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新纪元 » 第一章 第六节:见文天祥

第一章 第六节:见文天祥

    第六节:见文天祥

    哇!终于能见到文天祥啦。

    他那首绝笔诗词《过零丁洋》,至今无法忘记,尤其是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多让人敬佩、又让人心酸,民族英雄,忠烈之臣啊。

    昨天问了小莹礼节后,还让人把文天祥履历拿来看了看。

    “拜见斗战神使,陛下,太后”。

    声音浑厚有力,干脆,利索,身高一米七左右,身材偏瘦,从进来一直低着头,没看到他脸庞,行完礼后,也是弓着身子,站在原地。

    “卿,一路赶来,舟车劳顿,十分辛苦,最近一直忙于战事,忠心耿耿为朝廷办事,陛下和我甚是感激”

    “这是臣子份内之事,驱除鞑靼人恢复大宋盛世,是我此生之愿”

    太后说到“将军赤心为国之心,人尽皆知,今日我与陛下做了个决策,还望卿支持”太后把玉皇大帝故事和前往南海事情又说了一遍,

    文天祥听后,犹豫了片刻,说到“现在鞑靼人势力是很强大,陛下和太后前往南海也是不错的对策,但臣不想把广东、福建拱手相让,臣愿留在福建,与鞑靼人抗争到底,也可以掩护陛下和太后后撤!”

    太后估计正想找个垫后的,正要准许。

    我立马轻咳了一声,望向太后,轻轻摇摇头,太后会意,没说出口,

    我急忙说到“卿,是宝佑四年状元,当时是二十一岁,近百年最年轻状元郎,因直言斥责董宋臣,讥讽丞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德佑元年鞑靼人南下攻宋,卿为国家社稷着想,不计前嫌,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鞑靼人议和,因面斥鞑靼人的主帅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不久前又自赴南剑州聚兵抵抗鞑靼人。

    刚说到这里,只见他身体微颤了一下,显然很诧异,十岁的小皇帝对自己如此熟知,竟然有如此深的觉悟,难道真是经过了玉皇大帝点化?

    接着我想,我不能把他写的诗词背出来吧?用谈话形式说出来,再引起他思想上共鸣。

    接着说到“卿,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弥漫,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朕和整个国家都需要你,为朝廷,为国家,为人民,你都不能留在此地,应追随朕,伴朕左右,一起出海前往南海,共同开创一片天地,积攒力量,定会驱除鞑靼,恢复我大宋盛世!卿愿意吗?”

    文天祥听后估计像打了鸡血一样,没想到就在大宋苟延残喘期间,大宋出了一位明君英主。

    这才十岁不到啊,再积蓄几年,定能收复失地,恢复我大宋盛世。

    文天祥赶紧拜倒在地,高呼道“臣,愿一生誓死追随神使陛下和太后,收复失地!”

    “卿。快起身,先到偏房等候”

    文天祥走后,我和太后相视一笑,感觉配合很默契,不愧是母子同心,又拉拢了一名重臣。

    “宣,杨镇、杨亮节觐见~”

    只见两名穿着一红一紫衣外袍的男子,弓着身子进来,齐声高呼“拜见斗战神使,陛下,太后”

    太后说到,“起身,都是自家人,今天叫兄长和驸马来,我也不绕弯子了”,太后又把前往南海之事说了一遍。

    杨亮节说道“妹子,这可不是小事,臣子们这么多,家眷这么多”

    太后打断他道“这不是兄长担心的问题,等会朝会,我宣布了决策之后,你和驸马要在朝堂上第一个高呼,臣等愿往,听从神使陛下,太后决策!是娘家人就照办,事后少不了赏赐!”

    “臣,遵命!”

    “带他们去偏房等候”

    又约见了几位重要大臣,认为差不多了,和太后一起到小院正厅,正厅其实也不大,能站的下二十多人样子,经过太监们布置,有点皇家气派,也只是有点罢了。

    “宣,文武官员上朝”

    “文武官员上朝觐见~”

    分了两队,穿着紫色,朱红色,绿色,青色外卦,带着长耳朵帽子,再看看自己穿着,除了胸前颜色和图案不一样,其他样式都差不多。

    这南宋皇帝也太亲民啦?穿着都和大臣差不多,怎么南宋武将上朝也不穿甲胄?宋朝重文轻武,同等官阶,武官比文官低一级,见了面要向文官行礼,一共来了30多位官员,整个屋子站满了。

    待百官站好后一起高呼“臣,拜见斗战神使、陛下、拜见太后”

    只是躬身弯腰拜,没有跪下,没有万岁万岁呼喊,这宋朝礼仪和明清还是有很大不同啊。

    “众卿平身”

    太后用“今日召集众卿,有重要决策宣布,陛下前几日因落水受到风寒,昏睡时面见玉皇大帝,特认命陛下为斗战神使,皈依于托塔天王李靖门下,鞑靼人忽必烈是北冥雪山妖界逃出的孽障,因妖人忽必烈正值势力旺盛,经玉皇大帝指引,南海为我大宋复兴福地,待积蓄力量、积赞南海灵气后,方可驱除鞑靼人,恢复大宋盛世,朝会前经与大臣们商议,宣布诏令:1、三日内集结所有船只、士兵,粮草辎重,到碙洲岛,大量招募当地水手、造船工匠,有经验船夫编入出海队伍;

    2、钱财物统一由军需库统一收集调配,皇室、大臣将珠宝、古董、文物变卖成金银,凡私自携带珠宝者不得上船;

    3、皇室及大臣家眷,走陆路经广西,到安南国,经占婆国,继续南迁,沿途会有信使联系具体汇合点,抽调2千精兵沿途暗中保护,向安南国及占婆国发国书,要求沿途保护。

    4、出海筹备事宜全权由杨亮节主持,如有不听号令者,立斩不赦!

    召令宣读完毕”

    刚说完,杨亮节和杨镇首先高呼“臣等誓死追随神使陛下、太后!”张世杰,文天祥等几个重要大臣附和,其他大臣一看就知道他们已经商量好了,也只能一起附和。

    太后说到“既然大家均已赞成,就按照诏令立即执行,秀夫、天祥、亮节留下,商讨具体事宜”

    大臣们齐声“喏!”待大臣们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