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新纪元 » 第一章 第七节:朝堂纷争

第一章 第七节:朝堂纷争

    第七节:朝堂纷争

    太后说到“诏令已发,现在有些具体事宜和几位大臣商议。一是需要留一位将领拖延住鞑靼人继续南下,且战且退,众位认为谁合适?

    二是为了迷惑鞑靼人,我们要传出谣言,讲陛下前几日落水后突发疾病,已驾鹤西去;

    三是军队集合后需要一名将领统一指挥,我与陛下商议,由驸马杨镇继续镇守福建及广东,尽量拖住鞑靼人,我会在广州留下部分船只,抵抗不住就出海南撤,散布谣言由杨亮节负责,做的越逼真越好,出海军队由天祥统一指挥,各位有何见解?”

    这时陆秀夫说道“前两项臣赞同,但是由天祥指挥所有军队不妥,一是军事才能不足,最近天祥指挥作战,几次都是惨败,喜欢孤注一掷,风险太大;

    二是文祥领军时间较短,恐怕不能服众,臣认为可分为三只水军,分布在陛下船只左右后方共同护卫官家左右,才是万全之策!”

    这只老狐狸,说的好听保护我,其实就是不想交出兵权,现在还想着争权挣势。

    现在危难之际,皇家威严无存,有好处就尊称你陛下,没好处自立为王。你又不敢咋滴他,谁让他手里有兵呢?

    太后望向我和杨亮节,都表示无奈,

    这时文天祥大声呵斥道“大逆不道!现在危难之际,有统一军令指挥,才能作战顺畅,陛下和太后思考十分周全,尔为一己私利,弃大宋朝廷不顾,该当何罪?”这文天祥性子就是直啊,怪不得得罪很多人。

    陆秀夫听到后暴跳如雷“你才是逆贼!如军队都归你指使,万一出现失败,全军覆灭,大宋朝就葬送在你手里!”

    文天祥还想反驳,太后大声吓止到“朝堂礼仪何在?”

    “本就议事,成了骂街啦!此事暂不议,两位都先回去,集合自己的水军和船只,3日内赶来,退下!”

    两人谁也不服的走出房间,现在只留下杨亮节。

    “兄长,也看到了,都什么时候啦,还斗来斗去,我大宋朝就是被这些臣子内斗,损耗了国力,在这危难之际,兄长要多支持理解妹子!”

    “国舅!大宋盛世需要您鼎力支持啊!”我也附和太后,含情脉脉地说。

    杨亮节急忙跪下到“神使陛下,太后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誓死护我大宋”

    太后说到“现在出海物资归你统一调配,第一件事情你负责收集皇室及国戚,包括我在内的珠宝字画等,将其变卖成金银钱财,珠宝字画又不能吃穿,留着也无用,换得钱财马上重金招募本地年轻水手、造船工匠及有出海经验船夫,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皇家水军;

    第二件事情目前陆秀夫和文天祥各掌握一路人马,势力较强,张世杰势力较弱,尽量拉拢一些张世杰这边将领,适当打压陆秀夫、文天祥,不能让领兵将领权势太大,威胁朝廷,先办好这两件事情”

    “喏,臣马上去办”

    我不解问道“娘娘,文天祥如此忠心,为何还要打压?”

    “文天祥是忠心耿耿,但是性情直率,会得罪很多人,我们如果一路扶持他,其他将领就会打压他,治他于死地,就像岳飞一样,死于内斗,所以打压他就是保护他,明白吗?”

    我恍然大悟道“儿子知道了,谢谢娘娘教诲”,别看太后一介女流,玩起权谋来,也是相当溜啊,哎~以前当皇帝不玩权谋,就会被大臣们玩死。

    “我儿先回去用膳,休息一下,病情刚有好转,别累着啦,下午再商议具体事宜”

    听太后这么一说,确实感觉有些乏力,“儿先回去了,娘娘也注意身体,不要太过操劳”

    中午回房间,小莹给我换了常服,吃完午饭,休息了片刻,我又来到太后房间议事,

    “娘娘,孩儿认为需和留守福建和广东的驸马杨镇见面,因为他带兵打仗经验较少,很多军事上事情需要和他交待一下”

    太后坦然说道“杨镇只需要给我们争取南迁时间,且战且退就好,不需要很高的军事才能”

    我看向太后,用肯定口吻说道“孩儿认为,且战且退操作的好,比攻城略地都难,什么时候战、什么时候退?时间和战斗把握需要细微操作,操作不好很容易丧命”

    太后一听他娘家人可能会死,心里也咯噔了一下。

    “孩儿认为:一是任命杨镇为镇国将军,统管福建、广东两省军政,让杨镇打着“驱除鞑靼、恢复中华”口号,召集从江西、浙江等地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并在福建、广东两省招募新兵,壮大势力;

    二是待我们出海后让他注意多训练水军、多造海船,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采用突袭游击战术,编制小股军队混入敌人后方,不断袭扰鞑靼人的辎重粮草,重点袭扰船只,就一个策略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化整为零散落民间,等待时机继续反击;

    四是如果能拖延到3-4月,待建好了出海船只,正好吹南风,可以沿海岸顺风向北,一路袭扰江苏、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顺便可以掠夺物资,7、8、9月份风浪太大尽量不出海,10月份之后又可顺风由北向南沿海岸线袭扰,待我们在南海稳定后,杨镇再与我们汇合,这样以来既给我们充裕的出海时间,又可让鞑靼人应接不暇”

    太后用十分诧异的眼神看着我,简直不敢相信她儿子尽然有如此见解,难道真是神使降临?“我儿能有如此言论,真是我大宋幸事啊!宣杨镇来议事”

    杨镇来后,太后将计划告诉他,并嘱咐到“就是因为驸马是自家人,由你留守,姑姑才放心,一定要保护自身安全,等事情结束后,定为你封官加爵”

    杨镇听后,认为这种战术确实很新奇,应该可以大有所为,听到太后的嘱咐,又是一阵感动,“臣,定当不辱使命,光复我大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