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其道煌煌 » 第二十四章 先生

第二十四章 先生

    “真好玩!”姜小槐闭着眼体会其中奥妙,不知不觉间竟飘出了院子上空,当他睁开眼时才觉不妙,惊骇还是冲昏了头脑,他一个倒栽葱就掉了下来,堪堪挂在了跟树枝上才免了皮肉之苦。

    “再来一次!?”和尚把他揪出了树杈子,他却问和尚道。

    和尚有些恼怒,一把就将他扔回来院中,这次接住他的是道士。

    如此一天下来,姜小槐就跟一只可怜的鸭子一般,被贼偷灌输了飞行术,道士填鸭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法术,和尚宣讲了似是而非的佛法,奸商卖给他一本秘籍,农夫养花扔给他一册百草谱。

    接下来的几个月姜小槐宛如一个上私塾的娃娃,准时准点,一刻也不能耽搁,鸡鸣而起,先是打坐修炼,然后练习各种法术,还要与重明肉体相搏,与宝儿斗法,还要借着吃饭的功夫研习百草谱录,一刻也不得闲。

    临了睡觉前庸医还要给他灌药施针药浴,每每此时姜小槐都泡在药汤子里呼呼大睡。有时候实在熬不住了,姜小槐就问这是为何,回答他的只有“时间紧迫”,不得不如此。

    “我还是个娃娃!”

    姜小槐有些感叹,痛并快乐着,修为也在不经意间有了增长,直到了这一日,当姜小槐从打坐中醒来,重明就将一个葫芦递给他,说道:“你是不是要给人还回去的?”

    姜小槐这才想起此时,已是耽搁了三月有余,他用眼神向正屋看了看,重明说道:“他们下山去了,特意交代了让你歇息一天!”

    姜小槐登时心中一松,忙不迭将葫芦接了过来,却发现葫芦里竟是满满当当,打开一闻,竟然是猴儿酒,便说道:“哥哥有心了!”

    重明却是不在乎道:“心不心的没意思,我只想尝尝玉髓的味道!”

    姜小槐呵呵一笑道:“我这就去找找,一准儿给你带回来!”

    说罢,姜小槐揣起葫芦来,脚下生风,人已飘出数丈外,忽然他回头看了重明一眼,冲他摆摆手,人已是消失在山林中。

    重明木讷地看着姜小槐消失的地方,呢喃着道:“谁给我好吃的,我就跟谁!”

    姜小槐也许是这些日子憋坏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便如同撒了欢的兔子,左蹦右窜,看着一切都是新鲜的。

    走了许久他才想起后山这么大,他该去如何找那老者,他不由呆立当场,望着没有尽头的大山只发呆。

    不得已登上一座山顶四下观瞧,但见林木森森,峰峦叠嶂,除了窜来窜去的生灵外,哪里有半点人的踪迹。

    他又攀上几个山头寻了半天也未见头绪,忽然心生一策来,他取出酒葫芦来安放身前,拈了个口诀打在葫芦之上。

    说也怪,那葫芦受了口诀竟然自己摇晃起来,晃三晃后竟然从葫芦口生出一丝青气来,那青气只有淡淡的一缕,仿佛风吹就散。

    姜小槐一喜,口中喷出一道法力来打在青气之上,青气受了法力加持顿时变得有了生气,飘飘摇摇围着葫芦直打转。

    “去!”姜小槐口中轻喝一声,又是一道法诀打出,那青气好似受了驱使一般竟然摇晃着向着东北方向而去。

    姜小槐赶忙收起葫芦入怀,将飞行法术施展开来紧跟而去。

    “这玄光术是好,只可惜自己修为太低了,不然,千百里外可见其人身影面容,岂不更好?”姜小槐这样想着,想起贼偷传授他此术法时的情形。

    “俗世用玄光术查人间百人百事,断风水阴阳,大能修士们却能凭借玄光术探查天庭地府,精灵鬼怪,更甚者晓过去知未来,当真是一门了不得的法术!”贼偷曾得意洋洋给他显摆道。

    “那你用来做什甚么?”姜小槐好奇问他。

    贼偷吱唔,老道却是骂道:“我们道家的法术都被你们这些心术不正的人败坏了!哼!”

    “天下法术千万种,岂能都是你们道家的?”贼偷不服,与老道拌起嘴来,一直从开天辟地辩论到绝地天通,又从三皇五帝争执到十八国分治天下。

    姜小槐只是乐呵,倒也听了不少上古奇闻,天道沧桑。

    再说那青气飘飘渺穿林过山,一直走了大半天才晃晃悠悠钻进了一处山坳里再也没出来。

    姜小槐立在山头上向下看,果然是个隐世的好去处,只见群山环绕间一处偌大平地雾气淡淡,依稀可见溪水潺潺,花草成荫,尤其是棋格子一般的农田,还有一间茅草屋更是显眼。

    一个身影正在田中劳作,仿佛已经觉察到有熟人来访,他拄着锄头向山上望来,并朝姜小槐所在的山头挥了挥手。

    姜小槐得了允许,一纵身便从山头跃下,数百丈的远近也不过眨眼便到。

    眼前站着一位老者,个头不高,头发胡须皆白,面色红润精神颇好,一身的粗布麻衣并不妨碍他的出尘之气。

    老者拍打着身上的尘土,跺了跺脚上的泥巴,两手拄着锄把笑呵呵道:“你终于来了!”

    姜小槐忙躬身行礼道:“小子耽搁了些时日,还望老先生勿怪!”

    “甚的怪不怪的,我左右也是没事!”老者回答道。

    “这是老先生的酒葫芦!”姜小槐双手奉上葫芦道:“多些先生那夜指点迷津!”

    “哦?”老者接过葫芦觉得沉甸甸,他拔开塞子皱着鼻子轻轻嗅了一下,顿时惊讶道:“是猴儿酒?”

    “正是!”姜小槐回答道。

    “嗯,好些年不曾尝过猴儿酒的滋味了,今日当浮一大白!”老者兴奋道,先让他进屋。

    屋子里摆设很简单,一床、一桌、一椅、一蒲团,还有就是满满一墙的书。

    姜小槐随手抽出一册来,是本道经,上书《太上黄庭》,略略翻开看了几眼,便就入了迷,粗读一遍,登时便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些时日没头没脑地修炼,又被六人填鸭子般学了许多东西,姜小槐虽然学了个七七八八,但终究不得其根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法术使出有模有样,只是觉得不得其奥妙所在。

    今日初识黄庭,心中大是震撼,究其理,明其源,悟其道,得其妙,自是将这生死轮回,修仙大道一一讲得通透。

    姜小槐心中惊喜,欢愉之情溢于言表,已是翻到了最后一页,他意犹未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脑海中反复着短短九十六句,字字如矶,句句似珠。

    忽然他就看到老者正端坐桌前举杯相邀,他忙将书册不舍地放回原处,躬身道:“小子无状,望先生责罚!”

    “责罚?你既不是我名下弟子,又非晚辈子侄,何罪之有?来来来,莫让老夫久等了!”老者哈哈一笑道。

    姜小槐落座,见坐上摆着野菜一盘,时蔬若干,便说道:“先生清苦!”

    老者与他干一杯,道:“甘之如饴!”

    姜小槐见老者用竹筷夹着三两根野菜入口,细细咀嚼,不急不缓,神态淡然,乐在其中,便也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

    谁料野菜入口甚是苦涩,而且粗糙难咽,不由看了一眼老者。

    老者哈哈一笑道:“是苦了些,习惯了就好!”

    姜小槐点头,忙奉一杯,问道:“先生缘何住在此荒山野岭,人迹不至之地?”

    “年纪大了就喜个耳根清净,种种田,听听雨雪之声,品茶小酌,何尝不是修行?”他顿了顿又道:“当然有客来亦是乐事!”

    “先生高洁!”姜小槐虽然不懂风花雪月,但听老者这般说,也知晓老者不是普通人了。

    “就是一块朽木待腐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高洁!无非是自在些罢了!”老者再浮一大白道。

    “我想…自由自在是最难的,尤其是当你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姜小槐心思沉重道。

    “哦?这也就是你那夜失了魂儿的原因?”老者问道。

    姜小槐点点头,喝了一口闷酒。

    “要么成王,要么成神?”老者好似无意说道。

    “哦?”姜小槐猛然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看着老者道:“先生如何知道的?”

    “呵呵,这不过是几乎所有人的想法,不奇怪,老夫当年也未曾幸免,哈哈!”老者自嘲道。

    姜小槐这才有所明悟,这句话不过是人人心中的执念,善恶好坏,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有做与不做的区别罢了。

    姜小槐举起酒碗恭敬道:“小子敬先生!”

    老者却是摇了摇葫芦笑道:“可惜,没酒了!你且等着,地瓜烧还是有的!”

    一晚上,一老一少不知喝掉多少酒,二人竟然抵足而眠,直到阳光穿透了山坳的薄雾。

    清晨的山坳中炊烟袅袅,雾气升腾,鸟雀啼鸣觅食,花香满眼满鼻,静谧随处可得,祥和遍地都是。

    好一处人间仙境,虽然它没有洞天福地的仙气淼淼,瑞霭重重,却胜在人间气息。

    老者在田地间劳作,就像一幅农耕山水,这山、这水、这屋、这田,老者无论出现在任何地方,姜小槐都觉得他就应该在那,老者好似与天地万物融在了一起,虽然姜小槐从他身上并未感觉到一丝丝的法力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