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悠悠的世界 » 第一章 父母从恋爱到结婚(续5)

第一章 父母从恋爱到结婚(续5)

    淑英每天跟往常一样上班,虽然心情也不好,但是似乎比之前平静了许多。也许人凡事到了最糟糕的状况,也就破釜沉舟了,坏无可坏的地步就没有什么期待了。淑英工作日上班,周末回自己家看妈妈。淑英跟父亲的交集很少,从小父亲对淑英就是一种极其威严的存在。坐上回家的公车,淑英感到暂且轻松了,因为坐在车上,随着车子的轻微晃动,要么让人昏昏欲睡,要么可以尽情地思绪万千。人在旅途这种感觉就是虽然短暂却是最自由的。淑英最喜欢回家,与其说是喜欢回家见到亲切的妈妈,不如说她更喜欢在公车上享受着难得的轻松自在。车子在特定的路上行驶,到站了就停下,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换了一批又一批。车上的乘客彼此都是陌生人,不涉及自己的利益都互不干涉,互不理睬,到了各自的目的地就下去。淑英常常喜欢坐在靠着车窗的一侧,透过车窗能可以望见窗外路边的景色,看到路上形形色色的行人,他们有的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地走着,有的一个人行色匆匆,偶尔还能遇到吵架动手的。车窗的玻璃把空间分成了车内和车外,那车窗玻璃似乎有魔力让淑英“隐身”了一般。淑英非常喜欢这种感觉:能够看到世界的模样却似乎不必置身其中,也不会被世界的景象所打扰。正因为这种感受,淑英很喜欢坐公车,尽管她坐车时间一长就总会晕车。因为即便是晕车也好过现实中让人难以喘息的压力。淑英想有片刻逃离,坐车的时间是真正可以远离现实的纷扰的时间。另外,坐车时想些事情也能分散注意力,缓解晕车的难受症状。

    距离上次跟保忠在家门口分开已经快两个星期了,淑英觉得时间突然好像慢了下来,每一天都是煎熬着过来的。她除了非常认真努力地维修那些机械,就是逼着自己多读一些技术书籍。学习倒让她进步不小,可是总无法填满淑英的心。如果没有跟保忠交往的时间,她或许就很快恢复活力,把自己照顾好,保持一个窈窕精致的样貌,追求干净利落的生活,奋斗成为更加棒的技术工人,努力工作赚更多加班费。现在,她总在一个人休闲的时候想起很多事,会时常想起保忠,也会回忆起自己以前的生活。

    这天傍晚,淑英坐的公车来晚了一会儿,因为天气阴沉,下着小雨,热气从地表蒸腾起来形成了一种雾蒙蒙的状态。司机大概是怕天阴路滑,开车时格外谨慎,放慢了速度,所以才晚了一会儿。车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得紧,跟淑英坐在一张双排座上的乘客是一个阿姨,她随着车子的摇晃,很快就睡着了。淑英却是睡不着的。她望向窗外,因为水打湿了窗玻璃,已经什么也看不清了。她不由得回忆起过去。淑英父母年轻时,赶上了国家的一场浩劫,那时家里有女儿的在女儿十六七岁就让出嫁,免得被日本的大兵盯上遭殃。淑英的母亲于美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十六岁就嫁给了当时村子里闻名的壮汉许仲望。婚后一年就有了老大,也就是淑英的哥哥许有柱。有柱五岁的时候又有了淑英,淑英五岁时母亲生了许淑珍,又过了三年又生了许淑芬,又过了两年生了最小的一个孩子许淑琴。因为当时美兰是十里八乡出名的漂亮姑娘,很多坏小子即使知道了她嫁人了也不怀好意。那些人趁着仲望不在家,来家里找事儿,或者在淑英家附近转悠,伺机窥探。他们其中有人被仲望揍过,知道仲望这个男人不好惹,是一个身高马大的壮汉就不敢造次了。孩子还小的时候,淑英的父母也是非常地恩爱,仲望去外头卖力气做工赚钱,美兰就在家做饭带孩子。淑英上小学的时候,仲望因为干活儿卖力气,为人实诚,被招工招到了当地火车站做了一名铁路工人。那时候货车有两种,一种是客车,一种就是运送物资的货车。每当货车到站需要装卸货物,就需要卸货的工人将成袋或者成箱的货物进行搬运。从那时起仲望就是一名铁路职工了。这份工作虽然薪水不算高,却是很稳定,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人。美兰则因为生育和家庭的原因一直都没有工作。淑英上小学以后每天放学后帮忙照看三个妹妹,这样美兰才能得空到附近找些给人做饭、打扫卫生的临时工。家里孩子多,能赚一点是一点。美兰不仅长得俊俏,厨艺也是不错的,好几家单位都请她去炒菜或者帮厨,尽管是临时工,有时也是很忙的,经常一家忙完了再去下一家做饭。那时她还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样方便她去雇主家里做工。家中的孩子渐渐长大,生活的压力使淑英的父母二人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交流,除了吃饭,一家人几乎总是不能团聚。淑英虽说有个哥哥,可是哥哥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受到父亲特别的重视,家里的家务从来不让他碰,母亲也是有什么好东西都给他,父亲虽然待他十分严厉,不苟言笑,却是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给他。淑英的哥哥放了学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去踢球、玩耍,还有时间看书。而淑英因为每天要为母亲分担家务,课余时间被占得满满的。她每天放学早早就回家,先要哄妹妹,等她们哭闹得不厉害了,就抓紧时间一边哄孩子一边做完作业,然后让大的照顾小的,再背着一个,熟练而麻利地把晚饭做好,等着爸妈回来。

    这三个妹妹中大妹妹淑珍比较安静,你给她一个毛线球她都能自己玩半天;二妹妹淑芬就比较闹腾,很难让她安静,你得常常抱着她,要不她就哭闹,让淑英很是气愤;三妹也不爱哭闹,如果你不哄她,她就自己睡觉,只有饿了或者尿了才会哭几声。从四点左右放学,淑英要步行回到家,大概得四点半到家,看孩子要看到晚上八九点钟母亲回来。即使有时候母亲会早回来,也总是让淑英帮着照顾妹妹们。只是母亲若回来早肯定不用淑英做饭,也肯定会有一些好吃的东西带回来。每次他们几个女孩都开心得不得了。哥哥一般不怎么跟妹妹们接触,他总是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看着书,常常是沉默寡言的。除了吃饭的时候叫一下,淑英也很少跟哥哥说话。在淑英的兄弟姐妹中,论长相哥哥比较像母亲,然后就是二妹和三妹比较像母亲,淑英和小妹像父亲,而淑英是最像父亲的;论性格哥哥却跟父亲很像,淑英因为是家里的老二,妹妹们的大姐,也总是像个小大人儿一样。父亲只要用眼睛瞪谁,她便知道肯定是谁惹了父亲不高兴。淑英小小年纪对于察言观色已经是家常便饭、驾轻就熟了。就因为这样,淑英是几个孩子中,算上哥哥在内,几乎没有挨过父亲打骂的,也是最懂事、最让母亲省心的。

    淑英的母亲尽管不断努力着打临时工,仍然挣不了多少钱。有时为了给妹妹添置衣服或者买毛线织毛衣还得向父亲张口。父亲虽然每次也都会给母亲钱,但是父亲的钱一直是自己保管的,从没有交到母亲手里。母亲比父亲小十五岁,再加上父亲的脾气也不好,母亲总是活得小心翼翼。好不容易生了一个老大是儿子,儿子虽然平常会说些好听的话让母亲高兴,但是一遇到父亲发脾气就吓得直哆嗦,别说保护母亲和妹妹了,都极尽能事躲到一边去了。在淑英心里,要想过得好必须得靠自己努力。一晃淑英要初中毕业了,大家都得找出路。国家号召知青下乡,淑英也不例外。她被分配到了顺义农村一个叫南岗子村。

    淑英现在还时常想起插队的时候的很多事儿:插队期间虽说落下了胃疼的毛病,也因为生理期下地插秧受了寒凉,但是插队也使得淑英学了很多技能,比如纳鞋底子、打算盘疙瘩扣、做各种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儿、做饭等等。除此之外,如何与各种人打交道,如何保护自己,淑英也都有了自己的心得。毕竟插队的地方离家挺远,也见不得亲人,凡事要靠自己,还是很锻炼人的。要不是那段插队的年月,后来进了工厂淑英怎么会如此地要强。在淑英的头脑中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她在她的世界中做自己的主,根本没有想过有一天什么人会闯进她的视野,并且拼命想挤进她的世界。保忠就是那个人,一个从小到大淑英没有遇到过的人,他期望凡事都与淑英商量,不用淑英表达就非常在乎淑英的情绪、意志,甚至连淑英觉得他不好的地方他也会尽力完善自己。保忠的出现让淑英内心很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她新的担忧。淑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保忠的温柔中沦陷了,她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自由了,凡事都想知道保忠的意见。如果保忠有一点沉默,她就觉得有些不安,就开始胡思乱想,就感觉保忠对她没有以前好了,热情减退了,于是便开始做出离开的准备。淑英始终不敢相信自己这样的身体,这样的性格,这么脆弱的内心,有一天能谈恋爱,甚至要结婚。这些事情她觉得还离自己有些遥远。淑英一路上思绪万千,别人都随着车子的晃动昏昏欲睡,她却自己脑补了一路,到底也没想清楚自己下一步要怎么做。跟保忠结婚她又觉得有顾虑;跟保忠彻底分手又觉得放弃一个对自己如此真心的人舍不得。说到底淑英是很依赖保忠的,她希望保忠的爱能弥补自己从小缺乏的很多很多地爱。她想了很多,也实实在在地认清了自己心里的需要:希望保忠多爱自己一点,再多一点。保忠珍惜她,宝贝她,她总是觉得还要更好。在淑英心里,从出生到现在,保忠是对她最好的,几乎什么都主动为她考虑,那份在乎和呵护,试问换了是哪个女人能不会无动于衷呢?淑英打定了主意:如果保忠这次能再来跟我低头,跟我解释,我就愿意嫁给他。毕竟也许这辈子没有人比保忠对我更好了。淑英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没有注意车子已经到站,幸好平时经常坐这趟车子,售票员都认识她,提醒她要下车。淑英对售票员表示感谢,就提着自己的包下车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