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四章:各方动作,大战前夕

第四章:各方动作,大战前夕

    孙綝也不得不任用了一些他所忌惮的将领。

    即,丁奉、陆抗、朱异等将领,孙綝亲自带兵,由这几位将领随行,待集结好兵力后,再渡河北上屯驻,作为淮南战场的后援。

    吴国全国动员,大战一触即发!

    ……

    扬州方面,诸葛诞积极备战,同时还给诸葛启组织起了一支队伍,原本是五千人,诸葛诞东拼西凑多,多凑了一些,总计八千人。

    千人带甲,届时由诸葛启带他们穿插进豫州,牵制王基。

    随着时间推移,乐綝之死也不胫而走了。

    在传到洛阳后,司马昭第一时间召见麾下所有人,向他们询问意见。

    司马昭麾下人才济济,不多时就已经商议出了应对计策。

    在商量对策时,有很多人都觉得吴国内部有问题,不会北上救援诸葛诞。

    司马昭坐镇洛阳即可,无需亲往前线。

    但是,唯有尚书钟毓持反对意见说:“吴国虽然内乱,但吴国对淮南之地一直都有觊觎之心,眼下诸葛诞起兵叛乱,正是吴国北上夺取淮南之地的好时机,大将军应亲征,尽早将诸葛诞锁死在淮南,莫不可放任渡河北上。”

    钟毓出身极好,父亲钟繇,弟弟钟会。

    机灵敏捷、聪慧多谋,博学多才,有其父钟繇之风,在司马昭集团中深受重用。

    其他人认为吴国不会救援,并不是他们笨,而是吴国将领孙壹才投降过来不久,故而推断吴国不会参与进来。

    钟毓说完,怕无法打动司马昭,便继续陈述:“吴国虽有内乱,但若不能尽快平定诸葛诞叛乱,等到吴国内乱平复,到那时,诸葛诞叛乱尚存,我等又当如何?”

    司马昭频频点头,觉得钟毓所言有理。

    便采纳了钟毓的建议,打算亲征淮南,平定诸葛诞的叛乱。

    “钟尚书言之有理,但我既要亲征平叛,那洛阳方面…”

    司马昭眉头一皱,道出了自己的忧虑:“先前陛下就曾有过小动作,一旦前线战事不利,那他肯定会再度动手,亲征一事…还需做好的防备才是。”

    此言一出,钟毓默不作声了。

    这件事就不是他能做主的了,他先前劝司马昭,只是为了尽义务。

    商议调遣各地将领前去淮南之事的召令全都颁发了下去,但司马昭亲征之事,还需延缓几天。

    司马昭的应对策略是,屯住于南阳新野的王昶,带领南阳驻军,南下江陵,威慑东吴在此处的将领,施绩。

    防止施绩趁此机会,带兵北上。

    司马昭和孙綝二人在西线战区的想法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

    另外,还调遣镇东将军、豫州刺史王基领豫州驻军,

    兖州刺史州泰领兖州驻军,

    徐州刺史胡奋领徐州驻军,

    及奋武将军石苞领青州驻军。

    向扬州方向靠拢,包围诸葛诞。

    如此分配,可以说是豪华阵容了,西线方面蜀地暂无动静,但司马昭也不敢放任不管,派兵守在关中。

    看情况再决定是调兵来,还是调兵走。

    司马昭深知,平定诸葛诞这个祸患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对于蜀地情况…以守为主即可。

    但还是派了司马望前去都督关中将领,邓艾为副将,盯着蜀地。

    ……

    司马昭的排兵布阵情况诸葛诞并不了解,但诸葛启还记得一二。

    这天,诸葛启前来找诸葛诞。

    诸葛诞看诸葛启急匆匆的,便问:“出什么事了?”

    “父亲,儿有一猜测。”

    “哦?什么猜测?”

    “是对司马昭调兵的猜测。”

    闻言,诸葛诞颇感意外,但还是点头示意诸葛启说下去。

    诸葛诞也挺想知道,这个儿子对此事有何见解。

    “司马昭必会调遣各州郡大军南下,临淮锁死我们北上的道路,最为要命的无疑是豫州、徐州两地,他们离得近,如若…”

    诸葛启向诸葛诞叙述了一遍司马昭的排兵布阵。

    诸葛诞眉头紧锁,显然,刚刚诸葛启的发言,也让诸葛诞意识到了危机。

    诸葛诞也信了七七八八。

    诸葛诞亲自参与过毌丘俭的淮南第二叛,毌丘俭的叛乱和王凌不同,毌丘俭是直接动手,带兵渡河北上,大有一副直逼洛阳的架势。

    毌丘俭这番操作可是吓坏了司马家,这可比王凌那个老家伙够果决。

    有毌丘俭这个前车之鉴,司马昭自然不可能放诸葛诞渡河,团团包围锁死淮水,不给诸葛诞北上道路才是上上策。

    想通了这点,诸葛诞暗暗松口气。

    好在他已经打算按照诸葛启的意思,守住淮水,主动出击穿插奇袭安城牵制王基了。

    如若不然还真要被司马昭派人团团围住。

    诸葛诞看了眼诸葛启,只觉得这个儿子心思缜密。

    不由感慨:“启儿多谋缜密,类我啊,哈哈…”

    诸葛启笑而不语。

    “启儿,你准备准备,尽快出发。”

    “父亲此事越快越好,避免被司马昭先下手为强。”说着,诸葛启就已经起了起来:“儿觉得,明日出发最佳。”

    诸葛诞略有犹豫,诸葛诞不知此次分别何时才能相见,虽然诸葛诞利己,但虎毒尚不食子,何况是他呢?

    舍不得是肯定的。

    但诸葛诞只能点头同意。

    “路上小心,不必硬扛,有为父在。”

    “儿知道,父亲,告辞。”

    说完,诸葛启就朝诸葛诞施了一礼,而后转身离去。

    诸葛诞眉头拧到了一起,久久舒展不开,眼露凶光,咬牙低喝:“司马昭…”

    诸葛启离开没多久,诸葛诞就召见了李远。

    召见李远不为别的事,就是嘱咐他保护好诸葛启。

    李远事先并不知道要跟着诸葛启一起去奇袭安城的事,现在知道后,也是有点懵。

    但他还是拍着胸脯保证:“君侯放心,我愿以这条命保护公子。”

    “好,那我可就把启儿交给你了。”

    …

    第二天,天一亮,诸葛启就已经穿戴好甲胄,和父亲诸葛诞一同出了城。

    城外,李远早已经领着将士们聚集于此了。

    他们都在等诸葛启到来。

    诸葛诞先上前慷慨激昂的说了一番话。

    无非是一些家国大义,最后则是大喝一声:“来人,把东西抬上来。”

    接着,一群人抬着箱子小跑过来。

    “打开。”

    随着诸葛诞一声令下,几个箱子被悉数打开。

    只见里面躺着无数首饰钱财。

    这都是诸葛诞的东西,但眼下这玩意最廉价,不如分给部下收揽军心。

    “咕嘟…”

    吞咽唾沫的声音传入诸葛诞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