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短篇小说集燃羽 » 燃羽神话短篇之《修天榜列传》

燃羽神话短篇之《修天榜列传》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女娲之肠》

    我和魏老先生经过几天的记录、拍照以及整理,终于收拾完“木头人”和“关公”的故事。其实听完故事的魏老同我的心情,是久久难平复的,就在关家镇多住了一些时日。魏老说这个地方的文化气韵是很丰富的,打算领我去山上转一转,看看有没有值得考古的墓穴之类的。

    不得不说,魏老先生的直觉还是很准的———魏老先生领我发现了一个深谙风水的墓穴。

    他老人家知道:单凭简单的“木头人”和“关公”的故事并不能引起甚么考古学术界的轰动,也只算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调查,以及对风俗习惯和乡间故事的调查。于是他不想这么快的就和我回家乡,再观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不错,打算看能不能搏出些彩来。

    魏老先生跟我说:“再过去懂风水能建出这么好的墓穴的人家寥寥无几,这种情况,要不是名门贵族,就是有学问的人家……”于是他断定这是个不错的墓穴发现,便上报了当地的考古部门,申请了允许,派来了几个相关的工作人员,协助魏老一起考古。

    最后解开了坟墓,这是一个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墓,墓主人的尸体没有发现,这只有几件衣服,魏老先生同几位相关人员料定这是一个衣冠冢。墓穴的规格还算庞大,几室几厅,陪葬的宝贝也是很多的,都很有研究价值,不过最具研究价值的是一本竹简的书,上面赫然有个有“左”字的盖章,虽然缺了很多字,但是结合署名一栏,能看到个“明”字。魏老飞速思考,最后觉得这是左丘明所著的一本书。

    书中有多处残缺,记载了一个上古时期的故事———女娲补天。不过故事呈现的,和大家以往的认识有些不一样,魏老先生说:“我就一直觉得很怪事!怎么上古时期的传说故事,前面的史官们都不怎么记载,唯独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才整理出来……想必这是一个能震惊考古学的一个新发现!”

    由于书中多有残缺,周围以及内部都有残烂的地方,所以:消失一个字,就用一个大写的“囗”字代替;消失一组词,我就用“囗囗”来代替;要是缺的很多,或者缺一段了,我就用“囗囗囗囗”另起一段……

    当然很多地方虽然缺失了,但结合现有可考证的书籍,我们还是补全进去,就没用“囗”来替代。

    书题倒幸好还有保留下来,叫作:《修天榜列传》。其实第一份翻译,看起来和我们所了解的神话大差不差,唯独女娲的故事有所不同,且听我和魏老几日的翻译是怎样的罢———

    女娲氏,神者也。为华夏人文始祖,孕吾辈之生灵。应有一日,女娲神因无所事,便于游山玩水之中寻乐。四处游方,路途景逸,行至不远,趣味尽失。因女娲神,目之所及:莫非海川,便为山河;皆为静谧之景,顿感索然无味。女娲神常精心修之神术,是故此等寂静之景,前所未見;此等孤寂之心,前所未生;心生萌生寂寞一词,更是前所未闻。故欲造之一生灵,称之为人:泥土塑形,赋之神力,便为生人,欲求速速,以藤蘸泥水挥之,诞生之人无数。女娲神甚喜,观之有感:为人可存世迭代,故令赐欤人,生息繁衍之道。

    囗囗囗囗

    粟广处之十神,是为庇佑人族之神灵,自女娲造人功成后,此处诞来众百人者于粟广之野,引一脉生息;十神告曰,除此地外,还有他族。自女娲造人功成事后,尔来不知几年矣,天下大吉,世之凡人者,无不纵享天福之乐。不知何时,有二者师操兵戈相向:一者曰天帝颛顼(zhuānxū)之师,是为黄帝之裔也;另一者曰水神共工之师,是为炎帝之裔也。

    水神共工者:人面蛇身,披发垂肩,性情爆裂,占据大地水足之七成。共工之勇,桀骜于世,自不甘向颛顼俯首称臣,其欲夺天帝之宝座。共工帐下,有大将两员:一曰浮游,一曰相柳;共工膝下有一子,虽未有通天惊世之才,可有与其同之野心。故天帝之宝座,收归于何人之手,还且尚未可知。

    水神共工者,遂领一师,闪击颛顼。天帝颛顼者,早有所料,双方皆举倾城之师,战况严峻,天明入天夜,天夜复天明;攻天入野地,野地攻入天,究战至西方之不周山下。共工大怒,掀巨浪狂涛,欲以水取胜之。天帝素来擅用火道,今观共工已水尽山穷、插翅难逃,故不与战,令左右大将祝融与战,祝融大胜,共工左右皆难逃一死。

    共工、祝融,二者向来敌手。今共工大败,羞愧难当,撞倒不周山,一时天塌地裂,不周山乃为撑天之柱,柱倒天斜,日月星辰纷纷向西而落。

    囗囗囗囗

    后神者女娲补天,奈何败之,女娲有:赤、青、黄、白、黑之五色神石,今一分为七。人族只得居于高山之中,避洪水猛兽。时过千年,女娲选定少男、少女共十六者,分赐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神力,相生相制,欲寻齐七枚残片神石。寻得神石残片者,皆为德才兼备之人,有道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世人皆齐心协力,方可度此劫难。故所谓之:不智者不得生;不仁者不得生;不勇者不得生。欲囗囗

    囗囗囗囗

    此景,妙不可言哉……此事诸君又有几人可想来之:今立于吾等眼前子者,正高谈阔论、神情激昂之男子者,囗竟乃是昔日默默寡言之少年?孰能信其者也。

    诸位原以为:其乃不乐言之小子;诸位原以为:其乃性善良之小子———其名为桉。

    而今欲观之,功善归家之英雄,已然过了而立之年……同行队友已故,令其挂得哀伤满面,又常吞气换吸、感伤连绵……真囗囗囗举如此愁容满面,又携勇气万分,其将一路故事见闻拆之七份,足足讲有七天七夜……众人自也陪了他七天七夜。囗囗诸君以如此,为各英雄者接风洗尘,悼其英灵。

    女娲选定少男、少女共十六者,分赐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神力,内有一队,分得造木之法。术以何修?女神者无多言之,均凭以自悟。囗此队囗,分得一男二女。其本同部族,因其三子者人善心诚,女娲故任之。

    囗囗囗囗

    序“壹”男者桉,日无多言,心甚善,常分食老者与小子;同行一女稍大于桉,序“贰”名楠,人美心善,其为族中最美者也,常思问奇端,好动者也;岁列位末者,序“叁”女者枫,严也心沉,终不见其笑,人小心大。

    当日三人,未忙早出。二女囗囗告别亲朋,桉立目而望,其亲早逝,令其终日无言,其父母者也,一日狩猎死于天裂之洪灾,如此者众矣,不足躲也。

    有一老妇寻此三人前,欣喜泪目,满面沧桑囗囗囗,其问曰:“你等且去何处寻石?”三者闻之,尽弃手中之事,三手相牵,感应神石之位,后曰在东南。老妇闻言大喜,奋然而跃,令人惊奇。囗囗囗曰:“我有一子失之,其常于梦中告吾———其死也,化而为鸟,翅蓝白,今不老不灭,欲来寻吾;今困于一巨石之缝,望救之!”三子者闻言泪下,故允之。

    日日无言之桉,泪难止,可观其心善细腻。囗囗囗出行寻石前,其三人欲给队伍命以妙名,于途中增加乐趣。不得否曰,此言妙哉!思之此良策之人,正为常思奇端且好动者楠。

    楠曰:“嘻,囗囗该以何名为妙?”其本欲笑之,今克己;如若平常,为得此重任,其必大笑也———今知不可,其三人欲天下沧桑,改天下危急存亡,既然委以重任于身,自当严肃!人自当不断繁衍生息,如若补天再未成,无可用之地,人必相伤也!

    枫起身言曰:“此为何故?何行此无用之事?楠,现为何时也?你且知吾等此来为平何事!何故劳神伤思为队命名?吾等过今当片刻不休,趁早还天下一个太平。你且知其否?”其言之然也,此刻又何尝未是须常以沉重之时。枫本该怒斥楠之事,知其无别心,故简言之。

    桉淡然而曰:“无妨,且摘名来。”其面不改色,囗囗视之与常时无异,少言心善,令人心安。其欲告慰二人,因其寡言默语,故作罢。但其心知:取之队名,暖其人心。

    三者性性各异之人,后定一名,言曰:花木草林。此为三者共同所盼愿之景,其三者盼之:人居于地,遍布花木草林,多姿多丽。三者的欣淡而笑,踏步出行之。

    三者无所惧,遂行至族界边境之地,能观之凶水猛洪及异兽无数。三者共施法,造一支大船,可坐二十余者,想是:若见落难者,或别队人,可助之。观此船足高足宽,是为防浪吞没耶;船形似巨兽,是为防兽攻之耶;三者手握尖长之木矛,是为防弱兽来之船上。

    三者无多所备,且破绽百出,令人忧之……望其途中,多遇贵人相助罢!

    囗囗囗囗

    三者若饿哉,就常于洪浪处举矛剌之怪鱼,去皮除器脏而食之。于部落活生时,族中老者常告之其曰:“以人数年观之所存之理,兽多可食之矣。凡去除器脏,方可食之,有火则用之,无火则生食,若于海上,常伴湿气,便恐难用之矣……囗囗囗囗”如今三者便于海上。

    于船顶端,时有水浪涌入,船身亦颠簸不止。三者头昏眼花,未尝适应,敢问天下又有几人适应此?如此险境,三者别无他法,交替而作,一日一换,化一木瓢,一者当日欲把涌浪舀出于船;一者当日欲多用法追寻神石之位;最后一者欲多用法挪船行之。

    每相隔一日,手作更迭交替,日日佘半个时辰用以猎之、食之、寝之。或可喜,浪洪相助推至欲至之处;或可泣,浪洪相扰推至不至之处;有时异物相扰,又有时浪洪无情,击船开洞,三者止作而补之。

    如此七月已过,木船一客不请自来,浪洪卷之入船。楠闻之言曰:“咦兮趣矣!此为何物?”三者难得无故停手,欲观来者何物。囗囗枫细观之,后得言曰:“吾观之此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呜自叫,见则天下大穰,此乃祥瑞之兽也!”

    三者本欲食之。幼豚当康似是自知武不及三人,三者皆握有长矛,若相斗,恐难与敌,不如服软求和。于是当康故扮羸弱之相,三者观之,于心不忍,遂留其命,驯化以助之。

    幼豚识途,其入“草木花林”相助三人,三者大喜,可暂相安于食寝。轮至当日多行法追寻神石之位者,有当康助之,轻松自若,此之可谓“如鱼得水”也!

    不知几月而过,天渐冷。幸三者与豚于浪中观得一高山,故往之。众人大喜,得以歇作避寒。

    囗囗囗囗

    幼豚当康入山大喜,甚爱此地;其三者不同于豚,无毛御寒,欲猎兽制衣以御寒。幼豚奋而冲于山林之中,众人观之不顾,欲让其戏嬉。

    三人提矛,散之,欲猎。三人未远,或遇巨兽,或遇险境,呼之即可。虽惊无险,半时辰后,三人者收获颇多:或若干浆果,或可食之巨甲虫兽,或杀之三熊取皮夺肉,各物俱足矣。只幼豚未归,三人忧心,遂携物,复入山林,以寻之。

    或以“当康”呼之,或以“康”呼之,或以“小黑”呼之。三人者呼之欲出,各不同矣,俱同平日呼之相致。楠唤小黑,,虽不合时宜,其心亦忧之俞急,其盼幼豚无恙,故不得沮丧。

    囗囗囗囗

    三者忽闻豚声,心安之。闻其悦然,故𣎴心惊,往寻之,恍入仙境。囗囗妙囗佳之。此深山之林,别具洞天,有幼豚无数,有小妖,有小兽,观之心旷神怡。一小蛇妖观此三人,遂行至于前,尽言此村,俱无怵惕。三者复言当康之事,言语之时,幼豚至,转圈画圆,似是不胜感激,众人观之,喜而大笑。

    三人于此小居几日,是得适时而歇。欲离之,前小妖欲作挽留,闻其伟业,心往之,小妖小兽地亦少矣,遂加入。至于幼豚身弱,恐难当此任,故劝其留于村中。

    囗囗囗其本无名,因身通紫,故称其为“紫”。况队之名号亦多丽,众人皆欢喜而聚,故无此美名之求,此甚妙哉。今得一者助之,本当易也。可天不遂人愿,天象俞怪矣,或灾不可预,或洪浪俞凶,事俞无可避。

    四者于海,各显神通。如此漂泊,二载而过,其船亦愈发破败,日日有欲裂之势。于此囗囗囗险境,囗囗运方至,众人又至一岛,此岛甚怪哉,正中有一似山怪石,众不知是山是石,其处传有吱哑之声,不知是为何兽传音,众且留之于岛,寻可用之物材,一日无果。

    桉沉默与往常无异,楠谈趣事以慰众人,枫则厉观析事况,紫虽入伙两载,可其每见此景,仍不知与谁为好,只得听一句,允笑一句,后再抛出己论。

    夜里众人生火而围坐于木帐之中,烧鱼而食。畅谈往昔时,遂忆老妇之托,再观此地,闻山石之鸣,似是此处不错。众人欲明日去往观之,其是老妇之子否。

    楠趁势而曰:吾观此处甚荒凉,何不植树于此?可引兽居之,何如?众皆赞而允之。后众入睡相安。不比海上颠簸喧哗,众人皆习以为常,又何惧此山野哉。待明日,众起,食佘鱼,不求饱足而碌之。

    为省时节力,众人有序分作,化繁为简。神石故难寻,必节时而寻之。桉登上石山观之其究竟为甚,再行作断绝;楠与枫则植树于岛中,如此方知众有来过此处,赠岛生机;而小妖则与岛细寻可用之之物,此为要事!

    囗囗囗囗

    不几多时,紫爽然而行,携物而归,此地甚荒,飞沙走石固多,便难寻多物。观其所携来之物:有浆果若干,有淡水若瓢,供众人换味调囗一饮,桨果亦可换味调囗,单是日日食鱼,便常使众人腹痛难忍。且平日多于船上,众人行厕自亦不便。或十日寻至一地而行,或忍数月,乃或更久。

    后归者为楠、枫二人,其二者于洪波所淹没不及之处植树若干,望功。自然二者后难再观之,若日后寻石功成而归巧至,必为幸事耶!可谓之:利民利世之大事矣。

    归来三者迟迟未见桉,众人忧心忡忡,欲不再久等。三者故往寻之,紫所寻来之物,化作三份相分,为防有窃者。

    三者本欲分寻之,分寻故佳,众人惟恐再丢一人,或遇猛兽、敌手,遂作罢。因三者本就武艺不精,最强者桉,今下落不明,故不敢轻举妄动;又因三者法术熟手,可仍未向上而升,故仍需慎行之。

    三人至似石似山之物前,此为岛之正中,选此皆因桉是来此而未归之也。

    观似石似山之物,囗囗囗,足有两块,两块亦不知是为何物,其紧相挨之,便成此奇景。岛之四周,皆植苗,此奇景最引人入目。桉或于此近,或于上,便是如此。

    三人寻之,于似石山物上,终见得桉也。众人观其身旁围绕有一鸟,着一色蓝白,二者随风舞动。众人于下呼喊不休,桉方神回。众人不知桉善舞,亦从未见之。今众人方知之,桉一时面若重枣。

    观之良久,此确为部族老妇之子。苦于一路而行,众险些忘之,终寻至矣。众人皆大喜。经短暂欢愉,立拾囊裹物,续寻神石。

    囗囗囗囗

    狂浪仍狂,黑空伴月光。雨日常有;电闪雷鸣亦常有。其皆无可惧,惟只忆狂浪仍狂。于船者各依神通、分作克难,日轮夜替,终有人可得歇,又何惧浪仍狂?白日无白光,流水仍湍急汹涌似洪,不为白日至而改之。

    众人法力终日日渐升,后使更大之船,船是俞造俞大,操船而行亦如此。仅升而仍慢,众坚持至此,皆凭意志也;又有蓝白之鸟之助,终可于空中探道。鸟鸣歌一路,亦常可避之猛兽,避险之海道。于众人而言,实可谓之“如虎添翼”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出行至如今时迁已逝九载。佘下六年便为归期;众人亡面与其处事,皆日益沉稳,佳矣。众人从未遇猛异之兽,常易胜之,此为益事。

    一日,众人大喜。其所寻乙神石,于不远之岛上。岛上有一兽,携光而飞,此光正为神石也。众人心惊胆颤,陆续登入此无名之岛。

    此岛屿同其他处相较甚是独特。途中其余所见闻之岛屿,皆有许生气可窥之。而观此岛,似视地府炼狱。惟由石筑,且皆为碎石,如若有巨人以手推之,此岛便沉。此般死寂之地,平日欢歌之蓝白之鸟,亦惧惊无声矣。

    楠安众人曰:“嘻,此地仅观之可惧,实不然矣,又有何足可惧之也哉!”枫对曰:“未尝如此。吾等素未观之如此险境,且有兽于此,神石也亦于其身,欲取之甚是险矣!”紫闻二者言,取合而曰:“所言皆实。”囗囗囗桉点头附和其言。

    少时,众人皆惊,只观一兽从腾于空,一跃而下,其振翅之声,如雷鸣久绝于耳,其挺立于众人之前;观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其翅甚大能飞,且能言人语;是为劣兽,有“惩善扬恶”之癖。

    今此兽忽现于众人前,且口叼神石。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此兽非弱哉,是为强敌。正于众人不知所措时,穷奇使尾握口中之石,言曰:“汝等是善是恶?”

    紫使眼色于众人,欲骗之。岂不闻壹贰叁者,皆人善心诚,故言曰:此四者皆善。蓝白之鸟亦叽喳应允,惟紫愧而俯首。

    穷奇观善者众矣,恐难相敌,携石飞离之。众人相追,穷奇飞至海上,众人以法造船四支,力以法,携矛追之;少时,浪中观有一多何罗之鱼,甚巨,其击穷奇,石落,巨鱼遂引一身握之,穷奇自之不敌,落荒而逃,其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众人观之,一惊再惊。

    楠、枫近身以矛刺之巨鱼,按远身以法攻巨鱼,巨鱼哀嚎不止,石再落,紫以巧而接之;巨鱼大怒,将近者楠、枫、紫拉入洪浪而隐去;紫自知将死,入浪前奋力将神石抛与桉。

    桉以石施法,感应众人之位,未寻之,知众人已死,皆回天乏术,其掩面大哭,亦无可奈何;数载以后,桉携神石施法腾空,与老妇子重归部落。其中路遇强于穷奇、巨鱼之猛兽,亦未尝惧哉;其中路遇昔曰楠、枫植树之地,泪留难止。

    同伴已死,亦或还在。桉继承楠、枫、紫三人之遗志,逐变逐强,终回梦始之地。

    我和魏老记录到这里,故事也就结束了———我和魏老先生研究历史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过这等惊天的发现……这个故事也是帮我俩一举成了名,我俩成了历史界的有名的人物。

    其实这个故事是并不完整的:因为列传中讲了这是16人的故事,如今也只讲了前三个人,应该是要讲“壹”至“拾陆”的故事的,最后左先生在书中留了一段话:“鄙人左囗囗,于民间听闻这一趣事,欲手录。可后事如何,竟无人知,故作罢,废案,此废书赠之于友……囗囗囗囗”,究竟是不是左丘明先生写的,还尚未可知。

    后续我和魏老先生聊了一聊,我和他谈论了一下,关于“阿紫”这一角色。起因是我问魏老先生,故事中谁的进步和变化最大。我自认为是“桉”,魏老先生笑言“非也”,依说“紫”的进步和变化才是最大的,她克服了人的自私之心……总之故事的全貌,便是如此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