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四十三章:王基:吾意不再此计,已另设计破敌!

第四十三章:王基:吾意不再此计,已另设计破敌!

    钟毓会意,便继续说道:“我兄长一家,皆住在长社,有我出面,他定然会召集人手,打开城门,迎我等进城。”

    钟氏在长社…

    不!乃至是整个颍川郡都有较大的影响,只要钟毓想帮,还真就能让诸葛启直接占据长社。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钟毓投资诸葛家,如若诸葛家成事了,那他颍川钟氏的权势会再上一层楼。

    …

    “嗯…所以,你怎么笃定我会听你的计策呢?”

    诸葛启反问。

    同时道出了心中的疑虑。

    “我在颍川人生地不熟的。”

    钟毓就知道诸葛启会这么说,也反问:“那公子你回去又能有什么办法取胜于司马昭呢?”

    闻言,诸葛启忽然大笑。

    钟毓并不急。

    因为这会该急的其实是诸葛启。

    停顿一会,钟毓又缓缓开口:“就算是出了南阳郡,还是经过豫州,距离淮南战场还很远距离,不知道公子可有把握在王基的地盘上战胜王基,微薄兵力…又如何能撼动司马昭大军?”

    钟毓不急不慢。

    而后又说:“坐稳颍川,占据许昌,可虎吞京师,司马昭必然不会死战淮南,他定然会为了稳住朝廷局势撤退,到那时,他一撤,颍川之南,便可徐徐图之。”

    诸葛启不得不承认,钟毓所言,句句属实。

    而且他后面说的那番话也很让诸葛启心动。

    ···

    诸葛启思索好一会,方才下定决心。

    淮南不回了。

    去颍川郡。

    长社的位置基本上在颍川郡中心,拿下它,其他地方也都好打。

    也就和钟毓说的那样,许昌是曾经的汉都,城中有武库,打下许昌,可北望,虎吞京师洛阳。

    诸葛启思索利弊后,觉得钟毓的提议可行,这才选择同意。

    但眼下去想那些事还太遥远,现在应该考虑如何摆脱王基。

    ···

    决定下来后,诸葛启对钟毓说道:“哈哈,先前我父亲就曾说过,稚叔智谋无双,犹如昔日留侯。”

    留侯就是张良,诸葛启这么说只是说的排场话。

    面对诸葛启的夸赞,钟毓自然是不信的。

    钟毓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的才能也就那样。

    比张良肯定是比不上的。

    他刚刚能说出如此肯定的话,纯粹是对自己的家族有十足的自信。

    “公子谬赞了,我可当不起。”

    诸葛启这番话也算是采纳了钟毓的建议。

    而这皆在钟毓的意料之中。

    ···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直到晚上,诸葛启方才带人进入了堵阳县境内。

    诸葛启直奔东北方向。

    而王基则是不急不慢的在后面跟着。

    王基丝毫不慌,在得知诸葛启连夜赶路时,信心十足的说道:“我计已设,只等敌军进去。”

    与此同时,堵阳守军已经按照王基的意思,埋伏于方城通道两侧了。

    南北皆是山,就是个天然的口袋。

    易进,不易出。

    凌晨时分,诸葛启带着大军到了通道口,诸葛启这次没急着进去。

    诸葛启又不傻,这个地形怎么看都不能贸然闯进去。

    就是钟毓和文鸯也连连派人来建议先别进。

    钟毓劝的有理有据有计策,很让人信服。

    当时,钟毓劝说:“通道狭长无处可躲,两侧为山,公子觉得王基会不知道我们的意图吗?此地必有伏兵。”

    “一旦进入,无法短时间消灭伏兵,待王基带人赶到,前后夹击,无处可逃,我军必败无疑。”

    “所以我建议,屯驻山外,静观其变。”

    诸葛启被说服了。

    …

    而后便带人往北找地方驻扎去了,没进入。

    待到天快亮时,王基方才不急不慢带人追到。

    王基是直接带人进了通道中,王基进去后,没听到打斗声,也没看到战斗痕迹,心中大为疑惑。

    而王基带人赶到的消息,已经被诸葛启派出的的斥候汇报回去了。

    诸葛启得知后,找到钟毓问计。

    诸葛启忽然觉得身边有个善于谋划的人,确实很轻松。

    不然什么事都要自己想,想到后还要再考虑可行性,损伤如何,这样做带来什么后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钟毓眼前一亮:“我军可趁此机会,杀入通道中,反追王基。”

    “你是想…一鼓作气,逼王基带人撤出通道,我们也好跟着出去。”

    钟毓点点头。

    诸葛启没再问,而是开始考虑这么做行不行。

    钟毓还在催促道:“时间不等人,这个计策我想得到,那王基必然也想得到,还需早些决断啊。”

    钟毓催促不无道理。

    诸葛启也知道,这件事需要早些下定决断。

    但诸葛启身为主将不得不慎重考虑。

    再三思虑过后,方才下定决心听钟毓的建议,前去堵截王基,给他来一个反追击。

    诸葛启需要尽快出南阳郡。

    而眼前这个通道就是最快的一条路。

    随着诸葛启命令下达,文鸯立马带着他的人就先一步朝着通道入口杀去了。

    诸葛启带大军随后。

    …

    与此同时,另一边。

    王基已经打了一场。

    没错,和自己人打的。

    和埋伏在这里的堵阳守军打了一场。

    王基带人刚到,那事先埋伏在这这的堵阳把他们当成了敌军,直接就杀了一出来。

    王基就感觉不对劲,立马报出身份,这才知道是打错了。

    当时差点没把王基气死。

    但王基也不好责怪他们,他们接到的任务就是有人来就上,这还是王基嘱咐他们的。

    只能说是失策了,敌军狡猾。

    就在王基意识到诸葛启没有钻进圈套,带兵返回时,文鸯已经带着先头部队来到了通道入口处。

    王基正在返回,还没到地方,斥候就已经得知情况回来汇报了。

    王基暗道不妙,立马喊停。

    另一边,王基也不着急,就在入口处堵住。

    王基不慌,思考对策,他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诸葛启的图谋,当机立断道:“往回撤,敌军要追,那我就给追击的机会。”

    “喏。”

    王基胸中已有应对之策了。

    随着王基的调转方向撤退,诸葛启也已经领着不足九千人的大军赶到和文鸯会合了。

    文鸯说:“自从我到了之后,就没遇到敌军,他们应该还在里面。”

    诸葛启不再犹豫,当即下令道:“进去,追。”

    “文鸯点点头,带着五百骑兵、五百甲士就杀了进去。

    诸葛启手上的精锐皆在文鸯手上,而那些人也多数都是诸葛启带出来的淮南军。

    追击战持续到了天亮,文鸯和诸葛启愣是没看到敌军的踪迹。

    诸葛启越来越感觉不对劲,而钟毓也凑到诸葛启跟前说:“久久不见王基,恐怕敌军有诈啊。”

    诸葛启点点头,也是这般觉得。

    诸葛启反问:“你有何计策?”

    “就眼下情况,也只能见机行事了。”

    诸葛启无奈,只得继续往前行军。

    越走,诸葛启越觉得不对劲,诸葛启对这个位置有印象,再顺着往前走就是出口了。

    诸葛启忽然觉得,王基怕不是要在出口处阻击他们。

    就在此时……

    文鸯派人回来请求支援,他遇到了伏击。

    诸葛启不由露出了苦笑,果然有伏兵。

    诸葛启立马加快速度赶去支援。

    待到诸葛启带着人赶到时,文鸯已经带人厮杀着往前走出了一段距离。

    这又让诸葛启看不明白了。

    但诸葛启也顾不上考虑,只能是投身战场,尽快杀出去,这个地方待的越久越危险。

    ……

    就在南北两侧的山上,王基带人躲在暗处,目视着一切。

    王基捋着胡须笑道:“哈哈,我意不在拼死阻击,而是前后歼敌。”

    王基废大功夫,一直都是为了前后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