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越之大周梦华 » 第十章 李邵堂的所谓天赋

第十章 李邵堂的所谓天赋

    “如何,三道题目都答对了吗,用了多久的时间?”天翼卫的一间宽敞衙房内,坐在进门右手的一位官员率先开口问了一句。此人所穿的官服与樊自权的官服图案、样式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此人的官服是红色,官帽上镶嵌着3颗玉饰。

    “启禀孙千户,李邵堂把三道题全答对了,至于这时间……我等办事不力,都还没有来得及计时,他便写出了答案,不过,卑职估计不超过三十吸。”刚才那位歪嘴官员低头回答,语气里更多的是兴奋,也有一些办事不力的歉意。

    “不超过三十吸?”孙千户疑惑地问。他听同僚说李邵堂很聪明,有一些破案的天赋,想来答对三道题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所用的时间不超过三十吸,这未免太夸张了,他自己当年回答类似的问题,用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

    “会,会武吗?”坐在孙千户对面的一名官员急切地问道。此人正是樊自权。

    “不会,我找人试过了,他一点武功都不会。”歪嘴官员朝着樊自权笑着说。

    “能在几个衙门的官差面前,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尸体便弄清死因,又能在三十吸之内答对三道题,此人确实有些天赋。”孙千户看向衙房内主位坐着的人说。

    “嗯,是块璞玉。再关几天,照例用一些案子的卷宗给他看。”主位坐着的人和颜悦色地说了一句。他的声音低沉和蔼,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无比信服。他头发白了一半,面部干净清瘦,五官深刻如雕,外貌俊朗有神,看上去很有魅力。

    此人便是少傅、大将军兼天翼卫都指挥使岳子航,当朝从一品大员,虽然没了军权,但依然是满朝文武都不敢小觑的人物。

    坐在他左手边的孙千户,名叫孙文泰,是天翼卫“十二太保”之一,也是百户樊自权的上司。歪嘴的官员,名叫韩兴国,同样是天翼卫百户,与樊自权一样同属于孙文泰的麾下。

    此后的几天里,李邵堂每日都会被带到之前那间房内,负责过堂的大人还是歪嘴官员韩兴国,偶尔樊自权也会出现。不过他们没有在让李邵堂回答之前类似的问题,而是每次都给他一些案子的卷宗,然后叫他分析案情。李邵堂每次分析完,他们都很兴奋,感觉回味无穷,深受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李邵堂发现,在古代也好,在现在他所处的时代也罢,破案的难度远比有监控等高科技手段的二十一世纪大多了,也难怪古代会有那么多冤假错案。历史上能够出现包拯、宋慈等断案入神的官员,也是当地那一方百姓的造化和福份了。

    这期间,李治颜一家人到处托关系打听。小姨夫韩玉打听到的消息是,李邵堂在天翼卫大牢,没有用刑,但也不知道天翼卫为什么抓他。

    二郎李邵正回到书院后,请他的老师张成出面打听,得到的消息也差不多。这位张成,是泰岳书院有名的老师,主讲治国之道,对李邵正也很看重,所以才肯出面打听,早年他与岳子航有些交情,后来岳子航担任天翼卫都指挥使,从此便很少往来。

    得知李邵堂被抓走的消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赵伊人的担心,一点也并不比李府的人少,每天都会过府来瞧一瞧,期盼着能见到李邵堂回到李府,但每次的失望地离开。

    李治颜听到各方的消息,都说自己的儿子李邵堂在天翼卫的大牢里并没有受苦,虽然心里很是疑惑,但是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惴惴不安。而张氏虽然嘴上说不关心,但是自己偶尔也会偷偷抹眼泪,毕竟李邵堂是她养大的孩子。

    某日,户部的一间衙房内,一个背影站在书桌后面,他朝书桌对面的人问道:

    “这么多天过去了,东西还没找到吗?”

    “大人,我们悄悄潜入李府找了好几次,也去了李世忠可能去过的地方找过,但是都一无所获。”书桌对面的人低头回禀。

    “李府的人是什么反应?”那位大人又开口问。

    “我们注意观察过,除了李世忠的死,让他们很悲痛,别的倒是没有什么,估计他们并没有察觉。”书桌对面的人回答。

    “平日里,衙门内哪些人与李世忠走得近些,也悄悄地查一下,不能漏掉这些人。”那位大人补充道。

    “放心吧,大人,我们会留意的。”书桌对面的人肯定地回答。

    “哎,但愿我们只是虚惊一场,这么大的事情,如果出了什么差池,你我都得掉脑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位大人叹了口气,然后转身说。

    “大人,还有一事很奇怪。”书桌对面的人说。

    “快说,何事?”那位大人问。

    “李世忠‘头七’当晚,天翼卫的人去了李府,然后带走了李家长子李邵堂,至今没有放出来。”书桌对面的人说。

    “天翼卫?带走了李家长子?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位大人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件事与他们有没有关联。

    “卑职托了些关系,打听到天翼卫抓李邵堂,与户部并无关系,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书桌对面的人说。

    “随时关注此事,一有消息立刻告诉我。哎,真是多事之秋啊,还是小心为上。”那位大人继续说。

    “卑职遵命。”书桌对面的人回了一句,然后离开了衙房。

    七月的最后一天,李邵堂已经被带进天翼卫大牢十几天了。这天清晨,幽暗的牢房内,一缕缕阳光照射进来,赶走了寒冷与黑暗,此刻的牢房是一天里最安静的时候。李邵堂从睡梦中醒来,挪到阳光下,感受着这难得的和煦与温暖。

    是的,他确实是从睡梦中醒来,在牢房里待了几天过后,李邵堂已经接受了这里的生活,既然一时半会不能出去,也只能好好待在里面了,反正一天除了看卷宗,帮助分析案情,也没什么值得害怕和担忧的事情。

    正当李邵堂惬意地享受晨光的时候,两个官差进入了大牢,径直走向李邵堂所在的牢房。

    “你小子,倒是享受上了,怎么,不想出去了?”说话的人李邵堂很熟悉,正是那天晚上,与同僚们把他押进天翼卫大牢的一位官差,人很机灵,小个子。

    “大哥,今儿怎么这么早?”李邵堂打趣地问。

    一回生二回熟,这十几天,他们天天见面,自然也熟络了些。

    “呵呵,别废话,起来,跟我们走吧。”机灵的小个子官差开口说。

    “起来,走。”另一个官差也说。

    “能否告知这是叫我干什么去啊,该不会又是看卷宗吧,我都快看吐血了,能不能换个玩法?”李邵堂无奈地说。

    “嘿你小子,是不是给你脸了,蹬鼻子上脸的。赶紧走,去了你就知道了。”机灵的小个子官差打开了牢房的铁门,用腰间的佩刀在铁门上敲击了几下。

    李邵堂也没有再和他们贫嘴,趁两个官差不注意,从裤裆里抽出一把干草丢在了地上,双手揉了揉腰,然后才走出牢房跟随官差离开了。

    李邵堂这次来到的,是另一间衙房,房间大小和房内陈设与之前那间基本一致。进入房间,第一眼看见的,同样是醒目的对联:“百死无悔精忠报国建功业,千斤重担惩奸除恶安社稷”。

    对面的桌案后面,坐着的正是樊自权,他面前的桌案上,依次摆着一顶帽子、一套衣服、一条腰带、一把腰刀、一块铜牌、一双鞋、一纸文书。

    “樊大人,请问韩兴国韩大人呢?今天这么早,又是什么案子?”李邵堂心里很纳闷,眼睛来回看着桌案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