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兴汉季 » 第十一章 捉拿阉竖(上)

第十一章 捉拿阉竖(上)

    又是一日如常,袁隗为皇帝讲完春秋,照例退下。

    郭胜悄然来到皇帝寝宫前,周围小黄门检查了郭胜的上下,确定没有藏带武器之后,这才被允许入内。

    “奴婢见过国家......”

    “免了免了。”

    皇帝打断了郭胜的行礼,询问道:“宫外面可有什么特殊情况?”

    “果然如国家所料,袁绍已阴谋调动大军,三万士卒兵压雒阳四方,实乃逆贼之举!”

    郭胜有些后怕,要不是太后见到皇帝的表现,将自己派在皇帝身边听用,自己也想不到这群党人为了诛除宦官,竟然能疯狂到这种地步!

    皇帝眼睛微微眯起。

    “将此事禀报太后,不得说是我说的。”

    郭胜面色一凛,连忙退下。

    摇摇头,看向郭胜离去的方向,轻笑一声。

    外面童谣谚语纷纷响起,宫内的中常侍们吓坏了,他们在皇帝的骤然出击之后,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最薄弱的一点,手中并无军权,之前还有宿卫所为自己的唯一兵卒,可是这些宿卫已经被皇帝征收了,而皇宫外的羽林,也被皇帝一言收入麾下,此刻的他们,如此之无助。

    他们最先是向太后寻求帮助,两两博弈之下,造就如今的皇帝,如今因为宋典的缘故,他们很难向皇帝求助。

    “呜呜~~”

    “太后啊~~~”

    “救救我等罢~~~”

    三月中旬,包括侯览,张让在内的诸多阉人,在长秋宫外跪地哭诉,在这个还不兴跪拜的年代,这可算是最大的礼仪了,除宋典之外,共有九位中常侍前来哭诉,此些人都是谋定而动的,本来他们还想拉着宋典为首的阉人前来,可是宋典他已经得罪了皇帝,张让是万万不敢去诏狱接触宋典的,因而宋典手中的势力已经废了。

    因此,只有这些对先帝忠心耿耿的阉人们在此哭诉。

    何太后本是不想卷入大将军与阉人们的争斗的,可是听着阉人哭的心切,心里也有些怜悯,便将他们唤来,这让中常侍们开心不已,何太后保不保他们是一回事,但是,能不能进这长秋宫又是一回事,只要他们进去了,出去后他们怎么说都是可以的。

    见了何太后,侯览嚎啕大哭,叫道:“还望太后能救吾等一命,吾等服侍孝灵皇帝多年,对付大将军也是国家之令,吾等之罪,何以致死?”

    各个中常侍也都是演戏的好手,纷纷哭诉起来,说的好像他们出了宫门便要身亡一般,众人嚎啕大哭,何太后也有些愤怒。

    “哭啼甚么,大将军之请,老身不是已经驳回了麽,尔等无忧也。”

    “而今大将军阴谋聚拢四方兵革齐聚关中,非臣下所为,此非当年梁冀之事乎?”

    “此等威势,只怕太后驳斥一番,难救我等啊!”

    何太后摇了摇头,虽然已经有所怀疑何进的心思,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兄长会怀着梁冀那般的心思,她皱着眉头,有些不悦的说道:“此些事,为何尚书台没有奏告我?”

    张让忽然开口道:“尚书令何颙,大将军腹心也,昔年党锢之时袁绍所救。”

    听闻此言,何太后方才有些坐不住了,这件事她竟然毫不知情。

    大将军名为大汉军事统帅,在军旅之中安插亲信,倒不是说不过去,但是,还已经控制了尚书台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他到底是要做甚么?

    何太后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坐下去了,大行皇帝遗留下的江山,可不能毁在何氏一族的手里,若是那样,她何氏一族必然遗臭万万年!

    何太后心烦意乱的将阉人们轰了出去,便立刻派遣小黄门,使其拜见大将军,前来一见,可是小黄门却忽然倒地不起,大声哭诉,却是不愿去见大将军,因为大将军要亡了宫中阉竖,他怕自己一去便回不来了,何太后闻言心里胆寒,这种谣言都已经传到了宫内人尽皆知的地步了?

    于是也转了主意,不敢再见何进,转而对大长秋吩咐道:

    “速速宣车骑将军进宫,老身有旨意。”

    何氏觉得自己等不得了,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自己的百年富贵,不能将这种事赌在何进的一念之间。

    待人走后,何氏怒而愤声道:“袁绍竖子,非刘氏臣,待吾儿壮,势必诛汝!”

    另一边,“君侯,中常侍祸乱天下,罪在不赦,早已使得天怒人怨,而近年来,吾素闻长安故殿有塌,北地干旱,元元受难,而北海见异,有花开冬日,此间种种,因奸贼与朝也!”

    袁绍说的头头是道,就连何进闻言,也情不自禁的点点头,可不是麽?阉宦势大,祸乱天下,可见天象无误,自然是有奸贼的。

    袁绍再一次提出了诛杀中常侍。

    典军校尉曹操听到袁绍的谋划,当初就上过谏言:“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宦官以权宠,使局面至于此。既然治宦官的罪,当诛元恶,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董卓呢?”

    陈琳也劝谏过,可惜,何进就吃袁绍这一套,硬是将兵马齐聚了关中。

    连陈琳也叹息道:“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曹操因此与袁绍愈渐生隙,他认为袁绍心思不正,有蛊惑国家重臣,阴谋自用权柄的嫌疑。

    那么,袁绍真的是蠢吗?心思不正吗?

    当然是否定的,换句话说,就算皇帝把六玺放在袁绍手里,他也是不敢称帝的。

    这里就得提一句那位董相国与袁氏的关系了,董卓为段颎提拔,董卓的崛起与朝廷里这位太傅是脱不了关系的,不提段颎与袁氏的关系,段颎会不会向袁氏推荐董卓,最关键的是,董卓其实是在袁隗的任上被提拔起来的。

    这也是汉家老传统了,关东士族当年在凉州压迫的太狠,导致了凉州短短一百年间造反几十次,后来凉州如三明之流崛起,让关东士族看到了另一个把持方式,那就是扶持凉州本地的豪族,所以说,关东士族其实是很乐意在凉州扶植凉州本土势力的。

    能搞钱能攒军功的白手套谁不爱?

    另外一点,自光武中兴以来,一旦年幼的皇帝想要夺权,就会利用身边的宦官集团夺权,此时外戚的下场多多是身死族灭,这时候宦官就变得权倾朝野。

    士族集团则处于很尴尬的地位,虽然士族有文化,掌握舆论,治理国家离不开士族。但士族权力总是在外戚或者宦官之下,哪怕是三公,随便一个灾害就得申请辞职。

    所以,袁绍选择了依附外戚的大将军何进,怂恿何进在皇帝登基时,一举解决宦官问题。

    然而,与过去的外戚不同,何进一家与宦官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宦官集团是向何进服软的,按原本的历史而言,蹇硕已经伏诛,何进名正言顺的彻底收拢了内外军权,这时候,其实何进的目的已经完成了,但是,袁氏的目的却还差一截,那就是彻底让以中常侍为首的宦官消失!

    袁绍知道何进靠不住了,做了一些小动作,让何进和宦官头子彻底翻脸:以大将军的名义,命令张让等大宦官家乡的官员们搜集宦官家属的犯法记录,相当于明示宦官,你们回乡也逃不了。

    虽然袁绍劝诫何进不要孤身入宫的。然而何进不听,于是被张让等诱杀。当年窦武陈蕃政变也是一时不查被反杀,导致第二次党锢。

    有了前车之鉴的袁绍当然不能再重演历史,于是和袁术带兵以报大将军之仇,杀入内宫剿灭了整个宦官势力,并“顺手”杀死何苗,外戚势力被扫清。

    经过这一番操作,宦官和外戚势力全灭,士人理所当然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然后,还没张开嘴笑呢,就被董相国摘了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