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兴汉季 » 第五章 换防宫禁

第五章 换防宫禁

    盖顺者何人?

    长安尹盖勋之子,今皇宫禁内一执戟郎卫,正如当年高望为子求功名不成一般,即便他是盖勋的儿子,如今在宫里也自然落不得好。

    他是先帝一手拉进宫的宿卫,正如先帝信任盖勋一般,盖顺同样值得信任。

    他正直清白有威严,深得乃父之真传,如果先帝不那么早早的就殡天,盖顺至少也是两千石的重臣。

    高望略一思索,就想到了讨好皇帝的办法,把盖勋之子盖顺调到皇帝面前。

    皇帝知道盖勋,自然也是存了问罪他的想法,如果他不趁着皇帝前去请安的时候将功补罪,皇帝想让他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而已!

    这样想着,高望很快来到宫内的执戟郎官署,一入门就将代表了身份的铜符扔在官员面前,“执戟郎盖顺何在?”

    官员本来有些不满,但捡起铜符一看,那一点点的不满也就熄灭了,笑话,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一,即便对外名声不高,捏死他们光禄勋署下的几个小小郎官不是轻轻松松?

    他们在秩不过区区百石,拿脑袋去跟这么个大佬顶牛?

    那郎官谄笑着奉上茶水,“高公,盖顺如今当值嘉德殿前,是否召回?”

    高望闻言不禁皱眉。

    他自己去了皇帝面前的话,还要自己将功赎罪干什么?

    高望坐在官署首位,饮了一口手中的茶水,缓声道:“把他换下来,我在这等着他,皇帝陛下另有重用。”

    “是!”

    郎官应下,心中对盖顺却是羡慕不已。

    有个好爹就是好啊,轻轻松松就入了皇帝陛下的耳目,让身边的亲信还亲自跑这么一趟,只是为了把人调在自己的身边好予以重用。

    过了小半个时辰,高望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盖顺这才匆忙披着甲来到殿门前等候召见。

    门前有人禀报道:“高公,盖顺已到。”

    “好,既然如此我就不多留了,陛下还等着面见盖顺,记得将盖顺的生平填的好看一些,陛下看了也高兴。”

    “诺,高公慢走。”

    那郎官连忙走到高望身旁,从怀里取出一串大钱,自然而然送到高望手里。

    “卑下位卑职低,这几个茶水钱不成敬意,万望高公收下,盖顺性情刚直,还须得高公在陛下面前为盖顺美言几句啊!”

    高望拎了拎钱的重量,面上露出笑容:“自当如此。”

    待到高望走后,那郎官才恢复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拿出纸笔,开始写书信。

    执戟郎从属光禄勋,而光禄勋身为九卿里的禁军编制,认识几个长安不知名的朋友也不足为异吧?

    ......

    皇帝与何氏谈了许久的闲天,时不时还逗几个符合皇帝这个年龄段的乐子,将何氏哄的哈哈大笑,见火候差不多了,皇帝这才说道:“母后,儿想向母后讨道旨意。”

    正在高兴之余的何太后闻言也不禁一愣,试探的询问道:“哦?什么旨意?”

    “儿以为,袁氏已有恩典,袁隗以太傅录尚书事,威权甚重,袁绍以中军校尉而骤领司隶校尉,又有袁术领虎贲中郎将职,未免有内外勾结之嫌......”

    何氏眉头一皱,看向皇帝,说道:“我儿可知袁氏?”

    皇帝长身作揖,“袁氏素为天下名望之首,非是儿不信袁氏正直君子,只是母后岂不闻当年窦太后故事?”

    就像是何进的软肋是窦武一般,何太后的软肋同样是姓窦的。

    窦太后当年被软禁的下场音犹在耳,加上何太后本身虽然擅使心机,但其人向来没什么政治敏感,对很多人的话都是偏听偏信的,要不然也不会被人轻而易举的离间了兄妹二人,另一边,也正是因为如此,何氏才能做到大咧咧把袁术留在禁军行列中这种骚操作。

    果然,一提到窦太后何氏的脸色就变了许多,这些日子她也恶补了不少关于前代窦太后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让她不禁心生恐怖。

    皇帝顿了顿,又道:“舅父可曾放弃诛杀蹇硕?”

    “宫内大半禁军操之于手,其余阉宦也愿附舅父诛贼,只消一狱吏便可取蹇硕性命,何须如此大动干戈,还着羽林虎贲换防内宫宿卫?”

    果然,这话一出何氏的脸色又变了许多!

    见何氏脸色变化,皇帝又加一层码,朗声道:“舅父擅杀左右而不告于儿,这难道是为臣之义吗?”

    何氏豁然拍案而起,在主位上焦躁的走来走去,她本来就不算笨人,如今有皇帝点通这一层关键之后,她心中对何进对袁氏的忌惮几乎瞬间到了毛骨悚然的地步!

    汉家制度,禁省之事向来由太监掌握,以防止内外勾结,也是防止宫内的事传递向外面,降低了天子的神圣性。

    何氏这些日子在宫里担惊受怕的情绪被骤然点爆:“怎么敢,怎么敢如此糊弄老身?!”

    皇帝慢吞吞的安慰道:“母后息怒。”

    “事到如今,当先将袁氏子袁术从禁军中换出去,择一良将暂代其位,再由其宿卫宫禁,以防不测才是。”

    “本应如此,本应如此,不知皇帝以为当以何人为将?”

    “儿素听闻京兆尹盖勋性刚直,有威严,其子也在宫中为吏,可以担此重任。”

    何氏连忙让人拿来纸笔,飞快写下一封封手书,接二连三传到中台,大将军官邸,甚至是后宫董氏太皇太后的宫里。

    “儿还有要事,先告退!”

    “老身恭送皇帝。”

    待皇帝走后,何氏难看的神色也恢复了不少,但还有些许愤怒难以掩饰,对左右言道:

    “皇帝一夕之间长大了,虽手段略有稚嫩,但所思却分毫不差,正该如此才是,且查一查,身边是否有人蛊惑至尊?”

    大长秋微一躬身,道:“唯!”

    于是领命而去。

    何氏想了想又叫住了大长秋,吩咐道:“将老身常读的那一本春秋交予皇帝,老身有一言交付皇帝,诗云: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唯!”

    大长秋于是拿着书退出了大殿,追上了正在前往车驾的皇帝,恭敬开口。

    “国家。”

    皇帝转身看见这位侍奉着何氏的大长秋追了出来,不禁疑惑道:“可是母后还有吩咐?”

    大长秋将书籍递交给皇帝,又将何氏的吩咐对皇帝说了一遍,还将何氏的话也对皇帝全数说了。

    皇帝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不禁有些汗颜。

    头一次玩这种手段就被人看穿了,真尬啊,好在是自己的亲妈,还暗戳戳提醒自己一嘴,要是换做外人见了,难免让人看轻了汉家皇帝。

    明白这一茬的皇帝对大长秋微微躬身,道:“儿明白了,也多谢大长秋提点。”

    大长秋知道这是在向太后行礼,自然不敢受这礼,连忙避开。

    转身上了车驾,皇帝轻声笑了起来,错非外面还有个不知道立场的外人,皇帝几乎抚掌大笑!

    毫无疑问,现在的局势使得皇帝和中宫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这对皇帝行事很有作用。

    汉末其实是个很微妙的时期,外戚之祸一直在发生,无论是宫廷,还是士人,都天然对外戚带有敌视目光,而现在这个时期比汉灵帝刚即位进宫还要微妙。

    何氏一心想操权在手,董氏也在夺权,那么这俩人夺的谁的权?

    当然是何进的权!

    整个雒阳分为宦官,外戚,以及士人,皇宫里其实也有三个小集团,分别是何氏,皇帝,董氏。

    这里面有个让人难以忽视的一点,那就是皇帝已经十四岁有余了,连妃嫔其实都已经在路上了,按汉家制度来说他就算不结婚,也到了亲政的年龄了,但众人都默契的没有提及这一点,就是为了防止当年灵帝的事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