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兴汉季 » 第四十九章 天下景从

第四十九章 天下景从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功臣侯者年表

    总的来说,皇帝掀起的大狱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暴。

    袁氏想反抗的时候,朱儁平定叛乱的消息终于让他们慌了神!

    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军功集团势力,他的胜利将为皇帝带来不可被挑衅的权威。

    而朱儁作为这支军队的统领,他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甚至很多人都反感他这些缺点,但只有一点,他对皇帝的忠是无可置疑的,皇帝甚至曾对左右赞扬他为汉之陈平。

    先不必管这个消息是如何传出来的,但是朱儁本人很受用,引以为用,并且为之自豪不已。

    陈平是谁?

    拥护刘氏的军功大佬,出将入相的表率。

    天下为之效仿的献侯!

    同一时间,幽州屯田兵马的车骑将军皇甫嵩,上了一道问候皇帝身体是否无恙等表示了自己恭顺的奏疏。

    一道简简单单的奏疏,代表了如今汉家军功集团的政治态度,袁氏彻底在党人内开始崩盘!

    不必等皇帝追捕等等,张邈等人即便想逃,也被人迅速缉拿,带回了雒阳。

    没有谁是绝对忠心谁的,这时代的道德确实高,但搞这玩意儿的嘛,哪有节操啊,曹操都能在宦官士人立场反复横跳,更别说这群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官吏了。

    他们当然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但也仅仅只限于以家族,乡党为直径,再多一分就是恩府。

    如伍琼,与袁氏恩义不浅,仅仅也只是坚持了不到数日,就被巨大的利益碰碎了道德,贪婪的开始检举以前袁氏对他们的拉拢之流。

    如此一来,冀州,扬州等地的州牧刺史就空缺了,皇帝就江东地选择了扬州刺史,以孙坚军功甚著,擢为扬州刺史,督扬州军国事,算是提前给这个老流氓圆了梦。

    更重要的是,朱儁起于扬州微末之中。

    皇帝在有意为朱儁与孙坚为首的扬州派增加影响力,平衡以皇甫嵩为首的军功集团,将平定阉宦有功的新人反而冷置了下来,熬资历去了。

    所谓一打一拉,不外如是。

    至于孙坚的资历够不够,皇帝笑笑不说话。

    前面诸多流氓事暂且不提,至中平二年,凉州边章与韩遂叛乱,董卓征讨不利,朝廷派张温平叛,而那时候的孙坚已经初具威名,自然张温也就带着孙坚一起前往,孙坚由是随他屯军长安。

    结果张温到达关中后征召董卓,董卓目无军纪与等级,不仅误时,还言辞傲慢。

    孙坚像个阎王爷似的,念经似的一直劝张温,让张温宰了董卓。

    张温没有采纳,董卓是不能动的,杀了以后他手底下那帮羌族归义丘八没一个人控制得住。

    彼时,孙坚比凉州行伍出身的董卓更具猛烈的杀戮之气,而且孙坚不光杀气重,还有军事眼光,诸多军事判断非常英明。

    二人自此在凉州相识,互相忌惮。

    中平四年,荆南又反了,长沙贼区星万余人造反,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阳也跟着响应,朝廷派孙坚为长沙太守去平事。

    孙坚到了长沙,没用一个月就扫平了区星,然后又跨辖区讨周朝、郭石,三郡全平,三千个人光靠走都得半个月时间,他一个月平了......平了!

    凭借这个军功,孙坚封为乌程侯,谁要反对,皇帝直接将孙坚的履历扔他脸上。

    没了三互法的制约,扬州看起来非孙坚不可了,这让众人很郁闷。

    至于冀州刺史,皇帝很看好王允。

    对,就是那个刺董之后又出昏招的太原王氏家族当家的人。

    曾任河南尹,皇帝以强项的由头,扔冀州治黄巾去了。

    如今天下大体的格局稳定了下来,皇帝对于这些人的任命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拥护。

    王允的名声同样不低,而且并非汝南派,与袁氏的牵扯极低。

    值得一提的是,他与郭林宗是同乡,往上扯一扯,郭林宗是何人?郭泰,字林宗,天下名士。

    若非不愿就仕,郭泰一拳能打死三个三个姓袁的。

    没错,就是那三个姓袁的,袁隗,袁绍,袁术。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么一段: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内里的主角之一就是郭泰。

    郭泰时代的主角有谁呢?

    符融,李膺李元礼的得意门生。

    李膺,陈蕃,窦武时期的党人领袖。

    郭泰从洛阳返乡的时候,送行的人包括“天下楷模”李膺达几千人之多;

    大家一直送到黄河岸边。目送两人飘然登舟,大家感觉若仙人远去。

    李郭同舟的佳话,一时无二。

    说回王允,王允十九岁任太原郡吏;延熹八年,执行太原太守刘质的命令,杀了为非作歹的小黄门赵津。

    此事由于违诏,第二年刘质被弃市。王允为此在刘家守丧三年,此后官复原职。

    此后,太原太守王球欲受贿卖官,王允犯颜怒争,被下狱。

    这一次,王允被并州刺史邓盛飞骑救下,并辟为别驾从事。

    后,王允通过司徒杨赐考核,任侍御史,进入中央监察系统。

    同年二月,黄巾起。

    四月,王允拜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为从事,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合力讨伐颍川、汝南两郡黄巾。

    战后,王允搜出中常侍张让宾客与黄巾的书信,立刻上告张让,随后,王允反被张让下狱,被赦;复官,没几天,又捏造新罪名下狱。王允不屈地说:“获罪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

    后,大将军何进、时任太尉的袁隗、司徒杨赐上书,王允得以免死。

    是冬大赦,独王允不得赦,然后易名逃亡了。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何进为谋诛宦官,召王允为从事中郎,即管理车马、门户的近侍,后转河南尹;任袁绍为司隶校尉。随后,形势大变;

    因为任命的诏书没有皇帝的行玺,王允被皇帝以矫诏不害的罪名被外放为冀州刺史,算是优待,也算磨砺了。

    总的来说,王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心为国,是好人,也是好官,就是不能让他身居高位。

    一身居高位就跟失了智一样,昏招迭出。

    所幸,王允在幽州干的还算不错,与民无犯,开垦田地,复核刑狱,收拢流民,还地于民之类种种政策,符合皇帝先前所颁布的种种诏令,遵守了政治的正确。

    王允治冀州,有孔融等一干名士辅佐,很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到时候,自诩名士的人都投奔王允去了,谁还在乎一个失势的袁氏?

    正如袁绍与李膺关系不一般,王允如今论底蕴,除了家世略差一筹,余者不差袁氏。

    拿来稳定袁氏留下的副作用,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