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如何赚够一千万 » 太阳底下的馒头

太阳底下的馒头

    我最喜欢吃在老家做的馒头。

    工作之后很少能吃到老家的馒头了。

    馒头是有小麦做成的。馒头的成型如果从种小麦算起,要经历一个挺长的过程。

    冬季把种子播撒在田地里,麦子出来后,等到土壤解冻时,在春节前后把化肥“上”在田里,随着麦子的长大,不停的施肥,打药,直到端午节前后,麦子黄了,干了,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家往往是最后一个割麦子的人家。

    我家割麦子经历了手割,割麦机割,到最后“康麦因”。主要是用我爸淘的二手割麦机。割麦机大概有六个齿,把它装在三轮油车上,利用车的转动,把麦子截断,倒在地上。几小时能割一块地。速度确实快了,但我妈始终觉得没有手割干净,拉完麦棵,还要在麦地“溜”一遍,去捡拉下的麦子,这个活我们都不喜欢做。

    我上小学时,别人家麦子都收完了,我家还有一两块地没有收。一是我家十几亩地;二是我家劳动力少,就我爸妈。每次割家附近的“斜角子”地时,收割机往前走时,会有一群兔子从麦丛里四散跑出来,留下一窝窝小兔子。小兔子不让带回家养,说是养不活。大兔子倒是养了两只,最后失踪了,说是把木笼啃坏逃跑了,后来才发现被我妈给卖了。

    麦棵在“场”里经过一轮又一轮碾压,压出麦粒,麦秆摞成麦垛,是很好的引火材料和喂牛材料。有的人家会把麦秆在缸里淘洗一遍再喂,我家没有。后来,家里有了打麦机,不需要碾压了,能很快完成收麦。接麦的活一直是我的。接麦需要在麦粒出口用盆接,然后把装满麦粒盆端到薄膜上倒下,再回来,一盆换一盆,一直不停,接一上午,一下午是常态。麦秸秆打碎扬起的尘土落在身上,厚厚一层,很“刺挠”。最难受的是至今崩出的麦粒打到脸上的疼痛感。现在有了“康麦因”,直接在地里变成麦粒很方便,但是也会浪费一些麦粒。现在干活轻松多了。

    麦粒出来之后,晒干,装袋,除了卖的都装在“粮囤”里。吃的时候从下面的小孔接出来。

    需要的麦粒接出来之后,大概一次一袋100斤左右,不能直接去镇里打面。我们家是需要用网筛把小土块,小石子,小秸秆捡出来。然后在大红盆里淘洗一遍,晾干再打。这样吃的干净。

    基本需要一下午时间。

    后来,镇里的打面机也有了淘洗功能,但淘洗不够干净,我家没用过这个功能。

    最早打出的面粉有点发黄,不是很白。那时候特别羡慕电视里又白又软的馒头,想象着它香甜的味道。麦子打出面粉一袋,麸子小半袋,麸子是牛羊最爱吃的东西了。

    一般找一个晴天,早上和面。用的酵母是从别家找的“母菌”,我妈又用新的面团发酵,每次切馒头留下一小块,下次接着用。到中午一般都发酵好了,面团有时候会沾到布上,这种布不好洗,要多泡泡。

    一盆发酵好的面分做几次,搓成剂子,沾点小苏打,使劲揉,揉的越彻底,馒头越劲道,越好吃。把剂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guopai”上,端到太阳底下暴晒,最好不要晒裂,这样的馒头蒸出来最好吃。

    馒头放到地锅篦子上,下面往往放点红薯,咸鸭蛋,鲜花生之类应季的东西。我喜欢馒头底下那焦焦的一层,所以我蒸馒头时会特意沿着大铁锅摆一圈馒头,整好之后有焦的放一筐,美焦的放一筐。

    先吃带焦的。馒头刚出锅绝对是最美味时候,又软又劲道,如果有刚炒好的酱豆做配,能一下吃四个大馒头。

    上了初中,第一次在学校吃到又白又软的馒头时,感觉很兴奋。吃了几次后发现不“挡饱”,也没那么好吃。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在外面的时间多过家里,也吃了很多花样馒头,越来越觉得家里的馒头真好吃,太阳晒过,带着麦子香气的馒头让人回味无穷。

    这种感觉可能就是:

    我们都曾羡慕别人

    羡慕别人戴眼镜的文雅

    羡慕别人染过的秀发

    羡慕别人辍学的自由

    羡慕别人金钱的挥洒

    如今

    眼镜戴上再也摘不下

    染过的秀发发了叉

    辍学的人背上了重担

    挥洒的金钱以眼泪为代价

    我们何必羡慕

    别人的一定就好

    自己的一定就差

    拥有的才是最好哒

    有时间一定回家去吃太阳下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