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五十五章:文鸯计策

第五十五章:文鸯计策

    诸葛诞懂不懂不知道,反正孙綝是被诸葛诞的好话给忽悠住了。

    是人都喜欢听好话,孙綝也不例外。

    好话说完,就是诸葛诞对全怿所作所为的陈述了。

    其中,大多数内容是如实说的,但就是因为如实说了,才更让孙綝害怕和愤怒。

    虽然诸葛诞没有明说全怿为什么要带兵退到了寿春南面,但孙綝立马就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这是冲着他来的。

    孙綝猜测,应该是先前杀朱异的举动刺激到了全怿等人。

    孙綝有点畏惧,也是立马派兵赶赴寿春,并派人去找全怿,如若全怿愿意继续回去和魏军作战自然是好的,如若说服不了,那孙綝就打算自己先撤回京师了。

    孙綝其实在杀了朱异之后就打算撤回去了,只不过他那时候班师回朝的欲望还没有那么强烈,现在则是越来越强烈了。

    翌日凌晨,孙綝派派过去劝说全怿的人就到了,全怿直接不见,借口身体不适。

    当第二天孙綝听到这个说辞后,自然不信,他也没心思再等了,当即就带着一部分信得过的亲信班师回朝了。

    在临回去前,孙綝下令,让丁奉和陆抗撤回来,各司其职,吴军不带,交给唐咨管制。

    孙綝这么做的用意也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不想让陆抗和丁奉二人手握兵权。

    孙綝思来想去,决定把吴军暂时交给唐咨节制,他则是派自己的堂弟前往淮南战场了,等他一到,唐咨就要交出兵权。

    孙綝肯定也不信任唐咨,他这么做其实是因为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了,选择唐咨就是权宜之计。

    孙綝离开后的第二天下午,他下达的命令传到了淮南战场,不光是陆抗、丁奉等人知道,诸葛诞也知道了。

    陆抗和丁奉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先是愤怒,然后陆抗在冷静下来后,忽然觉得这个是个除掉孙綝的机会。

    丁奉经过陆抗的开导后,心中大喜,忙问:“孙綝顾忌你,你怕是无法回京师。”

    “无妨,此次作战孙綝寸功未立,反而还接连受挫,可趁此机会寻机诛杀孙綝。”

    丁奉点点头。

    二人没再反抗,就按照孙綝的意思回去了。

    只不过陆抗还有一点很担忧,就是唐咨是个不稳定的因素。

    可把带着吴军投降了诸葛诞,为了防备这点,陆抗特意在离开前找唐咨说了一会话。

    陆抗觉得唐咨神色如常,言语如常,便觉得没大问题。

    陆抗和丁奉当天就离开了,两人身边只带了不足百人,都是他们身边的亲信。

    在他俩走之后,诸葛诞立马就把心思打到了唐咨身上。

    蒋班当天晚上就在诸葛诞的授意下,去见了唐咨。

    唐咨想都没想就知道蒋班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蒋班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接就透露出了诸葛诞想要招揽他的意思。

    唐咨听完,摇摇头:“真以为我能调动他们?”

    蒋班还想再说些什么,但被唐咨挥挥手打断了。

    唐咨出言道:“无事就请回吧。”

    唐咨直接下了逐客令。

    蒋班无奈,转身走出了营帐。

    诸葛诞得到这个答复,自然是不满意。

    诸葛诞想了想,忽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唐咨在吴国还有家眷,也许这是唐咨的顾虑。

    诸葛诞这会也想到了自己的儿子诸葛靓和诸葛启的母亲。

    诸葛诞又犯愁了,当时让他们去吴国,一来是为了获取吴国信任,二来则是吴国比寿春安全。

    这会反倒是成了一步错棋。

    诸葛诞不由揉了揉眉心:“启儿劝阻的没错,还不是时候…还不是时候啊,再等等。”

    诸葛启改变策略,打算找机会让儿子带着家眷回来。

    这样,吴国就没有把柄了,就算是撕破脸也没了顾虑。

    诸葛诞说干就干,当即叫来几个亲信,以给孙綝送信汇报前线战况的名义派他们去了吴国京师。

    而派他们前去的本意,则是让他们告诉诸葛靓找机会带家人回来。

    如果能带回唐咨、文钦二人的家眷自然更好,这句话诸葛诞也让人带给诸葛靓了。

    ···

    话分两头,再说贾充。

    贾充对于敌军的一切动作都有耳闻。

    虽然贾充知道,但他并没有动手。

    贾充现在还是在等一个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时机。

    要论谁是最想看到吴国内乱和诸葛诞与吴军闹翻的人,那肯定就是贾充。

    因为到那时,诸葛诞和吴军联军会被迫撤回淮南。

    而他则可以趁此机会,从后面对撤退的诸葛诞军和吴军发起进攻,背后是淮水…

    这伙人,基本上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可一鼓作气,夺回淮南。

    故而,贾充依旧是按兵不动,以不动应万变。

    两天后,孙綝的堂弟就到了。

    孙綝的这个堂弟,不咋地,一到就耀武扬威。

    不到三天,就先后和文钦、唐咨二人闹了别扭,而且他还每天都要吃好东西,跟吴国一些中层将领也起了冲突。

    见状,文钦非但不生气,心中反而还在冷笑,唐咨也没有去劝。

    蒋班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诸葛诞,诸葛诞很高兴。

    立马派人送去物资,尽可能的满足孙綝堂弟孙丰的需求。

    因此,孙丰也更加张狂了,俨然已经把自己当做老大了。

    ···

    同一时间,颍川郡。

    阳城境内。

    文鸯和荀恺二人在昨天带兵进驻阳城境内。

    他们这一举动自然是诸葛启的意思,用意就是拔出王基这个钉在颍川郡境内,且封锁住往北道路的大敌。

    不打他不行。

    原本诸葛启想着先等等诸葛诞的回信,但在钟毓的劝说下文鸯的主动请战下,诸葛启便没同意对阳城发起进攻。

    但却是准许,可以先进驻阳城看看情况,探敌人虚实,如若双方兵力差距太大,就不打。

    这次是由钟毓负责运送粮食。

    视线来到阳城境内的文鸯大营中。

    主帐。

    文鸯和荀恺二人相对而坐。

    文鸯叹口气,忧虑道:“斥候汇报,阳城防守严整,兵力很多,想要强攻破城恐非易事,何况敌军在城外还有兵力。”

    荀恺则是不着急。

    “将军无需心急,此时最应着急的应该是他王基才对。”

    文鸯不解,问道:“为何这么说?”

    荀恺见文鸯还没想到重点,就再度开口:“王基守住了阳城以及阳城东面,的确是遏制住了我军的发展,但他丢了汝南,前些日子司马昭杀人震慑群臣在前,如今又有我军来攻在后,你说王基慌不慌?”

    文鸯顿悟了。

    “不对啊,这样的话我军不就更加难以攻克了吗?”

    “按照攻城的思维来说确实是这样没错,但我们可以不攻城。”荀恺面带笑容,十分自信的说道:“我们只要在阳城境内,王基就得高度紧绷精神,王基善于治军,敌军必然是从上到下皆如此,长久以往,身心俱疲,总会有扛不住的那一天。”

    文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而后又摇摇头:“这样太慢,我有一计,。”

    “何计?”荀恺立马追问。

    “我有一计,派人去散播谣言,就说敌军粮草已被截获。”

    “这是何故?”

    “两军对峙,使计就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我意在粮草也在杀敌。”

    闻言,荀恺忽然想通了,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荀恺不由感慨道:

    “虽然敌军防守严密,我们不好过去截粮,但如此散谣,可使敌军把注意力放到北面粮道上,我军也可趁机偷渡防线,若王基相信,就要被我们这股奇兵伏击,若不信,就要被劫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