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旧事 » 第十八章 建炎

第十八章 建炎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改元建炎。

    宋氏政权经过靖康之难的灭国危机后,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完成了国祚延续。

    所有人对这根独苗苗寄予了厚望,期望赵构能励精图治,一雪前耻,带领大宋王朝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

    孟太后在播告中外的谕旨中就说:“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兹惟天意,夫岂人谋!”

    汉光武帝刘秀是汉朝中兴之主,晋文公重耳乃春秋五霸之首,那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孟太后拿赵构和光武帝、晋文公比,虽然是歌颂之词,其实也表达了强烈的期许之意。

    连“建炎”这个年号也是有此深意,大宋属火德,“炎”是两个火,大日炎炎,“建炎”就是要让快要熄灭的宋火重新炽烈的燃烧。

    当所有人的目光跟随着聚光灯集中到某个人身上时,他一定会不自觉地挺起身体。

    除了皇帝登基时必选的“几件套”(大赦、升官、减赋等,赵构选的比较多,有“十八件套”)外,赵构第一个重大决定便是重新起用李纲为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样的姿态不可谓不高。

    政治派别斗争在历朝历代都存在,宋末的新旧党争倾轧是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到了两宋之交,朝中的政治派别斗争变成了战和之争。

    李纲是主战派的精神领袖和中流砥柱,让他主政,主和派自然不乐意。

    反对最激烈的是御史中丞颜岐,他说:“张邦昌为金人所喜,虽已封为三公郡王,宜更加同平章事,增重其礼。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章疏五上,没完没了。

    听其言,就知道他的屁股是坐哪头的。

    赵构年纪不大,怼人的功夫却很老道,他瞥了一眼颜岐,说:我当这个皇帝,恐怕也不是金人喜欢的!

    颜岐流着冷汗退了回去。

    其实李纲主政,心里最不爽的还是汪伯彦和黄潜善。

    汪伯彦和黄潜善是赵构的左膀右臂,又是从龙老臣。

    五月初一登基当日,赵构就以黄潜善为中书侍郎,以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一个主政,一个管军。

    两人心里自然有很高的期待,觉得左、右仆射的位子落到自己头上,基本上是没跑的,可没想到却让李纲截了胡。

    汪伯彦和黄潜善倒比颜岐机灵,他俩很清楚,赵构是刚当了皇帝,屁股滚烫,总得先烧几把火,提振提振士气、归拢归拢人心,傻子才会选在这个时候唱反调。

    先忍着吧,反正赵构也就三分钟热度。

    任命李纲的第二天,赵构又烧了第二把火。

    他命令中军统制马忠、后军统制张涣率军一万,赶赴河间府追击袭扰金军,摆出了一副要和金人上手单练的架势。

    五月十一,第三把火,赵构以主和误国及割地辱国为由,将李邦彦、吴敏、蔡懋、李棁、宇文虚中、郑望之、李邺等人全部流放。

    六月初一,李纲到了应天。

    赵构特别高兴,千盼万盼,终于把你盼来了,颇有点望眼欲穿的意思。

    李纲说:谢谢您抬爱,不过这个宰相我不能担。

    赵构讶问:为何?雪耻报仇不是你的夙愿吗?

    李纲没有答话,而是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了赵构。

    赵构一看,顿时火大,这封信原来是颜岐弹劾李纲,反对他任相的奏疏。

    李纲解释说:这是我在来应天的路上,颜岐派人送给我的。

    赵构怒了。

    你作为台谏首长,反对李纲任相,话摆在台面上来说,算是职责,说错了也不能真把你怎么样。

    但你要背后搞鬼,偷偷摸摸逼李纲知难而退,那么性质就变了,这是耍阴谋,绝对不能容忍。

    而且你被老子这么狠地怼了回去,还敢瞒着我搞这种小动作,你是欺负我年轻?还是根本没把我放眼里?

    李纲这一招连消带打也很高妙。

    一来可以看看赵构的心有多诚。

    二来可以把不对付的人赶下去,减少他施政的阻力。

    在宋代,台谏言官系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

    由于皇帝宽纵(权力制衡的工具),台谏胆子特别大,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弹劾,胆子大到甚至会当面爆粗口。

    这是人家职责,他们就靠嘴巴讨生活,要是他们不骂人不杠精,反而是失职。

    当时有条规矩,台谏言官每个月必须怼一次人,抬一次杠,要不然就是尸位素餐。

    若是他们因为进言而被罢官,人家根本不care!

    这反而是成全了他们敢于直谏的好名声,有些人还巴不得这样呢。

    而且当时还有另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个官员被连着弹劾三次,皇帝就是想留他,也很难留的住,要嘛他自动请辞,要嘛台谏走人。

    这是誓不两立的终极打法。

    留着颜岐这种杠精在朝里吵吵把火的,李纲还怎么安心干工作。

    赵构二话没说,直接把颜岐给罢了。

    我想当时的济州城内,一定会有这样的场景:

    一群老铁给颜岐摆送行酒,席间大家纷纷为颜岐鸣不平。

    颜岐非常感动,他端着酒杯,激动地说:兄弟们,不用替我难过和惋惜,我颜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来来来,干了此杯,咱们江湖再见!

    看来赵构是有诚意的,李纲投桃报李,对赵构说:

    昔日唐明皇要任命姚崇为相,姚崇向唐明皇奏陈了切中时弊的十件事。我也有十件事请你好好考虑,如果你能答应,我才敢当这个宰相。

    赵构问:哪十件事?

    李纲答:一曰议国是,中国之御四夷,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而靖康之末皆失之。今欲战而不足,欲和而不可,莫若先自治,专以守为策。待吾政事修、士气振,然后可议大举。

    (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伺机反攻。)

    二曰议巡幸,车架不可不一至京师,见宗庙,以慰都人之心。度未可居,则为巡幸之计。以天下形势而观,长安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皆当诏有司预为之备。

    (回开封,也要做好撤退预案,别像上次一样被一窝端了。)

    三曰议赦令,祖宗登极,赦令皆有常式。前日赦书,乃以张邦昌伪赦为法,如赦恶逆,及罪废官尽复官职,皆泛滥不可行,宜悉改正。

    (坏人放的太多了,有些人不该赦免,特别是腐败分子不能重新当官。)

    四曰议僭逆,张邦昌为国之大臣,不能临难死节,而挟金人之势,易姓改号。宜正典刑,垂戒万世。

    (张邦昌是坏蛋,要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五曰议伪命,国家之大变,鲜有仗节死义之士,而受伪官以屈膝于其庭者不可胜数。昔肃宗平贼,污伪命者以六等定罪,宜仿之以励士风。

    (那些软骨头的官员都要严肃处理。)

    六曰议战,军政久废,士气怯惰,宜一新纪律,信赏必罚,以作其气。

    (进行军事改革,提高军队战斗力。)

    七曰议守,敌情狡狯,势必复来,宜沿河、江、淮,措置控御,以扼其冲。

    (加强重点区域防守,防止金人再次进攻。)

    八曰议本政,政出多门,纲纪紊乱,宜一归之中书,则朝廷尊。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九曰议久任,靖康间,进退大臣太速,功效蔑著,宜慎择而久任之,以责成功。

    (延长官员任职期限,别动不动就换人。)

    十曰议修德,陛下始膺天命,宜益修孝悌恭俭,以副四海之望而致中兴。

    (你要加强道德建设和品德修养。)

    这十件事可以说是李纲的施政纲领,赵构听罢,说:

    好!好!好!

    就按你说的办,明天朝会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