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三十八章:计谋再出,两军交战

第三十八章:计谋再出,两军交战

    司马昭越想越觉得好,如若此计成功,未必不能一鼓作气,拿回淮南之地。

    司马昭说干就干,立马就派人去往文钦。

    下午,文钦等几个将领见到了司马昭派来的人。

    司马昭并没有直接说这件事,因为他知道诸葛诞并没在北岸,说了也没用。

    司马昭直接派人告诉文钦等人,他想和诸葛诞见一面,劳烦传个话。

    文钦等人商量了一下,把这个消息送回了南岸。

    诸葛诞不知道司马昭要搞什么,但诸葛诞感觉司马昭是要挑拨离间。

    不过诸葛诞还是答应去见司马昭了。

    这件事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话,诸葛诞或许就不会去见司马昭了。

    但现在知道的人很多,不见反倒是更容易吴将们的怀疑。

    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去见。

    而且,诸葛诞还把这个事告诉了全怿。

    全怿疑惑道:“这司马昭忽然要见你作甚?”

    诸葛诞摇摇头:“不知,或许是他觉得打不过我们,要许诺好处,来离间我们吧。”

    全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诸葛诞是故意说给全怿听的。

    ……

    同一天,南阳郡。

    诸葛诞守在湖阳县,就在今天早上,倏来一人。

    就坐在马背上,停在城下,喊话要见诸葛启。

    今天负责守城巡视的是施绩,他见那人急匆匆的扬言要见诸葛启,不敢擅自做主,就派人去叫来了诸葛启。

    等到诸葛启来到城墙上,往下一看,只见来人竟是李远身边的副将。

    这个人是诸葛启派给李远的,诸葛启自然认得。

    诸葛启心中大为疑惑,刚想询问怎么回事,只见城下那人朝着诸葛启恭恭敬敬施了一礼:“公子。”

    诸葛诞颔首,询问:“你为何在此处?”

    “是李校尉带着我们来的。”

    诸葛启又询问几句,但都是无关紧要的话,发现那人神色如常,方才让人开城门。

    诸葛启办事还是比较谨慎的。

    哪怕是认识的人,也得再三确定后方才信任。

    那人进来后,登上城墙,诸葛启第一句就直入正题询问:“你怎么找过来的,我记得我好像没派人去找你们吧?”

    那人开始解释。

    听完,诸葛启才知道,原来李远在颍川郡晃悠了这么多天,也没打下一座城。

    但李远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干,因为他的不断骚扰,导致颍川郡各地都没法及时送粮去前线了,各地都是高度警备,司马昭自然也没法从颍川抽调兵力。

    李远先前成功截获过一次运粮队,军中不缺粮食,这才又晃悠了这么多天。

    也是有作用的。

    至于他为什么会跑到南阳郡,则是因为李远找不到攻城的契机,就打算回汝南去和诸葛启会合。

    李远四处打听,听人说豫州刺史带人去了南阳郡,就在李远考虑要不要去南阳郡时。

    李远又抓住了一个南阳郡去丘头汇报战况的诸葛启,说那个什么钟毓降敌了。

    李远害怕回淮南没法和诸葛诞交代,这才下定决心,往西,进入南阳郡。

    从方城通道进来,走一路,问一路,来到了湖阳县。

    其实李远也不确定是不是诸葛启,但李远也只能赌一把,结果就是赌对了。

    施绩听完这话,也是忍不住感慨:“诸葛君侯麾下的人还真是忠心啊。”

    李远是亲信,是诸葛诞一手提拔上来的,自然忠心。

    诸葛启笑了笑,而后让人带着他回去休息。

    “施将军,麻烦你把文将军、全将军他们叫来,我有一事要说。”

    施绩照做。

    ···

    很快,几人就汇聚一堂了。

    钟毓不在。

    毕竟是新投降过来的,诸葛启不可能百分百相信他。

    诸葛启先是向他们陈述了一遍李远来的消息。

    停顿一会,诸葛启看他们消化的差不多了,便再度开口:“李远到来消息,敌军多半不知,我们可以趁着敌军不明情况,对敌发动进攻,届时由李远带人去敌军后方散谣袭扰,乱敌军心,正面猛攻,遥相呼应,定可一战而胜。”

    诸葛启就是想再次复刻打赢钟毓的那次战术。

    虽然已经用过一次了,但敌军还会上当,王昶和王基能力再强,他俩也控制不了麾下士卒们的心。

    施绩尴尬的动了动手臂:“我可以指挥作战,但杀人怕是有点勉强。”

    “无妨,可以指挥作战就足够了。”诸葛启摆摆手,又补充道:“此战重点在于乱,而非杀。”

    几人没意见,全都赞同。

    接着,诸葛启又说:“另外,我还有几个细节要和你们说一下···”

    之后的时间,一下午,诸葛启都在和文鸯、施绩、全端商定此战的细节。

    哦,诸葛启还抽空,让李远派来的那个人带着计划回去找李远报信了。

    ···

    当天晚上,李远就得知了这个计划。

    这是诸葛启的谋划。

    对于诸葛启的计策,李远自然是无条件实施的。

    …

    第二天,诸葛启这边连夜集结好将士,正面战场是文鸯和诸葛启,强攻东面寨门。

    施绩和全端则是带小部分兵力,在南、北两侧策应正面战场。

    李远于西面后方散谣、袭扰。

    …

    很快,战场上。

    诸葛启虽然也在东面的正面战场上,但诸葛启并没有冲杀在最前头。

    而是位于最后面,十多个亲信护着诸葛启。

    李途和文鸯在前头奋力杀敌。

    李途和文鸯二人皆作战勇猛二人。

    一齐上,突然杀出,魏军确实难以阻挡。

    二人先入敌营。

    待王昶和王基得知此消息赶到之时,魏军已经节节败退了。

    幸得二人也不是吃素的。

    急忙调遣将士阻击,方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魏军中,因为钟毓劝降书的事,军心还未稳固,二人最怕敌军来攻。

    阻击住了文鸯和李途的进攻后,南和北两个方向也发出了求援信息。

    王昶自己带兵去北面,并让副将去了南面。

    王基应对正面敌军。

    王基高度集中,查看着敌军动向。

    倏然。

    王基看到大股敌军,绕过营寨,往西面跑了去。

    王基立时想到了守备力量较为空虚的西面。

    王基立马带人赶过去。

    只是…王基并不知道,那些他看到跑去西面的人是诸葛启故意让他看到的。

    在王基领着人急匆匆跑过去时,那伙人转悠一圈又回来了。

    这就是诸葛启和文鸯他们商量一下午的细节,大的战略方向就是散谣攻营,一些细节小计策诸葛启也全都想到了。

    这就是其一。

    …

    再说王基,带人急匆匆到了之后,等了好一会也没看到敌人,心中顿感疑惑。

    就在这时,一人跑来汇报说,正面战场快顶不住。

    王基无奈,只得留下三百人,又带着余下的人急匆匆赶了回去。

    等到王基回来时,只见文鸯冲杀陷阵,挥舞着长枪,宛如绞肉机。

    王基立马指挥身边将士顶上去。

    同时,王基开口许诺好处,激励军心。

    刚极力挽回局势,只见又有敌军绕过营寨往西去,和刚刚的情形一模一样。

    王基不敢不信,再度带人赶过去,结果还是一样。

    不见敌军。

    王基立马带人回去,刚停没一会,敌军再度往西去。

    王基也赶紧带人过去,结果还是一样。

    王基这会儿已经没那么急了,反而还捋着胡须呵呵笑道:“敌将确有谋略,可惜我略胜一筹啊,想以此计耗我军力,从而攻克营寨。”

    王基自认为洞悉了诸葛启的计策,带人赶回去。

    没过一会,敌军又开始重复刚刚的情形,这让王基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猜测。

    这次他置之不理,任由敌军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