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旧事 » 第十九章 帝王心术

第十九章 帝王心术

    第二天,赵构在朝堂上正式公布李纲的施政纲领。

    李纲一听,嗯?不对呀!

    怎么只有八议,我提的可是十议,怎么漏了两条?

    是秘书大意了,还是故意漏的?

    那边八条刚宣读完,李纲就站了出来,问:我提的十条,怎么只公布了八条,最重要的僭逆和伪命怎么没了?

    赵构有点为难,解释说:

    情况是这样的,张邦昌是被逼无奈,事急从权,情有可原,他还是个好同志。当时在开封的大臣是为保存社稷,暂时屈膝于敌,不是真悖逆变节。

    李纲反驳道:张邦昌作为臣子,不但不死难守节,还僭逆大位,其心可诛。你不仅不处理他,还给他加官进爵,这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赵构耐心劝解说:同安郡王和诸位大臣确实是迫不得已,你这两条让我为难的很啊。

    不行!

    李纲眼睛一瞪,说:张邦昌僭越悖逆,实乃千古罪人,怎么能把他留在朝廷里,让百姓路上见到他就说,这个人也是一天子!

    李纲这话一出,张邦昌腿都抖了,整个人摇摇欲倒。

    赵构的脸色也变了,这是天子逆鳞。

    不过他还是做出为难的样子,说不会的不会的,我相信张邦昌是忠心的。

    李纲倔脾气也上来了,大声说:

    你要用张邦昌,那就罢免我,反正今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最了解赵构心思的,还是汪伯彦。

    赵构“为难”,作为臣子的理应君上分忧,消除他的为难情绪。

    汪伯彦出班奏道:我觉得李相公说得对。

    哦?

    仔细说说。

    汪伯彦一脸公正地说:张邦昌虽然是被迫无奈,但李相公说的也都是实情,君臣自有君臣的纲常,这个事情要是不公正处理,以后人人效仿,都推说事出无奈,那怎么办?

    杀人诛心,还是汪伯彦有水平啊。

    赵构一脸严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了一声,说这两件事,大家回去都提出自己的意见来。

    赵构和汪伯彦成功地唱了一出双簧。

    对于张邦昌等人,赵构早就想处理了,只是为了政权的顺利交接,暂时忍一忍,才做做大肚仁君的样子。

    现在他腰板硬了,是该收拾这些软骨头了。

    不过干这种事,总得有个导火索,平白无故就把他们处理了,人家会觉得你赵构出尔反尔,过河拆桥,这会大大损害他高大威猛的完美形象。

    李纲的十条里最中赵构心意的,其实就是这两条。

    赵构知道以李纲的性子,肯定会当堂发炮,所以他故意漏了这两条,就等李纲起这个头。

    有人发炮,就能舆论造势,处理这批人才显得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汪伯彦最知机,一看苗头就知道赵构嫌事情还不够大,所以他适时添了一把火。

    散朝时,据说张邦昌是被扶出去的。

    台谏系统尤其给力,可能是看御史中丞的位子还空着,大伙儿都想露个脸。

    六月初五,赵构见时机成熟,班李纲僭逆、伪命二议于中外,同时下旨:

    张邦昌僭逆,责降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接受伪命的大臣,卖国牙郎王时雍贬高州安置,绑票帮凶徐秉哲梅州安置,吴干永州安置,莫俦全州安置,李擢柳州安置,孙觌归州安置,颜博文、王绍以下,论罪有差。

    赵构一下子就把记在小本本上的那些人全处理了个干干净净。

    如果把这件事情的处理视作赵构皇帝生涯的第一次入学考试,他的成绩无疑是优秀的。

    听说那些皇位继承人有一门必修课,叫帝王术。

    赵构不是钦定的继承人,可这方面的表现却比正儿八经的继承人赵桓强了太多。

    这个事也激励了我们,有志者,事竟成,自学成才不一定比科班出身差。

    李纲的十议其实也是布置给赵构的考试作业,除了这两道题,其他的好像答的也还不赖。

    李纲建议充实禁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

    赵构便下令括买官民蓄养的马匹,扩大骑兵数量,又下令陕西、河北、京东、京西四路募兵十万,轮番入卫,同时令京东、京西路制造战车。

    李纲建议招河北、河东义兵。

    赵构便下令设河北招抚司、河东经制司,以李纲举荐的张所、傅亮用事,招抚义军抗金。

    六月二十六日,赵构任命主战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老将宗泽,出任东京留守。

    不过这个东京,赵构是不想回去的。

    但凡被蹂躏过的帝都,都会被废弃,像西周的镐京,西汉的长安都逃不脱这样的宿命,一座帝都的兴衰就是王朝的盛衰。

    开封被金人暴虐的时候有多惨,虽然没亲身经历,但赵构肯定是知道的。

    在赵构眼里,开封已经不再是煌煌帝都,而是他的噩梦之地。虽然他生于斯,长于斯,但他对这座城市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惧意和排斥。

    就在赵构还为李纲出的第二题犯难的时候,金人也亲自给赵构出题了,而且是一道大题。

    金人搞得大楚国还没正式开张,就像露水一样蒸发了,张邦昌极为狼狈地被赶下台,这让金人始料不及。

    而赵构登基,好像没费什么手脚,就轻轻松松地重新延续了宋国国祚,这更是让后悔不迭。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样的老话,总是很灵验。

    盛怒之下的金太宗吴乞买决定尽起燕山、云中、中京、上京、东京、平州、辽西、长春诸路军马南下,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把“赵氏孤儿”请去和他老爹一起放羊。

    金军再次南下的谍报很快传到了应天,赵构的内心应该会有慌乱,但他也表现出了符合形象气质的镇定和气概。

    第一场大考终于来了,检验他成色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在看着。

    赵构也不含糊,于七月十四宣布:

    护送元祐太后前往东南避兵,六宫及卫士家属从行,他要独留中原与金人决战。

    决战!

    报仇雪耻就在今朝。

    七月十六日,右谏议大夫宋齐愈在金军谋立异姓为帝时,书写张邦昌姓名,被斩于辕门。

    这是拿投降派的头颅来祭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