之有理,今日朕之心情,无比痛快,北境之患可暂定”

    “马临福,将晋阳郡战事昭告天下,并传颂北凉军之勇武,朕要让我大梁军民,共享这份荣耀。另外去给朕拿醉仙酿来,朕要和镇国公痛饮一番。”

    高镇梁也是极为高兴。

    自先帝成武帝至今,大梁的对外作战,从未大胜过,最多都只是局部小胜利。尤其是在匈奴崛起之后,大梁更是四面楚歌的情形,经常要多线作战,这让原本实力最强的大梁,在这几十年间耗空国力。

    这次的胜利,虽说不是打赢的,但是能以此振奋大梁军民的信心,更加稳固了皇家的统治,北境也能免于战乱,此后就可以把主要战场转向后禹。

    这对于梁国的政治来说就是绝对的大胜,毕竟每一场战争,都是服务于政治和利益。

    只是皇帝的传颂北凉军,传着传着的就有点奇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