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新纪元 » 第二章 第六节:航海技术

第二章 第六节:航海技术

    第六节:航海技术

    我接着问道“谁对驾船很懂的?”

    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比较健硕的男子。

    “回陛下。小民刘智,现负责掌舵官家大船,前些日负责官家大船的陈海涛因掌舵失误,导致官家落水,已就地正法,杨将军经过多次挑选,选了小民为官家开船。”

    因驾驶失误就把人砍了,不过古代因危害到皇帝安危,别说直接责任人砍了,估计都会灭门。

    我问到“刘舵主,航行时如何能让船只按照指定路线走?如何保证船能安全行驶?”

    刘智回答道“回陛下,我们在航行时会用到罗盘和天尺,罗盘主要是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天尺是在有星星的晚上,通过找到北斗七星,确定我们方向,一般两个识别方向的物品结合起来用;

    出海航行时,我们会编成一个船队,前导船行速快,灵活,负责探路,排除出现的暗礁;

    左右和后方由粮船,兵船,辎重船,战船分布,随时补给各船只和保护官家大船”后面又讲了船帆和船桨的使用。

    “刘舵主,你把罗盘给我看看”

    “喏”

    我看了一下罗盘,比手掌大一些,做工十分精密,铜质圆盘,挺重。

    中间有针状指针,用丝状物将指针悬在半空,指针周边刻有天干地支文字。

    如此标识精确度和后世指南针差远了,告诉刘智道“刘舵主,你可以把罗盘周边用刻度来表示,分为360个刻度,这样航行时更能精准记录方向转角。”

    怕他不懂,我在沙滩上给他画了个圆盘状,有刻度的模型。

    “陛下圣明。如此,我们记录航行路线又更精准了。”做为几十年航海老师傅。一听就知道把刻度划分为360个刻度的好处。

    “还有就是,这两天还未出海,我让杨亮节将军集合其他船的掌舵人,你给他们授课。将航海经验传授给他们;

    遇到大风浪、逆风、暗礁、搁浅、偶遇敌船等情况怎么解决,有经验老船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

    然后我对杨亮节说道“这两天让精工巧匠研究制作一种东西叫“望远镜”

    使用两个透明镜片,将其精细打磨做成一个凹面、一个凸面,镶嵌到可伸拉的圆筒两端,通过筒孔可以望到更远的物”

    边说边在沙滩上画出望远镜形状。

    杨亮节看到后也觉得很稀奇,但是制作望远镜材料应该好找。

    心想最近陛下又是研究火器、海船、望远镜的,不会是爱上这些奇淫异巧了吧?

    哎~只要陛下要求不是很过分就先答应着吧,随后道“喏”

    我接着问道“卿,将士出海粮食准备怎样?”

    “回陛下,准备了50船稻米,肉干、活鸡活鸭、净水等,可供大军3个月食用”

    这么多船都用来运吃的,这也太占地方了,干嘛要带活鸡活鸭呀。

    哥伦布、麦哲伦他们航行这么远,如果带这些吃的,估计他们走出地中海都困难。

    哎~,也不能怨他们,他们不知道后面大航海时代,对了,差点忘了要带黄豆,因为在海上航行久了,不吃蔬菜容易得败血病;

    黄豆既可以煮熟吃、也可以做豆腐、可以2周内快速发芽成为蔬菜,这是看到还有士兵正在往船上送战马。

    便问道“有多少战马上船?”

    杨亮节回答道“战马只上船了500匹”

    还只上了500匹?要这么多战马有毛线用,不仅很占地方、还要专门照顾它吃喝拉撒?

    我没好气说道“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尽量多装军士,而不是装这些畜生,人重要还是畜生重要?

    这样吧,战马留50匹作为上岸后信使传递消息用,其他战马换成黄豆,出海青菜不易保存,

    黄豆可以做成黄豆芽,再换两艘附近打鱼的船跟随我们出海,沿海可以捕获海鱼,给军士提供鱼肉,这个策略你和其他军需大臣商议一下是否可行?”

    杨亮节被训斥了一番,眉头紧皱,心想陛下让自己和其他军需大臣商议。

    说明当今皇帝还是明事理,没有独断专行,皇帝知道自己没有亲政,不能发号施令。

    让我和大臣门商议,没有越权,也是对臣子的信任和尊重,也给了大臣们更多合理决策机会。

    “臣,考虑不周,回去后定会商议出妥善的方法”

    眼见出海事宜布置差不多了,才放心回去用膳。

    等了两天,还是没有等到杨镇营救文天祥消息,心里急的像猫挠一样。

    这两天所有军士、船只均已做好出海准备,当天和太后议事时,杨亮节竟然制作好了望远镜,呈给太后和我观看。

    “禀神使陛下、太后,臣应神使陛下指点,经工匠们设计和雕琢,日夜不停监制出陛下所需“望远镜”,

    筒身是大小两个竹筒,经过了熏烤定型,镜片是派人秘密到广州购买上好水晶,经过工人日夜打磨制成,特呈给陛下和皇后过目”

    太后没见过这新鲜玩意,拿到手上不知道怎么用,我连忙伸手示意给我。

    说道“孩儿给娘娘演示一下”

    我端详了一下,望远镜的筒是用竹子一粗一细连接在一起,外面涂了一层棕油。

    摸起来滑润些,用望远镜小头对准眼睛,经过拉伸调解远近,镜片很透亮,望过去看到外面门柱上字清清楚楚。

    我把望远镜交给太后,太后也学着我的动作望了望,十分惊奇。

    满脸兴奋说道“我儿了不得啊,这是传说中的千里眼吗?”

    “娘娘说的对,有了它,我们后面要出海航行,千里眼可以让我们更快地发现敌人位置”

    我对杨亮节说道“卿和工匠们辛苦了,如果条件允许,要多制作一些千里眼,每个将军和掌舵之人,人手一个,这样对我们以后带兵打仗很有用处”

    杨亮节也是一眼就看出望远镜好处,边答应道“喏,臣这就去办,尽量多采办一些水晶和竹筒,制作出更多的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