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苍源界,百家争鸣 » 第十四章 收尾

第十四章 收尾

    时间来到十月初,匈奴大军也该是时候撤退了,不然到时候天气转冷,再回草原不知道在路上要冻死多少人。

    绛同干英也要撤出晋阳郡,与大部队汇合。

    而姜离等的并、凉两州准备的第一批物资也在前几日到达了晋阳郡。

    盐铁是朝廷管制,高季云和姚勇杰都有节制一州的权利,并不难筹集,主要难的是茶饼,正值北方战事,商贾都不敢来北方行商,一个月只凑了5000斤,精盐7000斤,各种家用器具共计9000于件。

    之前在陈阳郡被奴役的平民有足足两万三千多人,全都是壮年劳动力。

    这点物资当然不够换所以人,但是没办法,这些年大梁本就战事吃紧,导致国库空虚,北境两州更是守当其冲,日益加重的税负,徭役,让能逃走的人都逃走了。

    两州之地,一个月才凑了这么点东西,实在是没办法,从内地调物资又来不及,只能先这样了。

    虽然物资少了很多,但还是罗信还是把其他人都“抢”了回来。

    至于这其中绛同部放了多少水就无人得知了,只知道此次营救大梁百姓,北凉军无一人伤亡。

    随着绛同干英撤走,雾刃山道被毁坏的道路也需要修缮,陈阳郡基本全被毁了,只剩下各地的废墟和灰烬。

    原本姜离和高湛商议是要把这些人安置到凉州去,但是两万多人任谁也没法一次性安置好。

    待这些人都回到陈阳郡安葬好各自家人之后,吩咐向晋阳郡方向而来。

    雾刃山营寨已经拆除了大半,需要给回逃的百姓让路,军队三千七百多人,按照姜离的指示,在晋阳城外,设立了零时安置点。

    每天都有人准时在粥棚施粥,一天两次,这让被匈奴折磨了一个多月的人稍微有了点活力。

    姜离和高湛站在晋阳城楼上,看着那些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百姓,他们的眼神无光,像一个个活死人一样,源源不断汇集到城外的零时安置点。

    他们都很可怜这些朴实的人民,但是现实是这两万多人,两万多个肚子,要给怎么安排这些人过冬是个大难题,而且这些人饿了好些天了。

    姜离也很看着这些受战乱的可怜人,他也想帮,但是没有任何办法,他一没粮,二没钱,三没权,看似就连晋阳郡守和罗信都会听他的,但是他并不是他们的上司,反而是下属。

    最终的解决方法只能是把这些人分散到各个郡,州的军队,暂时只能就近安排,因为天气已经转凉,等冬季来临,如果还不安置这些平民,不知道又要冻死多少人。

    而且此次并州和呼邪乌儿的大战,最为残酷,如果不算俞涛那个蠢货上当损失的兵员的话,肯定是并州军伤亡最重,这些解救回来的人刚好可以补足兵源。

    这些人中也有许多本就不是良善之辈,只是畏惧匈奴兵的残暴,脱离危险之后就开始欺压其他人,或强抢食物,或扰乱秩序,负责维持秩序的高湛毫不留情的按照罪加一等的军法处置,姜离告诫过他,越是乱局,越要行重法。

    也有更多生性纯良的普通百姓,他们在经过几天晋阳城士兵的施粥之后,也渐渐的恢复了清明,在每次领取粥饭的时候都会对着城内方向行跪拜大礼。

    在各种传颂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解救他们的过程,虽然是大梁出钱出物换回了他们,但是以前哪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在那些达官显贵眼中,平民和奴隶是一样的,都是底层人员,没有任何区别。

    是北凉军中的姜离,罗信和高湛,是他们把这些“贱民”从匈奴人那里解救了回来,是北凉军给他们施粥,更是因为姜离他们才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时间慢慢过去,大部分人都已经被安置到并州军,另一部分部分安置到了凉州军和两州各郡。

    而这些人也就把姜离的事迹传到了北境两州。

    等到这些人安置完毕,姜离等人也要回到凉州去了。

    只是回去的路上多了三百二十多人,这些都是陈阳郡一个叫曹家镇的地方,他们到晋阳城之后就汇聚到了一起,在一个辈分最高的32岁男子,曹岩的带领下,在晋阳城外跪了一天。

    这些人说什么都不愿意加入到其他军中,他们根据北凉军士兵了解到,姜离只是一个新晋中郎将,没有亲兵,也没有家中奴仆带来战场,所以就自告奋勇的要带领家族子弟跟随姜离。

    姜离看这些人不像普通农户,也学过一点武艺,最主要的是这个曹岩为人机灵,懂得审时度势,言谈举止也有度。

    正好姜离确实没有亲卫,所有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或者让高湛这个小公子干活,就算是救过他的命,一直这样使唤,姜离也有些过意不去。

    经过八天的行程,姜离等人终于是回到了北凉军中。

    曹家三百多人都跟着骑兵返回飞豹骑军营。

    曹岩则跟着姜离等人去面见高季云。

    还没等几人走近中军大帐,就看到迎面大笑而来的高季云和依旧表现的温文尔雅的秦逸。

    “哈哈哈,姜离啊姜离,你小子真是太让我刮目相看了,这次北境三州和匈奴的大战,你当居首功啊”

    秦逸也是开口道:“逸曾与将军言,姜离之才思敏捷,逸也是要甘拜下风的,郎君此行所为,逸深感佩服,逸为北境三州写过郎君”

    说完还对姜离行了一个作揖礼。

    姜离哪敢受这大人物的礼,连忙避让上前回礼:

    “子义先生言重了,我即是大梁之人,又是将军麾下将士,我之所为,不过是为国尽忠,如何能当的起先生大礼”

    “好,说得好,好一个为国尽忠”高季云高兴的不已,心中暗想,果然跟查到的差不多,此子确实是个至忠至孝之人。

    儒道传人秦氏,不修儒道修行法门,他们修的是以儒圣之德行,教化万民,所以秦氏都是入世之学,治世之学,而秦逸的理想就是教化万民,让全天下百姓都免于战火,姜离的方法策略,能让北境三州避免战乱数年,所以他把姜离看成同道中人,才有了那一礼。

    而姜离的那话,纯脆就是扯淡了,他才来到这片大陆几个月,虽然文化相似,高家父子待他也不错,但是若是说对大梁有多少归属感,最多只是把大梁当做前世某个朝代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