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浅漾澄渊 » 第28章 苗家

第28章 苗家

    若是只为前往洞庭,几人大可不必骑马,走水路反而更为便捷。但行水路自然不能体察沿途的风土人情,失了游历的重要意义。

    几人天明骑行,日暮而宿,所遇城镇当然打尖住店,远离尘烟时便露宿荒野。薛凝年纪最小,连日跋涉却不曾言苦,反倒是万全常出怨言,但其生性活泼,睡上一觉,起来马上便又生龙活虎。常一马当先,冲在众人前头,连催几人跟上。真是喊苦叫累的是他,出发时跑最快的也是他。薛凝时而童心又起,策马与他必个快慢。

    殊不知几人的路线慢慢偏离,这一日经过一个村落,天色已晚准备寻人家借宿。部落之人服饰与汉人迥然不同,蓄发椎髻又戴银饰,衣物上也大多绣有图纹。凡所见之人皆步履匆匆似有大事发生,见一老者并不与众人相同便上前问道:“老人家,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村里人都如此匆忙?”

    老者与几人交流无碍,开口道:“你们外来所以不知道,今天是三月三,是我们苗族隆盛的歌舞节,从早到晚,现在正是歌舞鼎沸时。”原来苗族民俗节日颇多,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还有不少类似的传统节日,都载歌载舞,诸多节目。青年男女之间,也多借此物色情侣,谈情说爱。

    “原来如此,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我们几人想要打扰老人家,借宿一晚,不知道方不方便。”南宫玲说完直巴巴望着老者,满眼祈求之色。

    老者同意着说道:“跟我来吧,只恐家中狭窄,怠慢各位。”

    万全上前扶着老者的手道:“老人家千万别这样想,我们能有个地方坐了休息一下就知足了。”

    进了家中,老者点了灯,吩咐老伴给众人倒水解渴,准备饭食。南宫玲取出一两银子双手递到老者手中,老者推辞不收,众人皆劝,仍是不收,只好作罢。

    老者领南宫玲和薛凝进了一间房,对两人说道:“这是我女儿的房间,两位姑娘今晚就在此休息。”

    南宫玲见房间整洁干净,散发淡淡清香,料想房间的主人定是秀外慧中,不俗之辈,开口问道:“老人家,您女儿定是参加晚会去了吧?”

    老者一声长叹并不答话,两人也不好再问。老者又指着另一间房说:“只剩这一间房,委屈三位了。”

    众人纷纷表示歉意,哪里会觉得委屈。席间,程琅问道:“村里人大多都去过节了,老人家不去凑凑热闹吗?”

    老者又是一声长叹,缓缓开口道:“若是三年前,每有节日,我们一家三口也都一起参加,但后来我家女儿越来越不愿意出门,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成日总是清洁房间,梳洗打扮。常常自言自语,偶尔也会又唱又跳。”

    老者刚好停顿,万全立刻追问:“那后来呢?”

    “我两口子见到女儿如此模样,心急如焚,后来向族中长老询问这才知道,原来是洞神看上了我家女儿。我家就这一个女儿,我两口子舍不得女儿,上山寻了山洞,设坛作法,焚香祷告,祈求洞神放过我家女儿。后面一连多日,我家女儿非但不见好转,反而吃的,喝的都越来越少,日渐消瘦。我两口子知道无望,即使不舍,也只好将女儿送给洞神。”

    “啊?”“您女儿现在在哪?”“什么时候的事?”众人无不诧异,纷纷问询。

    老者一脸辛酸,起身走到屋外,对这漆黑的山间一指,又道:“便在这山上的洞中,今日已是第三日。”

    几人又纷纷劝解老人,让其先将女儿接回来另想办法。老两口声泪俱下,抱在一起痛哭,诉道:“如果得罪了洞神,就会有灾祸降临,族人们更不会同意的。”

    程琅看二老对鬼神的敬畏根深蒂固,知道一时无法劝解,只能作罢,催促二老早些睡下。三人回到房中,程琅便小声开口道:“此事二位怎么看?”

    宗书和尚先开口道:“佛家虽讲六道轮回,但大多佛法高深的禅师皆有不同见解,贫僧的老师文载禅师就曾说过,所谓鬼神,都是人们想象的一种存在,为迷信的产物。”

    万全也接着说道:“我可没有见过鬼,但据我行医多年的经验来看,神是人们虚弱或者无助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求助的想象,大病痊愈的人往往不知道是医理药理的功劳,反而先要感谢神明。”

    程琅自然也是不信鬼神之说的,如果真有鬼神存在的话,为何谷底十年从不曾与亡父的魂魄相见,天下人间的疾苦,神明却总不能看见。于是决定道:“既然如此,老人家的女儿我们应当帮其接回来,别的也只能到时候再说。”

    两人都纷纷答应,这时房门轻声响起,程琅蹑着手脚开门,见是南宫玲。南宫玲先开口道:“程郎,我们救救老人家的女儿好不好?她一个人在山上好可怜,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程琅答应道:“我们也正有此意,但先不要让两位老人知道。”

    薛凝也悄悄凑了过来,五个人没有一个是睡得着的。程琅开口道:“万兄,你和薛凝在此等候,如果两位老人醒来一定要好生安抚,不能大声吵闹,以免引来其他人。我们则上山找到这位姑娘,接她回来。”众人依言行事。

    三人向老者所指的山间行来,却不敢点火。一连发现了几个山洞,却都搜寻无果,又寻半晌,发现一洞,洞外留有燃烧后的灰烬,似祭拜所致。三人一同走进洞中,程琅取出火折,走在前面,洞内宽敞,中间有一小石台,铺了被褥,上面坐着位青衣女郎。身着盛装,头顶银饰,屈膝而坐,两手环于身前。

    程琅举火上前探其鼻息,微微弱弱;拂其额头,尚有温度;观其身侧周围,并无饮食。想来饿了三天,如何承受。于是将手中火折子递给南宫玲,两手抱起姑娘,返回老者家中。

    青衣女郎被抱在怀中,恍惚中睁开眼来,两眼迷糊却又似放光。看着抱着自己的男子,把两手环挂在程琅脖子,又将脸蛋紧紧的贴在程琅胸膛,面色红润娇羞,从身体散发出缕缕异香。程琅见她神志不清,并未在意。进到屋内,程琅将青衣女郎放到床上,又把环住自己的两只手臂轻轻扯开,使她躺好。

    南宫玲取来水给姑娘饮,又拿粥来喂。粥入口中,却怎么都不肯咽下。苦无办法,南宫玲只好把粥含在口中,用嘴去喂,往姑娘口里慢慢吹气,果然见效,小口小口的慢慢咽了进去。南宫玲又取一口,慢慢喂食,竟突然发觉,姑娘正对着自己的嘴巴吸吮起来。南宫玲心头一阵躁动,立刻把身子抬了起来,手里的粥也差一点就打翻在地,还好屋内昏暗,大家并没看清。

    南宫玲没有继续用嘴去喂,几口下肚,青衣女郎也已经能够自己下咽。直到一大碗粥喂完,又饮了些水,众人才放心下来。

    众人次日醒来,青衣女郎仍然睡得很沉。几人向老两口说了把女儿接回来的事,二人又喜又悲,始终是骨肉亲情,如果女儿能够好起来,就算拿两口子的命去换,二人也心甘情愿。

    用过早饭,二老一直守护在女儿床前,终于等到女儿转醒,老母扶起女儿抱在一起,感谢神明的恩赐。怀中女儿开口第一句话便问道:“阿爹、阿母,我的阿哥在哪儿?”

    二老都在奇怪什么阿哥,一位女儿还是精神恍惚。姑娘又继续喊道:“阿哥,阿哥。”

    几人也听到姑娘醒了,都纷纷凑往门外观看。姑娘在几人中看到程琅,便呼“阿哥。”挣扎了身体准备爬下床来。众人见状赶忙上前,程琅也觉得姑娘叫的是自己,所以往床沿靠了靠。姑娘甩开老母,一把搂在程琅腰间,把头贴在程琅的胸口,闻着这股熟悉的味道,一声声唤着“阿哥”。

    薛凝见此没好气的说道:“看吧,人是救回来了,但你的情郎却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