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开局石达开就扯旗造反 » 第三十一章 英法联军在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十一章 英法联军在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

    石达开在忙着调兵遣将,而欧洲大陆也是风云再起。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由,英法在准备联手进攻华夏军的战争。

    不过英法在出兵之前,需要解决东方问题,这个东方是奥斯曼帝国,包括近东和中东地区。

    在19世纪,欧洲人眼里的东方问题,专指地跨三大洲,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石达开希望华夏未来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了解世界。他派出外交人员,去了奥斯曼帝国。

    东方问题的提出,最早在欧洲大陆会议上开始使用,此后成为西欧外交上一个专有名词。

    东方问题是19世纪西方各国,在内部安定之后,出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无尽的困难之源”。

    西方国家在谈判中,把东方问题形象归结为“对土耳其怎么办”。

    东方问题的开端,可以从1774年《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开始算起。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不愿意被侵略,要求独立的战争。

    整个19世纪,这个问题总像幽灵一样盘旋在欧洲,时不时就浮出水面,“再无其他问题,在19世纪国际关系中占据如此长时间、无法解决”。

    克里米亚战争,就是19世纪中期东方问题的一个直接产物,也是东方问题的高潮。

    石达开知道,“东方问题”是欧洲自我为中心,提出解决方案也显然是以欧洲为中心来展开的。

    对于东方问题,欧洲国家认为,这是国际局势不安定的一个因素。

    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拥有大片领土,欧洲列强却从未将奥斯曼帝国,看作一个欧洲国家,更不用说平等对待。

    石达开认为,东方问题本质,是西方与东方在宗教、文化、习俗、观念、偏见等在东南欧的冲突。

    奥斯曼帝国还是这个世界,能够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是个大国。

    奥斯曼帝国快速扩张,为纷争埋下了隐患,而且占领纯粹是军事上的占领。

    奥斯曼帝国缺乏技术、经济及法律、制度方面的同化力,并不能将如许多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的族群融合成一个政治实体,整个国家很大程度是碎片化的。

    随着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奥斯曼最大敌人,已逐渐变为俄罗斯帝国。

    18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中央政府,军事实力的下降,已缺乏足够力量维持内部稳定。对外交往中,无力抵御法国、英国、俄罗斯、奥地利等国的威胁和挑战。

    奥斯曼帝国漫长的瓦解过程,便如同扩张一样,持续对欧洲各国产生重大影响。

    奥斯曼帝国不仅要面对地缘上近邻俄罗斯、奥地利等国的挑战,还要应对来自距离遥远的帝国,如英国、法国海上的威胁。

    奥斯曼帝国的东方问题,表面上是由于俄罗斯的持续扩张,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所引起。其实质是欧洲列强对奥斯曼帝国,各存觊觎之心,利益分配不平衡所引起。

    奥斯曼帝国毕竟不是被瓜分的波兰,领土面积更为庞大、人口更多、民族宗教成分更复杂。

    英、法、俄、奥等国即使对奥斯曼帝国达成瓜分协定,日后也不能保证不会因为分赃不均、内部纷争再度引起战争。

    此时的世界体系,还是欧洲大国打败法国后建立的。维也纳会议上,各大国为防止法国重新崛起,费尽心机。

    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的神圣同盟,最主要的目标便是针对法国。

    1815年底,英国、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还特别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以防止法国再次对欧洲安全构成威胁。

    事实上欧洲协调体系,是几个大国之间的游戏,通过大国之间的协调行动,来处理国际事务,制定规则,维护均势与和平。

    其余国家享有的权利更小,二等、三等国家甚至不被这个体系,视为平等伙伴。

    即使是欧洲协调下,起作用的几个国家之间也并不平等,法国最初由于战败,并不能以大国姿态同等对话,1818年亚琛会议,才得以加入其它四国的行列。

    欧洲协调取决于少数大国的态度,而英国对这个协调体系,并不那么热衷。

    英国作为岛国,他的态度很简单,希望不用过多介入欧洲事务,也能维持欧洲的均势,这也是近代以来英国一贯的外交传统。

    英国希望保持欧洲均势,即使在1815年,也担心俄罗斯在欧洲大陆,过于强大影响大国的均势,担心神圣同盟之间相互勾结。

    对19世纪的政治家而言,欧洲均势,意味着欧洲国家,或者一些国家组织之间的力量,保持平衡或者成一定比例。

    欧洲大国势力均衡,通常更多是英国的一种理念,而非一种现实。因为每个国家的相对实力,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经常处于调整之中,英国不这样想,他们就想平衡,在调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强国,可以参与构建均势,而各大国也总是希望“利用均势,或建立把自己的优势强加入的均势”。

    近代英国实行的是独特、有利自己利益的均势解释方法,即在欧洲大陆维持均势,防止欧陆出现一个独占的霸主。

    相对于的,英国要保持海上的绝对霸主优势,绝不允许其他国家挑战自己的海上霸权。

    西方学者安德鲁·罗思坦形象的把19世纪英国外交基础,描述为“(用帕麦斯顿1831年对威廉四世的话说)保持英国作为欧洲仲裁者的地位,而后是全世界的仲裁者,这些由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

    所以英国在进攻华夏军之前,必须解决掉东方问题,石达开不得不对奥斯曼帝国说声谢谢了。

    也因为有了分锅侠奥斯曼帝国,石达开才敢于大动干戈,干掉在东方的英国远洋舰队,不担心被报复。

    石达开就喜欢,你看不惯我,还干不掉的模样。他还给奥斯曼帝国写信,提醒注意欧洲大国的入侵,毕竟能多抗一段时间,华夏军就有更多时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