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寡头 » 第三章:尺八之父

第三章:尺八之父

    开皇三年安德被隋文帝杨坚改为德州,隶属于清河郡说的直白一点这里归属于清河崔氏!

    德州和山东其它地界一样被杨广霍霍的不轻,从而百业凋零崔安国作为清河崔氏的一员如今也失了读书人的体面。

    二三十年前那种悠闲的日子再也没有了,如今人口大量流失自己主管的制盐严重缺人!

    主家那边虽然借着战乱新收了不少的良田但是种田的人手严重不足主家调用了不少盐农也导致了本就缺少人手的制盐业更加的捉襟见肘!

    五姓七望耕读传家,种田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是根本,崔安国能够理解但是自己主管的制盐业只能勉强满足本族的用度也是一大遗憾。

    买人?现在的人口是稀缺资源五姓七望目前的情况和清河崔氏一样都只能尽力满足田地上的劳动力需求,谁还有多余的人员去恢复百业生产?

    弟子服其劳,崔安国这个当老师的遇到了麻烦自然有低下的弟子会帮着想办法解决。

    家里有点财力的用财力去解决问题,自身有能力的用能力去解决问题。能帮着清河崔氏解决问题,那么以后这些弟子们的仕途就能够靠着清河崔氏少走很多弯路!

    *****

    “恩师,我问过底下的管事之后发现东营盐场有几户盐农柴薪消耗比别的盐农至少少用四成!

    而且他们几户还经常倒卖柴薪,我估计他们熬海煮盐的柴薪用料至少比旁人少了一半以上。

    可是…”

    崔安国知道这个和自己最像的弟子是什么性格,他的一句可是说明遇到了麻烦而且是无解的那种。

    “但说无妨,无非就是这几户盐农倒卖柴薪被底下的管事送去了高句丽是吧。

    想必那个管事也没有能够从那几户盐农口中问出节省柴薪的方法。”

    有些话崔安国没有告诉自己这个弟子,那几户盐农何止柴薪用量少很多能把多余的柴薪倒卖给别人!

    人家不但柴薪用的少,产出的盐也比别的盐农多的多!他们除了倒卖柴薪还倒卖私盐!

    他们的下场也不是被管事送去了高句丽而是直接送去喂了龙王!

    崔安国让这位弟子接触到这件事情的目的除了这位弟子的确是人中龙凤能人所不能也许可以从那几户盐农的生产环境中摸索出他们的产盐法之外还有一层目的用这几户盐农的下场来提点自己的弟子!

    吕才当然知道恩师让自己接触到这件事的目的:恩师通过几乎盐农的下场让自己知道士大夫阶层的规矩!!!

    就和隋炀帝推行科举触及了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一样,几户盐农私藏制盐法同样也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那几户盐农倒卖柴薪倒卖私盐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他们藏私不把制盐法献上去并且想要脱离控制的局面那就直接坏了世家大族的规矩。

    如果真让他们发了家致了富那么其它的盐农怎么看?世家还怎么控制他们继续为自己创造财富?世家还怎么控制剥削?

    一切都必须按照世家大族们的规矩来。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中龙凤的吕才自然明白了崔安国是在教自己官场之道或者说世家大族士大夫阶层的处世之道!

    于是吕才连忙拜谢恩师。

    崔安国看到吕才拜谢自己自然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子已经悟透了自己的意思,不亏是自己赐字为少伯的人才!

    果真是年少一代中的翘楚!

    “对了少伯,你前几日去了东营视察盐场恐怕还不知道你那个流落在高句丽的三叔已经回来了。

    制盐的事情不急于一时,你先回家去看看吧。”

    。。。。

    骑着毛驴养家走的吕才掏出了自己的小本子,仔细的开始思索那几户盐农节省柴薪的办法。

    历史上中书令温彦博遂举荐吕才给李世民的时候,说他“聪明多能,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一闻一见,皆达其妙,尤长于声乐”。

    尤其是一闻一见,皆达其妙。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吕才的能力到底有多强悍了。

    “没道理啊,那几户盐农据管事说连用豆子磨浆去除苦涩的技术都没有掌握如何可能掌握更加高明的制盐法呢?

    我一定是错漏了某个细节!

    到几乎盐农家里和别的盐农有什么区别呢?

    不行我得从头到尾再过一遍!

    盐农们用的柴薪都是一样由本地樵夫提供的,海水也都是一样的海水。

    每十户盐农共用一头牲口帮着运输海水,或者柴薪用以煮盐…

    对了那几户盐农的牲口棚里面比别的盐农多了三个给牲口饮水的食槽。还有屋后堆着一堆被海水泡的发白的短麻杆。

    !!!!

    哎哟!”

    胯下的小毛驴驮着一个身高体壮俊秀出群的正在思索的十八岁山东大汉并没有觉得有多自豪,该撂蹄子的时候照样撂蹄子!

    在小毛驴的视角看来现在的这个主人一点都不如原来那个香香软软关键还很轻的小姑娘!

    倒地打滚一气呵成!小毛驴直接躺在地上装死了。

    “抱一丝,抱一丝。刚才走神忘了让你好好休息了。”

    “香汗淋漓”的小毛驴在地上滚了一身灰,吕才也不恼它。用自己的干粮一番贿赂之后再一次赢得了小毛驴的信任。

    于是吕才索性也不急着赶路了,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就坐了下来。刚才已经有些眉目了被小毛驴摔了一下给打断了。

    吕才努力的回忆使徒捕捉刚才想起的线索。

    刚才的线索是什么?

    盐农煮盐时候海水沸腾飞溅出来的海水?

    不是!

    …

    吕才想起了小时候爹心疼自己不让自己做农活的场景:“儿啊,快回去读书,只有多读书以后才能真正的当人。

    …

    瞧瞧你一身汗,都结盐壳子了。这麻布衣服被汗水那么一蛰很快就要破破烂烂了…”

    吕才猛然一惊:“我真是蠢笨如猪!

    海水退潮后偶尔能够遇到石头坑里面的盐。

    这不就是海水煮盐一样的道理吗?用火去烧海水和被太阳晒被风吹干不都是为了把海水里面的水弄干得到里面的盐吗?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通!

    那几户盐农家后面用石块铺的场地根本就不是什么晒谷场,而是他们用来晒盐的!

    我当时就应该想起来的,没有田产的盐农要晒谷场何用?自己当时还纳闷这个晒谷场怎么修的和浅水池一样凹陷!”

    吕才不但发现了那几户盐农的秘密,还通过推理大致了解了那几户盐农发现这个法子的过程!

    那几户盐农某一天从海边拉回家煮盐,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海水没有用完就随手把多余的海水倒进了饮水槽。

    结果第二天把这事忘了!等过几天想起来的时候海水已经被海风吹干饮水槽里面躺着白花花的盐!

    然后那几户盐农一点点慢慢的摸索,最终在房屋后面一点点的用相对平整的石块铺装出来了一个晒制海盐的池子!

    至于那些被海水泡的发白的短麻杆应该是用来堆放海盐帮海盐沥干水分用的吧!?

    初春的天气依旧有些清冷,吕才很快就被石头上传来的凉意给激的打了寒颤。

    “池底铺石头不光是防止海水漏走,在大太阳下石头容易被晒热海水干的更加快!

    恩师说的没错,很多学问书上根本就没有记载。还是要靠自己去感受去体验啊。

    这制盐法算是被自己想出来了?回头去东营盐场试验一二再下结局不迟。

    如果有效果的话还需要注意天气,这个法子阴天下雨可用不上。不过真有用的话那可比海水煮盐快多了!也把最费钱最费人工的柴薪给省了!”

    。。。。

    吕才通过脑洞风暴解决了海水晒盐的同时常威也在吕庄为海水晒盐做准备。

    用蜂蜡捏制出比重计的形状之后再用高岭土、粘土以及硼砂制作成的泥浆釉料裹在上面晾晒重复裹几次之后再烧制就可以得到内部中空,头部开口的比重计。

    只需要在比重计里面添加适量的铅块再把头部用蜂蜡封口一支有刻度没读数的简易比重计就做好了。

    “恩公,这能行不?万一不行我们不是要白跑一趟?

    去海边一个来回加上您说的制盐盐田的时间至少要一个月不止。浪费粮食不说还耽误事。”

    “耽误啥事啊!地都耕完了,春种已经结束了。

    田地里面剩下的拿点活女人孩子都能顶一顶,不妨事。

    你想想如果我的法子能用去晒两个月的海盐收成可比你种几年地还要来的多!

    敢不敢赌一把?”

    “赌了!反正带回来的二十多个高句丽奴隶接下来也没什么事可以做,与其让他们吃白食还不如让他们去活动活动筋骨!

    正好俺大哥说俺大侄子也在东营,俺过去看看他也好。”

    “本来就是这个道理,勇三郎带过来的粮食物资虽然解了吕庄的危机。

    但是也就是让咱们现在能够轻快一阵子而已。

    地就这么多,人就这么点。不想想别的门路搞点钱财咱们吕庄到了明年开春又会是一贫如洗。

    只有去把海水晒成盐咱们才有钱买粮食才能雇人打井!挖沟渠!

    只有这样才能让吕庄的旱地也能变成水浇地!

    打了井挖了沟渠以后才能旱涝保收!

    等粮食多了大家就可以敞开了生孩子,好日子才能有个盼头!

    咱们挖沟渠可不是为了让杨广下江南去风流快活,是为了咱们以后能够风调雨顺。

    你们看,笃马河(马颊河前身)故道我们可以利用起来。

    只需要在这里到这里加宽加深就可以让它变成一个大大的蓄水池,以后就算遭了旱灾也能让咱们吕庄有水浇灌田地。

    而且下了暴雨也能让田里面的水快速的排出去!

    吕大伯你也说了,去年的大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我们只要把沟渠、蓄水池挖出来了就能够抵挡住洪水一时。

    挖出来的泥土我们可以用来把庄子垫高也能抵挡洪水。

    所以咱们去海水晒盐势在必行!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听懂掌声!”

    (617年,河南、山东大水,彼时由于粮食缺乏而造成了无数人饿死。)

    “啊~昂~啊~昂~”小毛驴摇头晃脑的表示恐惧。——被高大的犴达罕吓得!

    “嘶~”听了一会的吕才也是下了一身汗——被常威描述出来的工程量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