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种子博士闯三国 » 第二十九章 张济来投,司州到手

第二十九章 张济来投,司州到手

    现在的张羽辰缺的不是人口,反而急需扩张地盘,或者说是更多可以耕种的土地。只要尽快的恢复农业生产,自己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汉中目前已接近两百万人口,短短几个月来,人口翻了四番,一郡之地,已不堪重负。关中平原上在战火的摧残下虽然满目疮痍,但仍留下人口近百万,再加上这一个月来收纳了四面八方涌入的六十多万难民,张羽辰治下,在册人口已超过350万,这是什么概念呢,东汉末年一共13个州,在经历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等一系列战乱纷争,再加上天灾人祸,瘟疫横行,当时的总人口也就在2000万左右。以十三分之一的领地,养活接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你就说有多么不协调吧。

    所以张羽辰接下来的核心战略思想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尽快占地盘,然后移民屯田,恢复生产。不仅为下一步战略扩张,积蓄足够的力量,更能让百姓休养生息,立下一杆体恤万民的仁义大旗。

    有些地盘没人稀罕不要紧,我稀罕,我有人有粮,土地多多易善。张羽辰稍作思量,就看准了司州。

    司州本乃京畿重地,地处天下之正中,繁华似锦,人口众多。奈何自董卓之乱,把洛阳一把火付之一炬,浩大的洛阳城变为一片废墟,司州上百万人口,也被强制驱赶到关中,遇不从者,直接屠杀,路途中饿死被践踏而死着更是不知其数。一时间,整个司州如人间炼狱般,土地荒芜,瘟疫横行,杳无人烟,直到张济率军囤兵弘农,在弘农周围才聚集了几十万人口,但在河东,河内,河南数郡,依旧人烟稀少。往昔香饽饽成为了现在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时间,在司州,力量处于真空状态。

    所以张羽辰拍诸葛瑾出使弘农张济,张济若来投奔,必定拿郭汜当做见面礼,这样不仅关中一举可定,司州全境更是唾手可得。

    当郭汜属下军士纷纷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张羽辰便知道天下大势已初见端倪。自己握有雍司二州,兼据汉中,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式有了和其他强大诸侯掰一掰手腕的实力。毕竟自己来到东汉这东汉末年,虽然认知碾压,但并非无限开挂,并不是一把福利局。三国近百年历史,时间虽短,但名臣名将英才辈出,各路枭雄绝对不容小觑,如果自己开局不理想,后面也许就会跟刘备一样,一路逃窜,寄人篱下,人过四十,还没占下一块地盘。

    张羽辰穿越东汉的第九个月,年关将至,潼关传来消息,弘农郡车骑将军张济在礼部尚书诸葛瑾引荐下前来投奔。三日后便可到达长安。

    终于来了,拖了这么才到,看来是备了一份大礼,张羽辰心中满怀期待。张济何时来,他是有预期的,可能擒住郭汜就来,也可能稍微推延。投奔必须要有投名状,这是人尽皆知的,区别只是投名状的大小,准备的投名状越大,越有可能被对方所重用,但相对应,花费的时间也要更长。

    三日后的午时,张羽辰以及汉献帝刘协,率领文武百官出城等候迎接张济进城,算是给足了张济排面。

    午时一刻,张济和诸葛瑾一行终于抵挡长安城。看到如此盛大的迎接仪式,张济一时间也是慌了神。自己何德何能,能担得起如此高的迎接规格,这在以往都是力勉狂澜的中兴之臣才配得上。

    张济和诸葛瑾连忙下马,快步朝城门张羽辰的方向疾奔而来。

    参见陛下,参见神君!陛下和神君到城门外等候迎接,受此恩宠,微臣愧不敢当啊!张济连忙跪拜行礼,他虽然知道张羽辰才是实际掌控者,但他名义上是奉汉献帝之命,前来相助的,所以他先拜刘协,到也没有什么不妥。

    参见主公,参见殿下,臣出使弘农幸不辱使命,如今和车骑将军张济押解郭汜同归长安。诸葛瑾也跪拜行礼,长安一众文武都清楚谁才是真正老大,诸葛瑾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二人行礼的这点区别,刘协自然不放在心上,第一他是绝对的佩服张羽辰,绝对的感恩张羽辰,第二,等张羽辰一统天下,回归后世以后,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自己根本没必要着急,再说着急也没有丝毫用处啊。现在跟着辰大哥,好生学到本领才是最实惠的。

    二位功臣,快快请起,快随我一起入宫,论功行赏!张羽辰发话!

    张羽辰和刘协在前,后面跟着张济和一众文武群臣,一行人浩浩荡荡,朝未央宫而去。

    来到未央宫大殿之上,文武群臣,分列左右,张济和诸葛瑾站立在大殿中央,站在他俩身后的是带着枷锁的罪臣郭汜。

    罪臣郭汜,你身为汉臣,不思报效国家,而为一己私利,拥兵自重,屠戮生灵,让关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你可知罪?

    罪臣白死莫赎其罪,任凭神君处置,郭汜脸色苍白,有气无力伏倒在地认罪。他之前被张济收拾的就剩下半条命,最后还是诸葛瑾好言相劝,告诉他在朝堂之上最好乖乖认罪,没准还可以有一条生路。

    知罪就好,你也和那李傕一样,家产充公,全家老小,发配充军屯田,为关中百姓赎罪!来人,给我押下去!此情此景,张羽辰早已看出来,郭汜有人指点,而且这个人是自己人,那么自己就当卖个人情也好。

    张爱卿,自从你生擒郭汜,我日夜盼你回归长安,这一月有余,爱卿才算归来,是何缘故啊?张羽辰很想立刻知道这一个月准备的大礼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启禀神君,蒙神君和陛下如此器重,此次归来,焉能不备份大礼,生擒郭汜之功乃是神君赠与我等,如若空手来投,实在愧对信任。司州之地,形同鸡肋,数年来没人青睐,可近日我听闻袁绍和曹操都有意取之,遂兵贵神速,近水楼台,一月之内连取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之地,屯兵据守,并我之前栖身之地弘农,司州全境现奉与神君,以不辜负神君和陛下之期望。

    妙哉,妙哉,张羽辰拍手称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张济听封,生擒郭汜,助朝廷扫灭郭汜,荡平关中,兵贵神速,替朝廷第一时间收复司州之地,居功至伟。即日起,封东汉安国亭侯,担任雍州牧之职,统领雍州大小事宜。

    谢主公主隆恩!属下必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张济心里由衷的高兴,之前自己虽然拥兵自立但充其量只是一郡之主,现在摇身一变便可统领一州之地,自己之前也是亭侯,但之前李傕封的,和如今这朝廷封的相比肯定不是一个含金量。

    礼部尚书诸葛瑾也劳苦功高,封关内侯,赐白银千两。张羽辰接着封赏,诸葛瑾已身居尚书之位,官职无法再提拔,只能封侯。

    封侯拜相,是古代文臣武将的终极梦想,哪怕只是只是没有封地的关内侯,或者封地极为狭小的亭侯。众人对张济和诸葛瑾二人都投去了羡慕嫉妒的目光。

    其实对张济来说,还未成为自己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张羽辰看似重用,但暗地里还是留了一手。爵位这种东西,只是一种虚名,并没有什么实权,而这雍州牧看似是封疆大吏,可是在天子脚下,伴君如伴虎,这封疆大吏又何来什么自主权呢。这般封赏看似位高权重,既满足了张济的虚荣心,又给了天下营造了一种赏罚分明的明主形象,还没有给予什么实权,这就叫做一石三鸟。

    自此,张羽辰的羽翼渐丰,势力从汉中蔓延到中原,已经蜗居汉中一郡之地的小势力,发展成为了坐拥有两州之地的大诸侯。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许真正的挑战和强敌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