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旧事 » 第三十六章 保皇同盟

第三十六章 保皇同盟

    接到传檄,张浚就召集汤东野和平江提刑赵哲商议对策,张浚问他俩怎么办。

    汤东野说:赵构骤然退位,肯定是有奸人作祟,要立即发兵讨伐!

    赵哲说:不行!

    张浚问:为什么不行?

    赵哲说:俗话说投鼠忌器,赵构在乱兵手中,我们如果贸然从事,恐怕会让乱兵狗急跳墙。另外,平江虽然有不少兵马,但如果只有我们起来勤王,孤掌难鸣,实力还是有些不济,因此必须从长计议,想一个万全之策。

    其实张浚心里早已有了主意,他只不过是要试一试汤东野和赵哲的态度,他可不介意先拿几个人头来祭旗。

    其实张浚心里早已有了对策和决断,第一,首先要确保赵构的安全,防止苗刘狗急跳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先与苗刘虚与委蛇,进行试探,再相机行事;第三、摸清众人的态度,划清敌我;第四暗中联结内外“保皇派”大臣,集聚力量,共同勤王。

    显宁寺,位于杭州城北二十里的半山,始建于五代,原为宋少宰刘正夫功德院,宣和五年赐名为“显宁永报禅寺”。

    显宁寺是苗刘事先就选好的,这个地方远离主城,地偏人稀,可以避开耳目,而且这座寺院孤零零地耸立在山间,独门独院,非常利于封锁和防御。

    负责看押赵构的是禁军统制吴湛,苗刘兵变当日正是他负责守卫大内,并将康履押给苗傅格杀,兵变后赵构才知道,吴湛竟和苗刘是一伙儿的。

    一看到吴湛那张脸,赵构就恨的切齿,同时会联想起毒蛇,后脊梁背又有些发寒。

    被圈禁于此,赵构几乎日日彻夜难眠。

    他的脑子里会不可遏制地冒起许许多多念头,荒诞的、奇怪的、可笑的、悲惨的……什么都有;艰难地入睡后,又时常被噩梦惊醒。

    最可怕的一次,是他梦见四颗鲜血淋淋的人头,紧紧地咬着他的衣裾不放,要把他拖入熊熊燃烧的地狱。

    他不敢看那四颗人头,但他知道是谁。

    一个是陈东、一个是欧阳澈,还有两个分别是王渊和康履。

    他每天都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兴许下一刻他就会疯掉、死掉!

    前两天孟老太来看过他,这对赵构来说,无异于是无尽黑暗里的一束光,瞬间就驱散了他内心深处的阴冷和恐惧。

    当时孟老太拉着他的手,慈爱地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官家受苦了。

    就这一句话,差点让赵构破防落泪。

    孟老太对他说:你再忍耐些时日,要保重身体,切莫自怨自艾。众大臣正勉力斡旋,只要君臣同心,大事可济。

    孟老太这句话对赵构来说是世间最好的安慰剂,任何仙丹妙药都不及它分毫。

    孟老太也批评他说:你也要好好自省,事情狼藉至此,要吃一堑长一智。为君之要,不仅需勤政,更要知人善任,亲贤臣远小人,切切不要忘了你爹的教训。

    赵构是打心眼里感激这个伯母啊,她真的像个慈祥的母亲。

    就在苗刘传檄改元的第二天,发生了三件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是朝中文武百官开始朝觐睿圣宫。

    百官去显宁寺朝拜赵构,这是用脚投票式的重大事件,它非常清晰地向苗刘集团释放了强烈的政治信号:天命人心在赵构,你们是在逆天行事。

    官员朝觐睿圣宫有可能是孟老太和朱胜非的授意,也可能是官员发自真心的拥戴,也可能张浚的那道奏疏起了导火索的作用,总之当时杭州北郊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每天都有城里的相公老爷络绎不绝成群结队地去显宁寺。

    寺里的菩萨现在这么灵验了?

    第二件事是苗刘假旨以为礼部尚书,与吕颐浩一起赶往行在,吕颐浩奏请高宗复帝位。

    在南京的吕颐浩接到赦书和消息,比张浚更明确地提出要赵构复位。

    吕、张两人是朝臣在外的两大关键人物,苗刘意识到了他俩的巨大威胁,就想以升官赴任的名义,将这两个不对路的出头鸟骗到杭州处理掉。

    第三件事是在苏州的张浚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谢响,张浚并不认识。

    苗刘控制杭州城后,对出入城盘查地非常紧,城里一直没法往外递消息。

    谢响是个生意人,又是谏议大夫郑瑴的娘家亲戚。郑瑴托他以出城进货为名,到苏州给张浚传递消息,这应该也是朱胜非打得一张牌。

    在得到确切信息前,张浚等人对杭州发生的事和局势只是一个大致的推测,谢响将杭州城内苗刘二人兵变、捕杀宦官、凌迫皇帝、太后听政等事情从头到尾细细说了一遍。

    同时还带来了几句重要的话:

    朱胜非让张浚严设兵备,大张声势,持重缓进,使贼自遁,不要惊动三宫,此为上策。

    这一点与张浚的意思不谋而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施压,不战而屈人之兵,必须要绝对保证赵构的人身安全。

    张浚他们和城内建立起了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这对于保皇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前脚送走谢响,后脚吕颐浩的书信就来了。

    张浚心中大定,当即回书吕颐浩,约他共同举兵,同时又修书在镇江把守的刘光世,让他领兵来会。

    吕颐浩、张浚、张俊、刘光世、韩世忠保皇五虎的格局基本形成,接下来就是保皇派和苗刘集团的正面交锋和力量博弈了。

    见招拆招,就看谁更高明。

    苗刘升张浚的官,招张浚赴行在,本来对这样的伪命,张浚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不过张浚转念一想,局内人知道这是伪命,可天下的老百姓不知道这是伪命,诏书上那个朱红大章可不是假的。

    如果张浚置之不理,那在不知情的人眼里他就是抗旨不遵。

    他不能冒这个险,在两军对垒的紧要关头,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所以必须万分小心,不能行差踏错。

    张浚使出了拖字诀,他脑洞大开,居然派人去游说劝说苗刘。

    被张浚派去游说苗刘的人叫冯(车番),是个没有功名的布衣。

    不过这个冯(车番)学的是纵横家,自诩要做当代苏秦张仪,凭三寸不烂之舌建功立业,在平江府也算小有名气,嘴上功夫一流。

    冯(车番)倒也不含糊,张浚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时,他居然没有什么迟疑就欣然接受了,张浚不免因此高看他一眼,要知道眼下的杭州城是龙潭虎穴,搞不好小命就交待了。

    冯(车番)到了杭州,顺利地见到了苗傅和刘正彦,转交了张浚的书信,便开始发挥特长,滔滔不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