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橙树下 » 第三十二章 捐赠之谜09

第三十二章 捐赠之谜09

    晚上9点,胡兰抵达县城后径直前往喜来宾馆。前台值班的是联络站小李的妹妹李苏苏,李苏苏亲切地向她打招呼并完成登记后,递给胡兰一张房卡。

    “兰姐,还是309房。”李苏苏微笑着说。胡兰感谢后,从包里取出一包玫瑰饼递给李苏苏。“这是我姑妈从云市带回来的。”她说。

    “我哥知道你来了吗?这两周他都在乡镇跑。”李苏苏询问胡兰。

    “告诉过他了,他现在应该在牛角村。明天我也会过去。”胡兰回答。她看出李苏苏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李苏苏对她有很好,但胡兰明白这种好并非无条件,她不能答应他们的期望,也不愿看到他们失望的表情。胡兰心中涌起一丝忧郁和焦虑。

    她拿着钥匙前往309房。打开房间的门,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面而来。县城外来人少,上一次她离开后房间大概一直空着。

    房间里还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她发现写字台上放着一瓶郁金香,粉红的花朵已经完全展开,与宝蓝色的骨瓷花瓶、白色的梳妆台相映成趣。李家两兄妹都是很讲究的人,这在乡镇是罕见的。大概也因为这个原因,胡兰与他们的交情一直停留在礼貌的阶段,没有深入的友谊。胡兰内心是个朴实单纯的人,反而更喜欢陈石匠这种豪爽开朗的人。

    她从未收到过花束,郁金香的花语是代表浓情的爱,此刻她被这花深深打动,与送花的人无关。她拿起郁金香花瓶在房间里旋转舞蹈,要不是太晚,她真想让李斯特的《爱之梦》响起。当她想起要联系下乡的交通车时,已经是深夜了。她还没有罗仙那么大的勇气,能在凌晨1点给报社所有同事打一通电话,只为了确认一个明星的外号。胡兰自愧不如,只好放弃。

    第二天,胡兰在车站焦急等待时,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胡记者”,她四处张望,看到一辆厢式货车停在公路对面,司机小王正伸着脑袋叫她,并示意她上车。胡兰快步跑过去,拉开副驾室的车门坐了上去。

    胡兰向小王和另一位民政局工作人员问候后,问道:“我要去牛角村,你们这是去哪里呢?”

    “胡记者,我们也正前往牛角村运送物资。是苏苏给我打的电话,问我去哪个村能不能带上您。”胡兰听出了小王与李苏苏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山路崎岖,小王专注开车,无人说话。

    牛角村离县城直线距离并不远,但要翻过两座陡峭的大山,汽车在之字型的山路上慢慢地爬行,这条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行的山路是在石壁上凿出来的,下面是万丈深渊。这条路是全县车祸率最高的一段路。不过庆幸的是,去年政府在山的另一面又修了一条下山的路。这样上下山分开单行,少不不少出车祸的风险。

    车辆于九点四十抵达村委会。胡兰看见村庄中许多两层小楼沿公路分布,大概有百来户,形成一条小商业街。小楼白墙灰瓦,带有半人高的吊廊。街边摆满水果、蔬菜摊,但车辆稀少,生意不佳。一些摊主聚集聊天。村庄给人以安逸、与世无争的印象。

    村委会位于村庄尽头的小院中,院子停着车。村长乐呵呵地迎接大家,并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给大家倒水。“茶叶用完了,将就喝点水哈。”村长抱歉地说。

    胡兰端详着村长,他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高大但面色不佳,一大早就叼着旱烟,咳嗽不断。胡兰不禁疑惑为何大多数村干部年纪都这么大,年轻人是否不愿担任村干部?但她没问出这个问题。这时,一群年轻妇女和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同志,让他们搬吧!”村长对小王说。于是小王打开车门,车厢里装满了蛇皮编织袋。村长告诉一个中年女子:“让他们每家来一个人领吧,当着这些同志的面我们就发了。”那个中年女子是这个村的妇女主仼,一会便叫来了村里每户家里的代表,包括妇女和小孩,共百来十人,精壮男人却不多。

    “这些是外面捐给我们的东西,今天叫您们来,就是当作大家的面分发给大家,”村长说。“我们要感谢上面派来的同志和社会上的好心人,虽然我们知道你们并不缺乏食物和衣物,但我们还是要接受这份好意。现在,请民政局的领导讲话。”村长的话语中充满了某些信息,让胡兰感到有些困惑。

    “尊敬的村长,亲爱的村民们,大家好。我代表南山新民县民政局、沃图基金、亲鸿基金等十家慈善机构,将这批物资送到大家手中,希望大家能过上一个富足的春节。”民政局的领导讲完话后,妇女和小孩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村长坐在凳子上,默默地抽着旱烟。几个女性开始卸货,而妇女主任拿着物资清单和名册进行发放。最外面的是一些衣服,有些有标签,有些没有,还有些已经洗得泛白。当人们收到新的衣物时,他们显得有些高兴,但当收到旧的衣物时,他们就会把它们扔在地上。

    “李三的妻子,我们换一下怎么样?这件衣服你女儿可以穿。”一个老年妇女拿着一件鲜艳的连衣裙说。

    “余大婶,我不需要这些衣服。我丈夫春节回来时会给我买新衣服的。我们不需要别人的旧衣服。”李三的妻子把她的包裹塞给了余大婶。

    “妈妈,你拿这么多旧衣服干什么?我们家缺衣服穿吗?老三春节回来时肯定会给你买很多新衣服的。”余大婶的女儿把衣服扯下来扔在地上。

    “这些旧衣服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不需要这些。”一群女人开始议论纷纷,那些之前抱着衣服的人也都把衣服放到地上。

    “都给我捡起来拿回家去,不要的以后就别来领福利了。”妇女主任大声喊道。她们又慢慢捡起了衣服。

    “哎呀!”一个女人突然叫了一声,手里的袋子滑了下去,袋子一下子撕开了个大口子,小麦和碎石子顺着人群的脚边流了出来。石子敲击着石板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妇女主任把口袋提起来,一堆小山一样的碎石子出现在坝子里。

    院坝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然后突然又响起了一阵哄堂大笑。有人吐口水,有人咒骂。村长把手背在身后,离开了村委小院。妇女主任先是感到尴尬,然后恢复了平静,让大家先回家去。

    大家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小院。胡兰拿出相机,拍下了院中的那堆石子。胡兰录制的另一段视频被要求删除。当局的工作人员明确要求她不得继续拍摄,胡兰只好尊重要求并收起了她的摄像机。小李今天刚好从牛角村调去了磨盘村,她只好跟着小王他们返回县城,一路上静坐无言。

    拉着小麦和石子的货车开回了民政大院,她下车时,民政局同事嘱咐胡兰事情未查清楚前,不要急着发报告。

    当晚一则“做公益扶贫是善行,岂能以石子冒充粮食愚弄老百姓?”在网上炸开了锅,那张石子和小麦堆在一起的照片被转发了几百万次,两三个小时已经冲到贴吧的头条。胡兰揉揉发红的眼睛躺上床却怎么都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