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如何赚够一千万 » 芭蕉扇

芭蕉扇

    我对扇子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我奶奶手里的那把芭蕉做的扇子。每到夏天,奶奶总会拿一把芭蕉扇,慢悠悠的一下一下的扇着。有时坐在家门口,有时坐在树下,有时坐在床边。

    芭蕉扇买回来时基本都是芭蕉叶,因为便宜。把芭蕉叶边缘剪成扇形,再沿边缘缝上布,就是一把扇子。这样的扇子能用好多年。之后也见到了芭蕉树,但始终没见过能做成扇子的芭蕉叶,可能是因为看到的芭蕉树叶一片浓绿色彩,质地坚硬,而不是枯白的色彩。用芭蕉扇扇风,总是毫不费力,特别凉爽,也不会因为扇的多了而头痛。

    后来,我家里出现了电扇,那时候电扇也算个稀有品,算是解放了双手。挂在客厅的屋顶,夏天热的时候一刻不停的呼呼的转着,转的飞快,能把整个客厅扇的特别凉快。一家人在电扇下吃饭,在电扇下睡觉,家家户户离不开他。早上天凉,不开电扇,10点之后天开始热的时候,我们上地回家休息,就是它工作的时候。转了十几个小时,有时怕转坏了,快天明时会让它“歇歇”。看着飞快电扇,总怕它突然砸下来。如果是夏天太热,38、39度的高温,用电的高峰,往往开最大档,最大档也不够凉快,那在电扇底下扇扇子也是有的,往往是越来越热,但总比外边来的凉快点。在电扇底下久了会不舒服,特别是开了一夜,早上起床,浑身酸痛。如果没有电扇又很难入睡。夏天,就在这种相爱相杀中度过。

    开始奶奶说不需要电扇,后来奶奶家也装了电扇。奶奶虽然不常开,但常感叹时代的进步。后来装的电扇扇叶太薄了,不够凉爽。

    之后,又在很多电扇下吹风,始终没有家里的第一个风扇凉快。也许,留在记忆里的不是风扇带来的凉爽,而是大热天,快速跨过滚烫的路面,赶快进屋凉快凉快的急迫,是电扇下,吃过饭,老爸,老妈坐在椅子上头一点一点样子。

    有了特别小的电扇后,我爸在我们每个的床上装了一个小电扇,我们除了吃饭,其他时候在自己的小电扇下凉快,特别舒服。

    去了城市工作,经常接到路边发的带有广告的硬纸扇。一开始觉得很有用,来着不拒,攒了一大把。拿回去之后发现用到的时候真的不多,应急的时候用下。即使用也会觉得扇的风不够凉爽,不能解热,这样的纸扇很廉价,随用随扔,丢了也不可惜,没有芭蕉扇找不到,要把屋子翻遍的那种焦灼感。搬家的时候,这一大把硬纸扇都进了垃圾桶,家里再也看不到它的身影。

    去的地方多了,看的多了,手机购物方便了,见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大的小的,贵的便宜的,有时候也会冲动买上一把。买过之后,扇子往往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只在闲暇的时候拿出来欣赏一番。有的扇子丢了也发现不了,有的扇子藏在抽屉里好多年。

    想到扇子总会想到那把芭蕉扇。

    读了一些诗后,人变得有点“文艺”。看到芭蕉总能带来一些联想,但奇怪的是和芭蕉无关。会想到“巴山夜雨涨秋池”“梧桐更兼细雨”“空阶滴到明”这样淅淅沥沥细雨,还有一种莫名的幽寂和伤感,总感觉芭蕉和细雨是绝配,不知道为什么联想不到炎热夏天的那一下下扇动,那一阵阵凉风。

    人类的历史就在这些小人物的芭蕉扇一下一下的挥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