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新纪元 » 第二章 第五节:改进造船技术

第二章 第五节:改进造船技术

    第五节:改进造船技术

    距离出海还有两天,闲来无事,去海边看看船只准备的如何了。

    十几个戴甲护卫,几个宫女和太监护随着到了海边。

    这时代沙滩这么很干净,海水湛蓝,清澈见底,不像现在海滩到处飘着塑料制品、海产品养殖遗留的污垢,海水浑浊,全国没几处纯天然漂亮海滩。

    向远望去,近200艘大船、300艘小船,围列在小岛周边,密密麻麻,再加上船上旌旗、船帆,仿佛置身于旗帆的海洋之中。

    小船不停地在大船与岛上穿行,搬运物资,一片忙碌繁华景象,有种大战即将来临的紧迫感。

    大船目测有20~30米长,小船大小各异,部分船浆延伸在外面。

    像一只只大蜈蚣趴在海面上,南宋有这么强大的海军力量怎么就打不过蒙古人呢?

    叫来杨亮节,让他叫几个造船工匠和船长过来问问话,

    不一会几个造船工匠和船长乘小船来到岸边。

    估计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皇帝,最近又传言当今皇帝被玉皇大帝封为“斗战神使”。

    其中过程又被一些人添油加醋神话升华了不少。

    距离我还有十几米远就开始跪拜高呼“小民拜见,斗战神使、陛下,万岁”,

    老百姓就是淳朴啊,“大家起身说话,走前一些”

    “喏”

    我问道“诸位谁更懂造船?”

    其中一个肌肤黝黑少年道“回陛下,李瑞,李班头最懂,我们几个都是和他学手艺”

    我看向李瑞,可能40岁左右,黑瘦黑瘦,穿着灰色粗布大褂,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

    我问到“李班头,我们这些大船是怎么造的?粗略和我讲一下”

    李瑞看皇帝如此和气,年龄又小,以为只是好奇这些船只。

    便说道“回陛下,这些大船只有官府的一些船是我们造的,陆将军和张将军的船不是我们造的,大船一般长30米,宽6米;

    底部有单龙骨,尖底、尖头、方尾,利于海上破浪,想要造出上好的大船;

    一是木材要好,最好选择坚硬并且百年不腐的木材;

    二是大船龙骨十分重要,大船龙骨就像鱼的骨架,一定要坚实耐用,并且搭串、铆钉要严丝合缝;

    三是要根据空间设置密水仓,防止出现一个船舱漏水、导致整条船沉水”李班头又讲了一些细节的问题。

    南宋造船技术在古代和西方比确实十分先进了,南宋海上丝绸之路都到达红海附近了。

    我继续问道“怎么有些大船又船帆有些没有船帆呢?”

    李瑞回答道“没有船帆的大船一部分是陆将军从内陆带出来的船,有船帆的是福建建造的大船,小民就是福建人,福建建造的船也叫福船;

    船的航行主要是靠船帆和船桨使其前进,在有风时用船帆,无风时或者靠岸时用船桨;

    无船帆的大船主要是用于大湖、大江大河上,水面没有大浪,航行距离较短,一般不需要船帆,只需要船桨或者船叶轮就可以”

    我记得荷兰、葡萄牙近代远洋船上有很多帆,没见有船桨,而且他们的帆更轻便。

    我便和李班头说道“李班头,我这里有个想法,你在造船时可以考虑如何改进造船技术,

    一是我看船帆很少、很笨重,是否可以找更好材质的帆布制作,船帆是否可以增加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船帆?

    二是这两天让船工多制作些船帆,把使用船桨和船叶轮的船改装成帆船,以后尽量建造使用帆船的大船,逐步淘汰使用船桨和船叶轮;

    造船主旨就是结实、耐用、安全、航行远、载重多,战斗力强,李班头可以不断尝试,需要什么材料和杨亮节将军讲就行,如能改进航海技术,朕为你封官加爵!”

    李瑞听到后立马跪拜道“谢陛下隆恩,小民定竭尽所能,建造更好更大的战船”

    在南宋这些造船工匠就是没文化贱民,靠手艺挣口饭吃,没什么社会地位,能面见圣上都已经祖坟冒青烟啦,更不要说加官进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