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父皇是道长 » 第二十六章 投资成本

第二十六章 投资成本

    西苑万寿宫在十五日顺利举办了祭祀活动,晚间也在太液池放了河灯,以表皇帝对老爹献皇帝的追思。

    严嵩歌颂此次盛会的献词让嘉靖很是满意。

    看似严嵩有功,但这份功劳要记在孙世芳头上,也就是景王这里。

    孙世芳第二次找严世蕃询问建造望楼费用之时,严世蕃态度就变得随和了很多。

    朱载圳近几日也没闲着,按照京师全图跑遍了整个内城,然后差孙世芳手书了一份计划书,足足上百页,把孙世芳累得心中骂娘。

    这份计划书,是朱载圳按照现代的思维和格式去写的。

    一个望楼配置四人,一个格区两座望楼就是八人,二十八个坊七个格区就是五十六个人,跑腿的暂且雇佣专人,每个格区配十人,马五匹,光人员要130名,马三十五匹。

    购马要花费一千两,加上每日草料,人员薪资2两每月,整体运营花销每月在400两左右。

    一碗面8分银子,卖到12份差不多一钱,一天卖到100多份可以到1两,朱载圳决定将价格提高一倍,毕竟这是坐在家里就能送上门,省事。

    除去多抽买家那里的一倍,再多抽卖家以往售卖价格的1成,因为给店里增加了销路。

    这样一个店一天至少可以给自己带来1两左右的收益,但一些店里可不是卖的便宜面条,贵的东西自然抽得更多。

    保守按1两一家计算,一个格区发展二十到三十家,那么一个格区每天可以带来至少二十两到三十两的收益,一个月下来就是600两到900两,7个格区就是5000两上下,扣去运营成本可以尽赚4000多两。

    那么一年可以5到6万两的银子,就算不及预期,卖家销售请情况减半,每月至少也能有2000到3000两左右,一年收益在4万两。

    接下来就是投入的成本了,建造望楼的费用,这个朱载圳预算不了,于是这份计划书连带询问望楼的事情就递交到了严世蕃那里。

    严嵩看着厚厚的一叠纸,听严世蕃又简单地叙述了一遍。

    京城里有句戏言,说大明的户部尚书实际是嘉靖朱厚熜自己兼任的,放在现在,朱厚熜绝对是一个优秀的财务总监。

    严嵩的手指轻轻弹着书案,“看来景王真是得到了皇上的真传,写的这么详细,并非是胡搞玩闹之举了!难怪他要一份京师的全图!”

    “爹,那我们要怎么弄?”

    严嵩仰了仰了头道,“如果这事真能办成,我们在皇上那里,和在景王那里都是头功一件!朝廷不正是缺钱的时候嘛!”

    严世蕃听了有些不屑,“一年才几万两银子,够干什么?修皇宫一年几个省采木都要100多万两!费这些心干什么?何况这要投入不少银子!”

    严嵩叹息一声,“你的脑子呢?眼睛呢?没看到最后写了,如若事成,可在南直隶和十三省的州府全面推开!这事肯定要办!而且要办好了!”

    短暂安静后,严嵩又问道,“这个望楼,你估摸要多少银子?”

    “一座五万两上下!”

    严嵩有些诧异,“要这么多吗?去年修玄帝宫花费了多少?”

    “十万四千两银子!”

    “这是工部的明账吧?”

    “是!”

    “实际呢?”

    “五万两左右!”

    严嵩听得心头又是一惊,“严世蕃,你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背着我还搞了多少钱!”

    严世蕃被责备后没吭声。

    严嵩看着儿子,又斟酌了一番,“建造这个望楼不比建那玄帝宫,望楼占地不大,只要高就行了,刚才你说要建多高来着?”

    “八丈!”

    “那肯定不需要五万两银子!”

    “爹,如果工部办这个事情,我们不能白忙活吧!”

    “皇上那关过了吗?你以为朝廷一定会同意?同意了会拨钱?做成了,我们在皇上那是有功的,做不成,我们也给景王卖了一个面子,我们两头都不吃亏!这个事情,你别想着捞了!”

    严世蕃听了没吭声。

    “说话啊,到底多少钱够了?”严嵩追问道。

    “两万银子一座该是够了!”

    严嵩点了点头,“一个地方两座,7个地方,嗯,那一下子就要花掉将近30万两!这不是一笔小钱啊!这事要上奏给皇上!”

    “爹,西苑要修斋宫都没银子,皇上能同意花这么多钱给景王那小子搞这些?做得成固然好,做不成的话,我们可是要受牵连的!更何况徐阶不一定同意,这个票怎么拟都是问题。”

    “这事我自然不能揽在身上!你回头让孙世芳拟一份奏本,我来转交就是!徐阶反不反对那是他的事情,做不做那是皇上的意思了!朝廷不做,就把责任推给徐阶,景王那里也不会怪我们!”

    严世蕃听后默默点了点头,几桩事情下来,他也逐渐明白,这个景王也不是能得罪的主,能办的尽量给他办了。

    很快,以孙世芳为名的一份奏本就到了内阁衙门。

    按照惯例,内阁要将处理意见写在上面,然后递交给皇帝,以此来减轻皇帝的工作。

    “徐阁老,李阁老。你们看看!这事内阁给个什么意见?”

    经过杨继盛的事情,徐阶近来更加的谨小慎微了。这件事,似乎也不是原则上的大事,又是景王发起的,自己不谈沾一份功劳,从中阻挡完全没有必要。

    徐阶满脸谦逊道,“圣上有德,景王有心!内阁的如何拟票,我听元辅的!”

    徐阶都这么说了,李本自然不会再提什么意见,“徐阁老的意思也是我想说的!”

    “我的意思是,赞许一下景王一片忠心,至于做不不做,我想内阁不要拿建议,请皇上定夺!”

    “我赞成!”徐阶立刻道。

    “我也赞成!”

    严嵩满意地点了点头,“好!这个本就这样!下一个是什么事情!”

    “浙江报给兵部的急递,倭寇攻击了浙江乍浦所,进而攻击了平湖、海盐,肆意放火抢掠杀戮,死指挥四人,把总一人,千户一人,百户六人!伤害官军数百人!王忬请求将卢镗从狱中释放!戴罪立功!”

    严嵩听后并无反应。

    “阁老?”

    “哦,王忬请求将卢镗从狱中释放!”严嵩重复了一遍后,淡淡地道,“这个王忬,派他到浙江去,怎么弄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