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新纪元 » 第八章 第五节:发展基建

第八章 第五节:发展基建

    第五节:发展基建

    将军们在外打仗,闲来无事,招来杨亮节,看看上次安排相关事宜准备如何啦,军工厂、炼钢厂、民间棉麻甘蔗茶叶加工厂都是沿河或沿产区建设,船厂沿海而建;

    杨亮节跟随来到码头处,新加坡码头正在扩建中,到处是工人在紧张施工现场,

    “禀神使陛下,新加坡码头本就是天然海港,只要打好地桩即可,目前正在加紧施工,估计1个月后就可使用,建成后可同时停靠大型船只300艘,中型及小型船只500艘;

    码头除了停靠补充淡水、维修、装卸货物、吃饭外,在码头对面还设立了商贸区,主要供金银贸易、吃喝玩乐,还设置了赌场,打造成一个享乐天堂;

    服务区还有半年便可全部建成,为了筹集金银,吸纳了民间资本,待这片店铺卖出后,就可收回成本,并且盈利”

    心想,你这是要搞房地产商贸圈开发啊,杨亮节还是很有经济头脑嘛;

    “码头旁边是造船厂,以建造海商船和海战船为主,每月可制造100艘大型船只”

    “杨将军,这商贸区道路怎么都是泥巴路?新加坡经常下雨,来往客人从码头到商贸区,踩的一脚泥,啥游玩心情都没啦!”

    “禀陛下,本想铺设官道,但运石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要把山上石头敲成方形,需2年才能铺完这片区域”

    要等这么久,黄花菜都凉了,古代官道主要铺设青砖或青石,这建造成本太高,又很费时费力,不过中国人口多,人力便宜,但在新加坡这里就行不通啊;

    要致富要先修路,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不是有很多火山灰吗?加里曼丹岛还有文莱的石油,这都是现成铺路原料啊;

    “杨将军,不用考虑使用青石路和青砖路啦,太费时间,你可以从河流里挖出河沙和鹅卵石,再从附近山上采集碎石,把火药运用在采石上,这样可以得到大量碎石,先用这些把道路垫一垫,先解决道路泥泞问题;

    叫工匠研制一种叫水泥的东西,就是将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石灰好找,附近山体应该有很多,将石灰块采下后,煅烧、磨粉,石灰石很脆,很好研磨;

    火山灰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也有很多,利用水车动力,研磨成细粉就可以,按照比例将两者混合你就成了水泥,具体比例,你们要不断尝试;

    以后铺路就可以用水泥加入河沙和碎石子,混合成型后,成为坚硬固体,可以用来铺路和建房;

    待我们攻占了加里曼丹岛,岛的东北角区域有猛火油,提炼猛火油后剩下的油渣,可以混合碎石后铺路”

    杨亮节赶紧记下,虽然每次陛下都有很多奇思妙想,但他怎么知道加里曼丹岛有猛火油?陛下说有就是有,谁让他是神使下凡呢?

    “臣记下了,马上安排工匠研制~!”

    棉麻甘蔗茶叶加工厂,棉麻、茶叶加工一直是传统工艺,很成熟,只是一些动力改为水车,不过水车也很笨重,转速较慢;

    待新钢铁厂建好,要生产一部分铁质滚轴和齿轮,这样可提升转速,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有太多需要改进和发明;

    甘蔗加工工艺也比较简单,宋代很少能直接吃到蔗糖,蔗糖价格很贵,而东南亚地区十分适宜种植甘蔗,

    “要鼓励当地人多种甘蔗,以后多制造些蔗糖,销往其他国家”

    来到炼钢厂,还在建设,“陛下,周行在占婆国的钢铁厂已经在生产了,前几日还送了两船新钢过来,交给了军械处,我们这个新加坡炼钢厂也是周行派人指导建设,但我们这人口少,即使收集废铁回炉,也没多少废铁回炉。”

    “杨将军只管建就好,玉皇大帝曾告诉我,沿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继续往东南,会遇到很大一片陆地,那里距离海岸很近处,就有大量优质铁矿和精煤,让有勘探经验的工匠,组成船队前往勘察”

    杨亮节听后欣喜不已,陛下说有一定有。“臣马上安排人去察看”

    来到军械处,老张和钟彦斌已在等候,“臣拜见神使陛下,杨将军”

    “二位,起身说话!”

    “燧发枪研制的如何啦?”

    老张上前答道“回禀陛下,前几日周行送来1千斤新钢块,500根新钢枪管,新钢确实硬度和韧性比以往钢铁提升一大截,并且管壁更薄,重量更轻;

    用火药实验了一下,再也不用担心炸膛,现在我们正在打磨枪管壁,使其更加光滑;将熔炼的钢丝,扭转成麻花形状,制成弹簧,装入机芯中就可使用,这是先制作了2只燧发枪,请陛下检阅。”

    说完老张递给我一把燧发枪递给我,交到我手上时,还是感觉很重,不过双手举起已没问题,火石击打处,也更小巧,拉开扳机和扣动扳机,在弹簧作用下,更加省力,添加火药处还加了可开关封盖;

    “试一下威力”

    “喏!”

    随即老张拿着燧发枪,走到空旷处,拿出油纸袋,咬开封口,将铅弹放入枪管,长条铁棍压实,掰开扳机,打开火药仓,将火药倒入药仓内,关闭药仓;

    举枪,瞄准远处靶位,扣动扳机,火石击发,火星引燃药仓口火药,“蹦~”一声清脆响声,一缕青烟在药仓处冒出;

    100米距离,铅弹虽然没有正中靶心,但能上靶就算不错了,按照这样操作,一分钟也能发射2-3次,如果三段射击话,也是弹雨密集;

    “不错,老张这次进步很大,燧发枪可以批量生产啦,到时候装备全军;不过也不能骄傲,燧发枪还要继续改进;

    主旨就是更便捷,更快,射程更远,枪头处再增加个卡扣,打造一些刺刀,如遇到近战或弹药用完时,把刺刀卡在枪头,作为长枪用”

    “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都是陛下教导有方,有新钢和新火药,才能成就此枪,请陛下为其命名!以扬大宋国威”

    我思考了一下“就叫宋78式燧发枪吧”

    杨亮节和在场人员听到全愣了,这叫什么名字?还是杨亮节反映快“好名字,宋78式燧发枪,陛下之意就是让你们不断研发出更先进枪支,将来还有宋79、80式呢,一代更比一代强!”

    张小林和钟彦斌瞬间明白了,跪地高呼“陛下英明,宋78式燧发枪神武!”

    我本不是这个意思,被杨亮节一说,也有一定道理,这个马屁精!

    “请起身,老张,现在燧发枪一天能产几支?”

    “禀陛下,现在比较慢的工序就是打磨枪管内壁,虽然周行送来的枪管是铁水浇筑成型,但枪管内部还是有些不平整不光滑;

    现在通过水车转动,带动转机,替代了人力打磨,但转速太慢,打磨自然也慢,一个枪管就要打磨5天;

    再一个就是机芯制造很慢,铸造成型后,还要切割、打磨,耗时3天才能出一个机芯”

    我来到水车房,其构造基本都是木制,虽然是硬木,但木头之间摩擦力大,一排10个水车,发出“唧唧~”刺耳声;

    “老张,你是能工巧匠,你们把转轴内壁全部换成新钢,或用新钢包裹,转轴处经常用油脂涂抹,启到顺滑作用,在制造一些齿轮,大齿轮咬合小齿轮,提高转机转速”

    老张听到后,瞬间醒悟,“陛下英明神武,我们这些工匠咋就想不到呢?”

    现在估计很难生产出大小一样的钢珠,不然的话教他们制造出轴承,那生产速度岂不突飞猛进?

    “老张,还要注意以后所有机械,都要标准化生产,就是每支枪的机芯、枪管、击发装置都要一样,每个零部件都要铡上工匠者名字,如有出现不合格枪支,可溯源追责!也提高工匠们责任心。”

    “臣,马上去办~”

    “现在有新钢啦,还可以研制一种实心大炮,相当于燧发枪扩大版,可装备到海防,海船上;”

    “禀陛下,臣也有这种想法,目前正在研制。”

    “不错,学会主动发明新火器啦!哈哈~”

    “臣现在还在研制一种船雷,现在已初步成型,请陛下检阅”

    船雷?怀着好奇心,老张让手下,搬来一艘船;

    “陛下,这就是船雷,因为我发现在海战时,我军火箭弹和手扔雷、霹雳弹都不易直接炸到敌船底部密水仓,所以臣才研制这款船雷;

    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普通小型快船,有5米长就行,船上固定一枚火箭弹,火箭弹做了防水处理,点燃火箭弹后,将船头对准对方敌船放到海面;

    火箭弹推进火药会带动小船前进,有条300米很细的细绳固定在船底部,如船体方向偏离敌船,可牵动细绳调解方向;

    小船头部和头部两侧有细钉,碰到敌船,细钉会扎进敌船船体,待推进火药燃烧完,火箭弹爆炸,敌船底部会被炸出大窟窿,海水就会灌进船体,敌船逐渐沉没。”

    这和后世鱼雷很相似啊,还有细线掌握方向,简直是人工智导,古代能有此利器,那还不称霸海洋?“老张这个船雷研制的很好,很实用,将来我大宋海船将所向披靡!”

    “全是神使陛下教导有方,如没有新火药,我们也研制不出船雷;”

    火器进步还是很快,很实用,我就给他们一个思路,具体操作还是需要他们工匠不断研制探索,这样研发出的火器才能与当下发展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