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短篇小说集燃羽 » 燃羽批判短篇之《苦瓜大王》

燃羽批判短篇之《苦瓜大王》

    正义从不站在谁的边上,一个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映照着罪恶;没有什么是永远绝对的代表,正如没有什么事物一成不变;多数人都是在好与坏之间徘徊———徘徊不止,徘徊不断,在好与坏。

    在很久以前的,民国时候的青石镇上。这是一个巴掌大小的地方,其实我觉得称“镇”倒也不配位,不如叫青石村;好在大家思想都不及我这么落后,就摘了这么个阔气的名字。

    那世居在镇上的众人,今日在所谓的镇中心广场,围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的。也不知道在办什么大事情,不过观这阵仗,先不想究竟是什么事情:仿佛那人缝之中,还能再钻进个影子,都算是一件稀奇事了———就且先别提到底还有什么事情,更为令人讶异;真是让人想不明白,莫非真有什么稀奇事……是我所不知的?我自认为:这镇上的事情我也认得不少了!虽然才刚来没几日,但是我还是很会与人聊天的,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凭着运气,缓缓走进人群。此刻,再观其中围着的人:有的是在议论,有的是在臭骂,又有的是在痛哭……总之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你若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就很难品味且共鸣,因为你不知这究竟发生过什么事儿。

    要是你运气十足不错,又挤进了人堆里。那让我们再细窥一下被围在人缝当中的,究竟是些什么罢———哦哦,不稀奇,不稀奇!原是在处刑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

    原先那些个在议论的人,原先那些个在臭骂的人,以及原先那些个在痛哭的人,想必都是被这个恶人给牵连过的人,当然盼望着这个恶人死。这也难怪我没听闻过这件事,我迁居这里才几日啊。

    要处刑的恶人很丑,一脸肥腻之相,还留着个光头,穿着灿灿的僧袍。你若见了,便就知是妖道淫僧那一类的货色。

    众人还骂他作“该死的贱种苦瓜和尚!”因他的法号就叫做“苦瓜”;又因众人对他恨之入骨,便念他作“贱种”———真是朴素又寒碜,很符合他的身份呐!

    而后观之,负责审问、下令行刑一系列工作是的有名的一位正直官员,海钦。他是明朝最正直的官员———海瑞的后人,自然继承了祖先的优秀品质。随着他一声问斩,那位叫“苦瓜”的淫僧的人头,也跟着落了地,众人观之,无不拍手称快。我也附和拍手叫好:少一个祸害,多一份福。

    这个故事,对后世破除封建迷信很有帮助。于是县长海钦大人造访我,他知道我是一个著书人,海钦大人便打算让我写一个故事类的,便引来了此篇作品。经过我四方严谨考证:寺庙也走访过了;村里该造访的人家,也造访过了;再加上县长大人判案子的一些细节等等,便把这件事情完完整整记录了下来———总之,便是一位名叫“苦瓜”的和尚,起初行善,后来思想不端,成了远近闻名的“妖僧”。他甚至想学袁某人复辟搞、当“大王”……于是为了讽刺,我写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苦瓜大王》了。真可谓是:小小苦瓜,可笑可笑;一幅绿脸,还想当大王了。

    寺庙类的地方,你若大抵想来,许是知道的,什么地方都多少会有的罢———或多,亦或少;或近,亦或远;或听说,亦或没听说;或有名,亦或不有名;再或有人,亦或荒废罢辽……总之该是有的,今日的故事的发端,就便与这寺庙类的脱不了相干。

    在过去人是难与天斗的,灾年也是常有的。正因如此,“禾下乘凉”确确实实是人们一直以来的愿望。自一入灾年,各个地方的粮都周转不开了。就连寺庙道观类的,也未得神佛庇佑,就只能教些稍有所成的弟子出师,让他们自负存亡。

    有一僧侣,法名苦瓜,便是这类自负存亡中的一足。他曾在邯郸一带做过和尚,今是在京城的寺里礼佛念斋,他是众和尚中颇有名望且机智有法缘的一位僧人,可以说就是传说中的那种快要修成“得道高僧”般的人物了。

    因他本事大,方丈就遣他出师了。顺带让他带上了几个弟子同他游历修行,这都是向来的规矩,由是灾年就越便如此。苦瓜自是知道的,也就没过多推辞。

    苦瓜带上些的弟子,加上自己,共有四个人。都是些辈份和字号小他一倍、两倍的和尚,便还是听他差遣的。因此他也是很倾心的。

    刚到一个城上,其中有一个叫“游生”的和尚便想和他们分别了。他说他梦想平天下,先前因走投无路才投寺庙,如今天下大灾,他也不当狗活,于是他说他要去入仕途、平大灾、定天下。

    苦瓜没有挽留。少一个人,少一份管教,少一张嘴,少一份口粮,少一份担忧。于众人而言都有好处,苦瓜便不再挽留他。苦瓜和两位和尚,与游生匆匆拜别而行。

    苦瓜刚开始是想引着众人,一路诵着阿弥陀佛,遇到些好人家的贵族老爷什么之类的,化缘讨斋吃口饭。起初这是个不错的方法,本以为就能如此挺过灾年,但苦瓜还是小瞧天灾了不是。越到后面,这个方法越不可行了;因为这次的灾年持续的稍久了些。

    刚开始苦瓜和尚引着众人,到了各处,都会给大伙、给灾民诵经祈福。是个不收受回报的活,纯积德,大家也很是感激。所到之处,都有人夸赞其德,称其为:“活佛在世”,这应该是苦瓜和上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了,就连原先寺里的方丈也不曾被人如此评价过。

    不知苦瓜和尚是实在饿的发昏了,还是愈发飘飘然了,亦或者二者都有。总之,他变了。他不再是免费给人诵经祈福了,开始收受些钱了,还哄骗众人说只要听了他的经文,保准马上度过灾年,然后他还总是能不知道从哪里寻出些肉来分给众人,大家就信了他的话,也纷纷筹给他钱。

    只不过他一收了一个地方的钱,第二天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而且他身边的两个和尚,也渐渐的不见了,后来他挺过了灾年,也赚了不少钱,他挥金如土,过得很是滋润。他也愈发的离不开金钱了。

    不出半年,他的钱就挥霍一空。期间他一边化缘讨斋度日,一边思索如何赚钱。有几次也总被人暴打一番,说他“一身油膘还来向我讨饭吃”类的。如此,他天天都在咒骂这些人,经文什么的早就忘空了,更别提拜佛什么的了。如今他的信仰,只有一个,那就是钱。

    一日,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关于他能挣钱骗人的一个新办法:四方喊口号,“排忧解难”、“治天下难题”之类的,然后凭着自己残余的聪明才智给他们支招;成了便说是神灵显佑,我法有灵;不成便说是大难将至,趁早逃难。大体就是这么个损人利己的招,正他暗自赞叹自己聪明才智的时候,他的故人出现了。

    “苦瓜师兄,还记得我吗?我是游生啊!”

    两人寒暄了很久。游生问起其他师兄弟都去了哪,苦瓜眼神闪躲,说他们都为了救命救难牺牲了。说到这里,两人都面露忧伤。游生又问苦瓜肥胖了许多,想必是遇到了善心的老爷罢,苦瓜不好意思说自己发财,又挥金如土的事,便只好点头承认……苦瓜看游生的衣服显贵了不少,你知道他发达了,问他现在在做些什么生意。游生具实相告,说现在当了个小官,凭借自己的一些见解,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其中度过灾年便有他一份功劳。

    最后游生把自己住址告诉苦瓜后,两人就纷纷拜别。两人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苦瓜急着去发财,游生急着去平天下。

    苦瓜和尚打算挑个风水宝地,以来做他的大事业———行骗。最后四处游走看看,挑中了青石镇这块地方,青石镇这块地方:山好水美、人美心善。对于苦瓜和上来说:山水好就等同于享受;人心善就等同于好骗;女人美就等同于可省钱……就是这么个邪恶的想法,驱使他来到了这个地方。

    我实是不想细数他的罪状,太过于恶心了。

    不管这里的老百姓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说他有办法。便让他们先筹香油钱,自己先去庙里求神拜佛。其实他根本不是去什么求神拜佛,先前就说过了:寺庙类的地方,你若大抵想来,许是知道的,什么地方都多少会有的罢———或多,亦或少;或近,亦或远;或听说,亦或没听说;或有名,亦或不有名;再或有人,亦或荒废罢辽……总之该是有的。所以“求神拜佛”一类的,只是他拖延时间的借口罢了,期间他是去拜访游生,把大家的问题都问上一问,游生可比他聪明多了,都能帮他提出解决的办法。

    苦瓜和尚总是摆出一副为民解忧的姿态来,便一直把游生和尚蒙在鼓里。还由此得到了游生和尚的称赞。有时苦瓜和尚要的是百姓的钱,有时是金银珠宝,有时是古董字画,有时是黄花闺女……总之引得众人怒不可遏,但是他实实在在能给大家解决问题,大家又没办法轰他离开。

    后来他和青石镇以及周边的大小官员勾结合作,成了当地的土皇帝,常以大王自称,还附有自己的“三宫六院”,让人见他都叫他“大王”或者“明君”一类,众人只觉得恶心。

    后来无能的县官终于老死。新来的县官大人海钦给人们带来了一束光明,他上任时发现当地的官员很是污浊,革办了一批人。苦瓜大王很是自危,一时不敢有大动作。想联合被他革办掉的官员扳倒他,甚至不惜弄死这位县官大人;这一类事他们没少做,自是有经验的。

    一天夜里,有一个农夫闯入了县官大人的家中,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因为这位农夫刚过门的妻子,被苦瓜强抢去扩充“后宫”了,便马上来检举了这位该死的“大王”。

    海钦大人听后先是安抚这位农夫,然后火速遣一队心腹与苦瓜和尚的队伍扭打上了一起,后把苦瓜等众人及拿归案,过程并不艰难,因为苦瓜的军队常常吃喝享乐,肥的不成样子,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也不曾训练。

    自此,不是大王的苦瓜大王,退出了历史舞台———带着他的一身肥肉,和他的肥猪手下……后来调查得知:另外两个跟着苦瓜的和尚都被他害死了,分与食众人获利,及自己食用。

    而游生,依旧在平天下事;而海钦,依旧在安一方人……故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