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五十三章:借粮

第五十三章:借粮

    荀恺反叛的情况一传回洛阳,荀霬妻子也就是司马昭他妹妹,可就跑去找司马昭哭了。

    见到司马昭就是一顿痛哭,哭的哗哗。

    司马昭无奈,司马昭的这个妹妹,也是正儿八经的亲妹妹,同父同母。

    况且荀恺也是他的外甥。

    司马昭没办法,只得骗自己说这是彰显仁德,远程赦免了还在颍川郡忙活着对抗司马昭的荀恺。

    而对钟徽的处置司马昭就没那么好说话了,虽然没杀钟徽,但还是把他的官职免了,成了白身。

    虽然是白身,但对钟徽的生活质量基本没变化,反而还能抽出大把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这个各地不平的紧要关头,司马昭不杀钟徽主要是不想和那几个出言劝阻的世家闹掰。

    比起诸葛启,现在的司马昭很烦,很气,还很无奈。

    ···

    在诸葛诞刚起兵时,辛宪英其实是很不看好诸葛诞的。

    但在得知钟毓降敌协助诸葛启占据了颍川郡后,辛宪英承认,她之前失策了。

    忽略了诸葛启。

    诸葛启···辛宪英甚至都忘了诸葛诞还有这么一个儿子。

    言归正传,叔侄三人继续闲聊。

    从诸葛诞,聊到了诸葛启。

    辛宪英不由感慨:“人不可貌相,诸葛启占据颍川郡,可谓是在给大将军一记重拳啊。”

    对诸葛启,羊祜也挺感兴趣,就顺势问道:“叔母觉得这个诸葛启如何?”

    “未曾见过,但就传言来说,应当不差。”

    羊祜点点头,若有所思。

    ……

    时间一晃而过,十天。

    汝南郡北部县城,皆被钟毓攻获。

    偏东的汝阴郡则是望风而降,安城本就被诸葛启打下过一次,守军本就不多,眼见钟毓屡战屡胜,斗志全无,索性就降了。

    汝南现在是洛阳彻底联系不上了,钟毓一到,就严加防范,严防他们派人求援。

    西面是南阳郡,就不说王昶能不能带人支援过来,光是那山脉就堵住了通行的路。

    唯一能快速赶到的方城通道还在诸葛启手上。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

    降,或者是饿死。

    没错,钟毓在占据到北部的几个城,封锁住他们往北的路后,钟毓就不打了。

    开始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等到他们城中无粮了,自然会开城投降。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不费一兵一卒,令敌开城投降,岂不美哉!

    钟毓在汝南郡僵持不下,但诸葛启可就不轻松了,每多一秒,都在耗粮。

    诸葛启实在没办法了,心一横,把城中尚有的粮食全送去了前线,还写信,让钟毓混合树皮吃。

    至于城中的人…诸葛启硬着头皮去了钟家。

    诸葛启打算向钟氏借粮。

    没错,钟氏有粮,还有钱。

    只不过一直没拿出来。

    诸葛启实在是没地方弄粮食了,这才会去借。

    接待诸葛启的还是钟琰。

    钟琰已经听人说诸葛启上午把粮食全运送去汝南的事了。

    钟琰不用想就知道诸葛启来是干嘛的。

    诸葛启看着面带笑容的钟琰。

    最终还是开口说出了借粮的话。

    而钟琰听完,则是笑着说:“不知公子打算借多少?”

    “你家有多少?”

    钟琰回答:“很多。”

    “先借点看看,不够再借可否?”

    “可以是可以,我也可以替祖父做主。”

    钟琰话音落下后,诸葛启当即开口道谢,而后又问:“不知何时可让我取粮?”

    钟琰笑而不语。

    见状,诸葛启心急如焚,询问:“不知道姑娘还想如何?”

    诸葛启这会很迷糊,不知道钟琰在打什么算盘。

    诸葛启这么一问,钟琰干脆是一言不发,自顾自的喝起了茶,诸葛启实在不懂,便再次询问:“不知你想要何物?”

    钟琰轻笑,声音轻柔:“妾什么都不要。”

    “什么?在下脑子笨拙,还望姑娘不要再拐弯抹角了,直说可好?”

    “公子你急什么啊?妾什么都不要又不是不给你粮食。”

    诸葛启现在已经怀疑自己脑子是不是没有了,完全不懂钟琰想干什么。

    跟聪明人说话也有不舒服的时候,就比如现在。

    “粮食公子什么时候都可以取走,妾想说一言。”

    诸葛启竭力平复心情,温和道:“请讲。”

    “妾和叔祖父、祖父待公子如何?”

    闻言,诸葛启茅塞顿开,立马就明白钟琰的意思了。

    这是在提醒诸葛启不要忘了今日之恩。

    对此,诸葛启觉得无可厚非,粮食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再说,人家投资也得给予回报,不然凭什么跟着你干?

    诸葛启当即就要开口保证,但被钟琰制止住了。

    “公子,粮食之事,妾会嘱咐给下人,公子随时可取。”

    诸葛启张着嘴,到嘴边的话,硬是被堵了回去。

    千言万语,化作了点头的动作。

    诸葛启没再说话。

    ···

    诸葛启离开后。

    粮食有了。

    虽然有粮食了,但诸葛启并没有大手大脚,依旧是照旧,节省着吃,命令李途去弄树皮,捣碎混合进去。

    对于钟家,诸葛启的确很感谢他们,自从进入了颍川郡后,钟毓前前后后没少跟着操心和出谋划策。

    诸葛启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这些恩情,他谨记于心。

    ···

    颍川诸葛启这边的粮食危机解决了,但淮南那边又有情况了。

    倒不是魏军把他们打败了,而是内部先出问题了。

    全静非要带着他的人退守淮水南岸,文钦、陆抗不同意。

    双方闹别扭了。

    闹得很不愉快,若不是唐咨和丁奉从中调和,他们双方指不定还会干出什么事呢。

    陆抗虽然不赞同撤回淮水南岸,但态度并没文钦那么强硬,陆抗是以商量的态度去和全静商量的。

    奈何全静不听,他是铁了心要撤回去,因为是全怿要他带兵撤回去的。

    陆抗无奈,很头疼这些个袍泽的迷惑操作。

    从上到下,全在瞎搞。

    文钦则是态度强硬表示不赞同,并且也不让全静回去。

    文钦理由很充分,文钦当众对全静说:“你带兵撤走,这个消息一旦被敌军发觉,敌军必然会趁势对我军发起进攻,我军少人,又该如何应对?”

    陆抗觉得文钦说的在理,但没用。

    全静回去的态度更加强硬。

    因为这件事,全静和文钦二人闹的十分不愉快。

    这不,俩人已经又争吵起来了。

    陆抗不在,陆抗眼见事情已经管控不住了,他渡河去南岸找全怿去了。

    此时,陆抗已经见到了全怿。

    陆抗也不磨叽,一见面就问:“你为何无缘无故要撤军。”

    全怿回答:“孙綝。”

    “什么?”

    “孙綝无缘无故就以误战的罪名杀了朱异,那我们呢?我们说不定哪一天也被他随便找个名义杀了。”

    陆抗皱眉,不解的问:“你到底想做什么?”

    “诛杀逆贼,为国除害。”

    全怿说这话时,一字一顿,杀气腾腾。

    陆抗闻言,立马意识到不对劲。

    但陆抗皱了皱眉。

    就和你这样似的直接带兵去找孙綝,死的绝对是全怿。

    杀孙綝是必须的,但这件事需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陆抗出言相劝,奈何全怿不听。

    见此情形,陆抗便不再劝了,离开营寨就回到了淮北营中。

    陆抗索性就不在管这件事了,第二天,一大早全静就带人走了。

    文钦要阻拦,但被陆抗和唐咨拉住了。

    陆抗说:“他心已不在此地,强行留下他也无用,我等还是专心应对敌军吧。”

    文钦无奈,左右都有人阻拦,只得作罢。

    其实文钦也知道自己拦不住。

    全静一带人撤走,贾充那边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