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开局石达开就扯旗造反 » 第三十二章 石达开有点撑不住了

第三十二章 石达开有点撑不住了

    广西烽火遍地,起义军此起彼伏。“广马”、“西马”等天地会武装,都在响应太平军。

    “广马”,是发源于广东的天地会武装,后在清军打击下到了广西。

    “西马”,是发源于广西的天地会武装,一直在本地开展武装斗争。

    石达开有点累了,他不得不放手了,没有时间冲在前线指挥。他在平南县,带着江口军校学生,制订了详细的进军计划。

    这次主将是冯子材和张钊,他们这次南征,一路就像武装游行。兵不血刃的拿下玉林,接着征兵,分田,军屯。

    十天后,平南县派来了朱衣点,带着一百公务员。冯子材交接后,留下一千红旗营保护他们,就向钦州进军。

    钦州城,大清不设防,城内编制只有四十多个绿营兵,城外设有一个巡检司,编制八个绿营兵。

    没错,就是这么搞笑,竟然只有五十多个绿营兵。大清基层统治空虚,由此可见一斑。

    冯子材的部队,就是钦州官府招安的部队,他们大摇大摆地来到城东门。

    东门处只有三个绿营兵,正在懒洋洋地盘查行人。

    绿营兵军饷很低,普通守兵每月军饷只有一两多银子。实行世袭制,算是吃皇粮,子孙后代都有“编制”,比普通农民强。

    绿营兵地位低下,并不会轻易辞职。他们还会兼职从事其他工作,例如做个小买卖、帮工等,以补贴家用。

    绿营兵里的聪明人,还有不少肥差,可以捞到油水。比如把守仓库的、城门的、监狱、水卡等岗位,都能从中渔利。

    冯子材招呼道:“拿下!”说罢,刘永福抄起一把大刀,一刀劈死了绿营兵头目。

    绿营兵惊掉了下巴,反身就往城里跑。红旗营追上,一刀结果。

    就这么一瞬间,冯子材等人干净利落,杀死了三名绿营兵。

    “诸位父老乡亲,我是冯子材,我们投靠太平军了。

    “我们此番来,不为抢劫,更不是滥杀无辜。大家无需害怕,回家关好门即可!”

    老百姓一哄而散,城内的绿营把总、知县都毫无战心,没作抵抗便逃之夭夭。

    按照计划,红旗营抢占城门、县衙。轻松写意,冯子材就控制了整个钦州城。

    冯子材作为本地人,南征确实简单,几乎没打仗。

    此时石达开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他忙!他大权独揽,很多决断,不得不亲力亲为。

    起步阶段,不集权内耗太严重。现在黑旗营和华夏营天天的来信,还有内政,水军,海军申请都需要他签字。还有华夏营,也需要他远程遥控。

    石达开经常半夜惊醒,压力山大,他问自己,难道我还不如刘邦?我这手下还不到十万大军啊。

    石达开思考,也许他就只能指挥几万人!他不能这么累,想再活一百年!

    谁是石达开的韩信,彭越?他感觉李秀成应该算一个吧,就调来做参谋,还组建了总参。后勤营任命朱亮为代理军长,负责屯田。

    石达开能力不够不要紧,他有猛将,他公开宣布彭大顺,石镇吉,罗大纲,张钊和冯子材为五虎大将。

    石镇吉为左将军,带领五千红旗营驻守浔州,他的方向是西进。

    罗大纲为水军大将,率领水军,纵横广西水路,负责打探消息和运输物资。

    张钊为海军大将,负责复兴郡,他和石秀打造海军。石达开把家底的一半,接近五百万白银给了海军,这个支持力度可以的。

    石达开以冯子材为后将军,带三千红旗营,东进准备攻打梧州。

    而彭大顺作为前将军,带的华夏营,在昭平县就没那么顺利了。

    “黄老爷,那些泥腿子汇集到昭平县,人越聚越多,必然是要图谋不轨啊!赶紧汇报给巡抚大人吧!”

    黄姚镇地主们,催促黄四郎带头冲锋,他们都想坐山观虎斗。

    “哎,你们就别跟着添乱了!现在巡抚大人忙于剿永安反贼,哪有功夫理会那些泥腿子?没事的,没事的……”黄四郎不耐烦说道。

    “老爷……”黄管家还要帮腔,黄四郎见他的大儿子,急匆匆从外边走过来了,忙吩咐管家,道,“我知晓了,你先去送大家伙回去。”

    黄管家送大家离开,地主们一边走,一边暗骂道,“怂货!呸!”

    黄四郎又何尝不知道形势严峻,太平军打造兵器,还天天搞宣传分地。他不断派人联系亲戚,想尽快跑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只希望在他离开后,无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军,能分出一个胜负来。如来佛祖观世音、玉皇大帝老天爷,保佑保佑啊,如果那个上帝能佑护他,黄四郎也不介意拜一拜的。

    他的大儿子就是出去看风声的,黄家大少爷回来的路上,太急切了,差点被绊了一跤。

    黄四郎是大地主,在昭平县也有很多产业,但他从来不说要回来的话,还低头哈腰,给华夏营按时提供钱粮。

    太平军整日磨刀霍霍,这让黄四郎如何睡得着觉?这两个月,黄四郎召集了一百多人的团练,但那能顶什么用?

    黄四郎唉声叹气,广西到处都在闹乱匪,他当然可以带着家人躲去广州,但这一路不安全,带着各种箱笼,容易出事。

    况且,家搬不走啊,田地、店铺都在,那是几代人的积攒啊,他也舍不得丢下。

    黄四郎最后决定,不能被一网打尽,留黄家大少爷在家,他冒些危险去广州打探情况。

    他叫来两个儿子,吩咐他们收拾东西,大儿子道,“爹爹,将粮食也运走?”

    黄四郎摆摆手道,“不行,到处都在打仗,目标太大,钱照旧,你还需要按照以往,提供给太平军,给咱们留个后路。”

    “爹爹,大哥,我听说向提督的大军就在永安,离我们只有十多里,不行去投靠他。”老二道。

    黄四郎摇摇头,道,“不行,向提督就是一直输。再说,只有我们自己训练的团练靠得住。”

    最后无奈道,“别东想西想了,这几天收拾东西,然后我去广州,老大留下看看情况,记住只要人没事就行。”

    翌日,黄姚镇其他地主乡绅,来拜访,他们说接到了广西官府的通知,要他们召集团练。黄四郎满口答应,但私下里不看好清军,让两个儿子继续收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