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开局石达开就扯旗造反 » 第八章 太平军打下武昌

第八章 太平军打下武昌

    黑旗营还在围广州和英国舰队,不过石达开已经回到香山。五大家族把房产都送给了黑旗营。

    既然知道对外贸易的本质,石达开当然是针锋相对,发行纸钞,回收金银,茶叶统一出口,进口西方工业机器,禁止鸦片贸易。

    石达开很忙,华夏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第二年,他让葡萄牙人穆帅作为外交部长,出使欧洲国家,采购机器,招募技术工人。

    石达开的政权是华夏政权,不分种族,肤色,设华夏户籍局。石达开同意,颁发华夏认证书。军队和公务员,是华夏身份第一批获得者。石达开要给华夏身份的人,分地,发钱,发荣誉。

    此时石达开手下分成两派,左宗棠和黄玉坤代表军队和公务员,支持石达开,怎么干都行。

    天地会的很多老兄弟,以罗大纲为代表,要求反清复明,还反对传教士。石达开也不生气,他们明着说,总比背着搞小动作好,而且他们把石达开当教主,还要啥自行车。

    双方偶尔有争执,石达开单独召见罗大纲,问他为啥一定要大明?

    罗大纲说,他没啥文化,大清前面是大明,恢复起来简单。石达开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了一句话,“我是石达开,不是大明朱家的孝子贤孙!”

    石达开还劝罗大纲,不要参与政治。石达开交给罗大纲新的任务,不能让他闲下来。

    罗大纲的未来要收复贵州,四川,在打下地盘后,当地取包税制。石达开承诺,裂土封王名单里,有他和张钊。

    当然石达开心里,是不太痛快的,你罗大纲作为小兄弟,怎么这么没眼力价。

    石达开既然围住英国舰队,就不需要这么多兵力。他命令彭大顺驻守桂林,两万红旗营北上湖南,牵制清军,减轻太平军的压力。

    华夏三年四月,左宗棠进军湖南,一直打到长沙,才遇到了曾国藩和清军抵抗。

    长沙一时打不下来,左宗棠被石达开全权负责,经营湖南。

    左宗棠就在永州和衡阳招兵买马,建立汉人地方政权。

    左宗棠背后的湖湘学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胡安国就建议朝廷当必志于收复中原,祗奉陵寝。必志于扫平仇敌,迎复两宫。

    胡宏宁可隐居衡山,过清贫的生活,不与秦桧往来,不接受秦桧的召用。

    张栻更以力主抗金闻名于世,并把抗金复仇作为治国大纲。自古为国,必有大纲,复仇之义,今日之大纲也。

    在张栻的影响下,湖湘弟子们不仅主张抗金,不少人投笔从戎,亲赴抗金战场,成为优秀的抗金将领。

    左宗棠在这种爱国教育下,潜移默化,就要反清,就要驱除鞑虏。

    张栻及其弟子,还把这种重民思想,体现在湖湘学派的活动中。他们知行合一,注意问民疾苦,访求利病,改革地方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左宗棠在湖南,采取民族统一战线,因地制宜,团结汉人知识分子,建立汉家地方政权。

    太平军拿下岳州时,武昌城里仅仅3000守军,湖广总督徐广缙听说太平军望武昌而来时,心情绝望,说自己“屏息以待雷霆”。

    湖北巡抚常大淳(常遇春后人)、提督双福,提前将武昌城外关隘据点的清军,全部撤回城内,加上总兵常禄、王锦秀带来的湘南援军,总算凑齐了一万人左右。

    常大淳收到情报,知道太平军擅长用炸药炸城墙。为了便于观察敌情,16日下令让城外居民入城,要放火烧尽城外的房子,居民们哀求暂缓几天,好收拾家当再进城。

    可常大淳被太平军吓破了胆,生怕太平军突然杀到,不敢等,19日半夜在居民入睡时,纵兵烧屋,烧死了不少无辜百姓,活着的也成了流民。

    百姓气愤不过,好多等太平军一到,就主动加入太平军围攻武昌,要干死常大淳替家人报仇。

    唐正才按杨秀清命令,24开始在汉阳、汉口用铁索连接船只,建造两座浮桥,将武汉三镇连在一起,方便调动兵马展开攻坚。

    武昌地属九省通衢,是华中最重要的城市,太平军占领这,直接可以打断长江航运,让大清南北无法交通。

    常大淳和双福就在城墙上远远看着,不敢派兵迎战。

    打不死的向荣这时又带兵赶到,出于对萧朝贵的畏惧,不但不进攻太平军,反而向后退缩到柏木岭驻扎。

    太平军的浮桥25日完工,萧朝贵将武昌九门,全部都围了起来,武昌已成孤城,太平军优势巨大。

    攻武昌跟以前太平军攻桂林、长沙时情况已大不一样。那时太平军兵少,围不起来,只能逮住一面狂攻,桂林、长沙后援不断,越打越痛苦。

    现在萧朝贵打武昌,兵多将广,器械弹药充足,进攻手段花样繁多,武昌城成为太平军升级后,第一个练手的目标。

    26日凌晨,大雾弥漫,几米内人畜不分,林凤祥、李开芳、朱锡琨、黄益芸、吉文元带5000兵马,发起了第一轮攻城。

    为了震慑清军,太平军用染料涂面、羽毛插头,化得跟印第安人一样,携云梯先从小东门发起进攻。

    守城的一百名四川绿营,表现不错,看到两名太平军登城后,马上呼叫其他清军,并迅速组织反击,枪炮乱射,桐油狂泼。

    太平军也不是神仙,被烫得哇哇叫,纷纷从云梯上掉落。清军又点火烧掉了40多架云梯,到天明时,太平军被迫撤退。

    27日开始,太平军又开始挖地道、埋炸药的战术,从武昌城东面城墙,开始挖掘隧道。

    常大淳急命人在城墙下挖了个大深坑,再放一个大缸,让听力极佳的盲人卧在里头,日夜监听挖掘动静。

    一旦发现地道方位,就派敢死队吊下城去骚扰,但遭到太平军痛击,骚扰失败。

    华夏三年1月2日,向荣终于鼓起勇气,率一万多兵马,连续进攻太平军洪山大营,以牵制太平军攻势。

    7日凌晨,趁太平军熟睡时,和春与秦定率6千人攻洪山大营,向荣与马龙率8000人攻打田家园。

    和春和秦定作战勇猛,一甩清军被追着打的颓势,冲进还未睡醒的太平军营垒,夺取洪山炮台,开炮轰击太平军,炸死了几百人,太平军乱作一团。

    和春一路狂攻,又拿下了双峰山,焚毁营垒15座,已经杀近武昌城下。

    这是清军几年来,难得一见的胜战,大功在即,但此时清军满汉将领不和的毛病第N次爆发。

    总兵马龙,平时跟和春相当不对付,眼见和春要立下大功,下令收队,失去后援的和春被太平军包夹,不敢孤军深入,只能恨恨撤兵。

    经此一仗,向荣移营洪山,占据制高点。杨秀清也不敢轻视向荣的队伍,将汉阳守军调武昌郊外防备向荣。在双峰山和文昌门一带构筑炮台,加固长虹桥至李家桥防线,高度戒备。

    萧朝贵又命将埋炸药的地点,改成文昌门,修了座土城掩护土营挖掘地道。

    向荣见太平军戒备森严,要冲到文昌门将损失惨重,便只能在外观望。

    常大淳和双福瑟瑟发抖,不敢派兵骚扰,四川兵500人主动下城骚扰土营,常大淳还大发脾气,不给发赏银,就更没人去阻止土营工作了。

    清军就是如此,猪队友特别多,常大淳这种行为,跟等死没什么区别。

    华夏三年1月11日,太平军已经挖了几里地的三条巨大地道,直通文昌门下,土营士兵扛着三副装满上千斤炸药的棺材,放在隧道尽头,将引线延伸到洞口竹筒内。

    第二天凌晨,萧朝贵下令点燃炸药,三条地道轰天巨响,文昌门给炸塌二十余丈,林凤祥带兵蜂拥而入。

    太平军进城时,常大淳在衙斋、双福在公馆睡觉,守备清军也还在熟睡,根本来不及反应。

    林凤祥杀入,武昌城一片混乱,常大淳上吊自杀、双福被乱军砍死,布政使梁星沅、按察使瑞元、总兵王锦绣、副将春荣等100名官员,要么自杀、要么游街后被杀、要么被斩首。

    太平军依着湖北官员名册杀人,使武昌城内“正署各官一百余人,一员无存”,一万名守军也被全歼。

    洪秀全和杨秀清进城前,下令“官兵不留,百姓不伤”,太平军没有发生抢劫滥杀,此时军纪还算严明。

    第一次武昌大战,经过16天的战斗,也算是比较大的战役吧,就此结束。

    太平军进城后,继续依着名册,将官员及亲戚全抓了出来,满门抄斩,家财没收进圣库。

    太平军把整个武昌城居民编入队伍,设“牌尾馆”和“牌面馆”,负责后勤保障和前方作战,城中百姓按年龄、性别编入各营,财产全部充公。

    洪秀全乘着32人抬的大轿,在武昌城内巡视,想起当年秀才都不中,现在兵强马壮,今非昔比。

    他一时兴起,将武昌的读书人都集合过来,自己出题做考官办科举,还亲点了一次状元,过足了科举瘾。

    不识字的杨秀清和萧朝贵,没有这种情结,他们只是埋头管理军务。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中心点城市,今天从这里乘飞机或高铁出发,去哪座城市都是行程最短,交通四通八达,但也很容易被围攻。

    武昌是杨秀清和萧朝贵,同石达开分开后,太平军攻克的第一座省城,他们很想在这里多歇歇脚。

    洪秀全还是更想去河南,韦昌辉还是更想去四川,杨秀清和萧朝贵更想去南京。

    在武昌时,大家对去向犹豫不决,一名年老的湖南水手,突然大声扬言:“启禀东王,不可往河南。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今得江南,有长江天险,又有船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

    正是这段建议,使杨秀清下定决心往南京去,为了说服洪秀全,他还叫人出了本小册子,叫《建天京于金陵论》,发给太平军各王。

    最终大家都被说服,决定打下南京,定都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