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维特根斯坦的山村 »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三章

    83

    打开项目管理统计表,比专利还要多,大致浏览了一下,一年有一百多个申报项目,且很多“项目”皆为专利的对应或延伸再延伸的项目,剩余的则为日常的检修维护工作改造、生产出的项目,比如:某台设备的检修换了一颗螺栓,包装成一个项目的话,可写成“一种×××紧固技术在×××设备中创新运用项目”、“×××新型材质紧固件的实践项目”、“×××太空技术在印染行业的实践项目”、“×××战略型耐腐蚀材料、技术的纺织领域的创新研究项目”……然后,将整个如半年的检修费用全部围绕着这颗螺栓来开展编写,什么创新型、技术优势,什么新增产值、利润,什么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什么村长指导的核心思想……还好没扯上对国家、民族、人类的贡献。

    至于申报材料中的具体内容,随便看几个就会发现,申报文本则是尽量往文件要求、流行称谓、当前政府舆论力推的方向上靠,而其中涉及的比如设备、材料等则是在现有设备、材料上进行反复删减、拼凑、组合在一起,甚至将隔壁企业的资料拿来为己所用,验收时怎么办呢?我在QQ上装作不经意地问了一句,而NL1、NL2、NL3、LY等则直接开口。

    “验收人员那么辛苦的,怎么能看得太多呢?走一走就行啊!”这声音听上去怪怪的。

    “东瞅瞅、西晃晃,兄弟单位去逛逛。”LY毕竟是LY。

    “现场宽来现场广,会议一开去不了。”不得不说,这是常态。

    “金钱是打开验收大门的钥匙,YL是破解密码的基地。”

    “每一次验收都是对YL文化一次很好的宣传、输出,事实证明YL文化是经得起检验。”

    “带他们去旁边企业去看看啥,反正大家都是项目共同体!”闻之大惊!

    ……

    经他们一番解释,我明白了,所谓验收,就是来企业会议室开个会,翻翻所谓验收资料,说一大堆不是废话的废话,彼此就这样消耗对方的时间,位高者以此来显示自己权力、地位的存在,位卑者以此来愚弄想当然被愚弄的莫须有者,其实彼此心知肚明。谁又知道谁是不是真糊涂,抑或“难得糊涂”挂满的世间聪明人太多,一张张精致的脸上涂鸦“难得糊涂”,以致板桥的兰草也为俗世所污,增值于YL似的悲哀,就如同维特根斯坦的笔墨现而今为山村所珍藏一样,与维特根斯坦及经历、文存、思想等无关,也许与面向未来的反考古而生产的故事有关。

    如果实在要看现场,就带人到现场绿化旁对着厂房内机器指指,意会一下。大约是同一个地方看的次数太多,相互都有些无下限似的下线了的尴尬,而YL的天眼下的逛逛也不是个味儿,要不就带到旁边的其它兄弟单位、企业去瞧瞧,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反正大家都是项目共同体——这是YL流行的说法,这也是他们骄傲的称呼,并且YL人为此“项目共同体”及延伸概念、称谓注册了一系列专利,项目生产基地上彼此都是同道中人,共同发展、战略协作帮助对方生产、制造、验收项目。据说这也是村长的地球村思想来源之一。

    正如YL人、安溪人所说,他们是在生产、包装项目,同一个项目改个项目名称反复申报。能如此聪明地利用仅有条件进行大规模项目生产、制造,每年申请到的费用便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战绩,这也是他们私下对外炫耀的资本话题、谈资。利益、价值、生存及以村长为中心的YL文化引领着,他们并不在乎自身是否真的存在过,也不在乎存在的过程中被赋予多少尊严,他们压根儿就不关心YL式的生存之外的一切,他们甚至不了解自己的生存之所在。在生命和道德判断之外,弄虚作假变得理所当然,或许这只是生产假象的假象,为难着语言的维度,这可说出吗?

    是啊!维特根斯坦,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真话呢?走在你曾走过的山村,走过你走过的路。在语言之中,你多么孤独,任凭假象演绎着一切虚妄之相;在语言之外,我们抵至沉默,世界如此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