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种子博士闯三国 » 第二十八章 轻取郭汜,荡平关中

第二十八章 轻取郭汜,荡平关中

    古代消息传递极为闭塞,当初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此消息传到蜀汉成都竟然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未央宫议事又两日后,汉中之主张羽辰攻克长安的事情,同在关中的郭才刚刚收得知,顿时惶恐不已。而又过10多日,西凉的韩遂马腾,并州的袁绍,兖州的曹操才知晓,至于更远的诸侯,短的要一个月,长的可能需要三个月才能知晓。但不论是何时得知此消息,肯定是为之大振,要随之赶紧做出自己的应对之策。

    这几日,张羽辰一直在考虑定都之事。虽然现在逐鹿中原,一统天下之路才刚刚开始,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定都乃国体中极为重要之事,国都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战时的战略规划和指挥中心。定都得宜,事半功倍,定都不当,事倍功半。张羽辰认为刘备的蜀汉最终失败,和他定都成都不无关系,若依华夏后世伟大领袖所言,应定都江州,也就是后世的重庆,进可攻,退可守,如此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惨剧了。

    当初新华夏成立之时,关于定都之事就集思广益,讨论异常激烈,考虑再三才做出最终决定。所以,张羽辰也一直在做抉择。定都汉中,肯定是不行,汉中交通闭塞,远离中原,根本无法控制全国,即便下一步的的大范围军事行动,在汉中指挥都多有不便。定都洛阳?洛阳倒是大汉河山之正中心,而且本身就是东汉国都,但好像也不行,洛阳被董卓付之一炬后,民生凋敝,农事荒废,一时间根本无法恢复,即便恢复了,再去大动土木,重修宫殿也是劳民伤财。为人君者,并不高贵,没有什么资格必须要求住的金碧辉煌。至于南方的一些城池,建业,长沙等,要么东临大海无法控制内陆,要么深处经济并不发达的不毛之地,再说考虑这些地方也还为时尚早。所以张羽辰现在纠结的就是现在就定都这长安,还是等再过一段时间多占据一些北方的地盘后再说,比如说四通八达的郑州,又或者是人杰地灵,多出谋士的颍川。最后,张羽辰也想通透了,无论最后定都哪里,现在长安无非是最好的指挥中枢所在地,但前提是要把潼关握在手里,潼关乃天下第一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得潼关,关东诸侯任他再强,也威胁不了长安,而西侧马腾韩遂,兵器落后,只凭西凉铁骑,关中西大门散关断没有被突破的可能,如此则关中无忧矣。

    而现在的潼关还在关中另外一位军阀,郭汜手里。

    另一边,郭汜自从听说长安陷落后也是惶惶不可终日,李傕实力要比他强一些,但都如此轻易被干掉了,他又该如何呢?难道要引颈就戮吗?

    如今之际,要么投降,要么死战。投降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李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死战的话,听闻这汉中之主最近又在大肆扩军,光关中军团就有兵力十余万人,自己这点实力还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看来只能找帮手了。郭汜想到了之前共奉董卓为主的车骑将军张济。唇亡齿寒,郭汜自认为这个道理,囤兵弘农的张济肯定再明白不过,二人联盟,共扛这汉中张羽辰,也许还有些胜算。

    一晃十数日眨眼而过,这关中大地,战火平息,汉中内阁一众高层,各司其职,勤政为民,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仅仅十数日,这关中面貌便似乎焕然一新,颇具勃勃生机。诸葛瑾出使弘农张济,轻装简行,五日即到,传达汉献帝和刘协旨意,分析以利弊,这张济本就无心争霸,奈何天子羸弱,只能领兵外出避祸,暂据弘农,今天子得遇转世神君相辅,兵强马壮,又如此器重自己,自己得以效忠汉室,再创功绩,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派遣诸葛瑾出使之时,张羽辰早已料定,郭汜肯定会向张济求援,达成联盟,共抗大军,所以临出发之时,便面授机宜。

    诸葛瑾到弘农的第十日,郭汜的信使也到了。按照筹划好的计策,张济对来使盛情款待,并表示要与郭汜生死相依,荣辱与共,邀请郭汜来弘农共商大事。

    信使回去之后见到郭汜,告知在弘农的情形,郭汜大喜过望,也没有再多思索,便起身赶往弘农。如今这形势,弘农张济是他唯一的救星,他必须要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而且目前,张羽辰那边还在长安收拾烂摊子,并没有准备大动干戈的迹象,联盟之事,宜早不宜迟啊!

    三日之后,郭汜便火急火燎来到弘农。

    张济府邸之上,郭汜在前堂等候,他相信这大敌当前,今日来拜访,晓以利害,一定可以一拍即合。

    张济也来到大堂,看着眼前已成瓮中之鳖的郭汜,忍俊不禁。这郭汜是大胆还是无脑,三言两语便被骗来了。

    郭老弟,好久不见,最近可好啊,此来所为何事啊,张济寒暄道,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张兄,如今火烧眉毛了,汉中军大军压境,你我都要大难临头了,特此来谈结盟之事,共御外敌。郭汜感觉到哪里有点不对,可又说不出来,信使回去说,不是都谈的差不多了吗?

    结盟?和谁结盟?外敌又是哪个?张济明知故问,他要逗一下郭汜。

    咱们结盟啊,长安被汉中军攻下,李傕的下场你听说了吧,咱们唇亡齿寒,我要是完了,下一个就轮到你了。郭汜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恐怕轮不到我吧,我听闻献帝陛下如今重掌大权,我作为大汉重臣,一心匡扶社稷,何来唇亡齿寒之说呢,张济也不挑明,继续揶揄着说道。

    前几日我派来信使,联盟的事情说是板上钉钉,如今,难道张兄要反悔不成!郭汜有些恼怒,这不是耍自己玩吗?但如今人在屋檐下,又不好发作。

    哈哈,此乃我汉中神君之计也,当初不假装答应你,你这条老鱼如何能上钩呢。诸葛瑾见时机已到,从后堂走出,回应道。

    郭汜顿感不妙,但仍然问到:张兄,这是何人,如何能偷听我等商量如此机密大事。他还抱有一丝希望,相信张济不会分不清形势。

    郭汜,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张将军原本就是忠良之士,无意纷争。如今已归顺大汉天子,效忠朝廷,怎又会和你一起对抗天威。如今你已成瓮中之鳖,还不知死活。来人啊,给我拿下!

    说话间,十几名军士披坚执锐冲入大堂,把郭汜摁在地上,丝毫动弹不得。张济和诸葛瑾相视会意一笑,都没想到事情进展的如此顺利。

    是日,取了郭汜的印信,逼郭汜写下投降文书,送去郭汜治下各城池隘口,在汉中大军威名之下,一众将士本就无心抵抗,如今群龙无首,又有郭汜印信文书在,三日之间,汉中大军不费一兵一卒,轻取郭汜,荡平关中。

    如今关中全境已定,张羽辰终于可以睡个囫囵觉了,有汉中,关中两块根据地,潼关如今也握在手里,腰杆子瞬间硬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