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凉帝国崛起 » 第二十四章 迁都称帝 开钱庄

第二十四章 迁都称帝 开钱庄

    迁都虽然引起了极大反对,李勖力排众议,最终又一次一意孤行成功迁都姑臧。

    迁都姑臧,两个王朝官吏本来就人满为患太多了,还有很多官名相同的,朝中不稳。

    李勖觉得魏晋南北朝,这一套官制职位有不少部门职能定位不明确。有的一个低级部门出现两三个顶头上司,大家还可以借助官职弊端来逃避责任。

    于是采用三省六部制,虽然不少人的官位降低了,但是实权更多了一些。

    谁人心里没有一个皇帝梦,李勖此时手握武威郡、乐都郡、张掖郡、酒泉郡、西海郡、敦煌郡、高昌郡、鄯善郡八个郡。撤销了以前一个县变成一个郡的怪胎做法,恢复了东汉的郡县制,恢复大汉时期地图名称。

    公元439年十二月,李勖称帝建立了西凉帝国,并且建立三省六部制。前来祝贺的只有吐谷浑国和仇池小国以及一些部落。

    吐谷浑不得不来,以前他可没少欺负弱小的西凉国,仇池小国刚得罪北魏,想找一个靠山。两国送来了大量财物,西凉帝国毫不客气的都笑纳了。

    北魏和刘宋都已正统自居,强烈谴责了李勖称帝建立西凉帝国。

    北魏统一北方没多久,六镇占据了大多资源,所以一时拿西凉帝国没辙。刘宋根本不知道西凉帝国有什么不同,他觉得西凉帝国背叛了刘宋王朝。可是他比北魏更难出兵,到他们认为鸟不拉屎的西凉。

    两个当此最强的帝国只能谴责再次强烈谴责,于是命令本国文家大才发表檄文,声讨西凉帝国不忠不孝。

    可是当时文才最高的大才却因为五胡乱华都躲在西凉,西凉帝国不甘示弱,发动当代泰斗给予宣传反击。

    北魏、刘宋只是本国发表,也就本国中高层知道,百姓根本不知什么回事。西凉帝国可不一样,李勖命令打造出活字印刷术。

    印刷了宋繇、刘昞、索敞、常爽、江强、阴仲逵、段承根…称颂西凉帝国人民生活美满,抨击北魏异族占领中原,刘宋懦弱偏安一隅不知所谓云云。

    原本这些都是被北魏灭了悲凉得到的人才,但是李勖击碎了北魏的梦想。

    “北凉一倒,北魏吃饱”历史事件被李勖给打破碎了。

    刘宋一看,嘴炮打不赢,动武更不可能,被北魏拦得死死的,与西凉帝国就是隔着的,于是就算了不搞虚的了。

    北魏不一样,紧挨着西凉帝国的疆土。军事暂时因为国力不足不能打击,文斗又斗不过。于是想从物产丰富的中原,以经济炫富打击一下西凉帝国的子民信心。

    整个河西走廊给人感觉就是贫瘠荒凉地狭人稀,连崔浩这种神人都不知道河西走廊。驳倒李顺荒谬说的姑臧水草枯竭都是根据史书上所言。更何况北魏骄奢淫逸的鲜卑贵族,他们根本不懂也不会相信贫瘠的西北河西走廊能有多好。

    北魏鼓励北魏贵族大商贾经济入侵和财力渗透,吸引西凉帝国的百姓投靠卑微,没人了看你们怎么打仗。

    于是一场经济战在西凉北魏拉开了序幕,北魏1500万人口,西凉只有一百170万人口。李勖一看这架势,心想这不是送钱的金主吗。

    “户部尚书苏泽于,你为内藏库设立钱庄之事办得如何了。户部和内藏库尽量多储存黄金,别让北魏那些败家子拿去修佛庙。”

    李勖说道。

    “皇上,姑臧三个钱庄其中一个总钱庄、各郡治所各一个,总共十个钱庄。

    总钱庄发行十亿纸钱替代铜钱恐怕难以让百姓接受,铜钱贬值好歹它是铜的还可以保值卖钱,这纸币可就不行了不能保值。”

    不愧是天才经商头脑,连贬值想到了,觉得百姓不接受。

    “百姓大部分钱财都用于填饱肚子了,还有几个钱,这些纸制五铢钱发行给商贾、商队和达官贵人的用的。

    这个黄金就是用来保值五铢钱纸币用,可发行超过黄金三到四倍的纸币五铢钱。”

    李勖耐心的给苏泽于说道,要是苏泽于都不明白,那此时整个华夏都没几个人明白了。

    “这也成?”

    改制三省六部制后,苏泽于不仅是掌管国库的户部尚书,也是李勖内藏库的内藏库使。苏泽于视钱财日粪土,李勖自然用他管理内藏库。

    苏泽于更是惊奇,李勖的对于商贾之道简直就是一代宗师。苏泽于觉得兴旺一个家族商业产业易如反掌,但是搞一个国家,随手一番就可以得到五十亿钱。如今又让国库的钱财翻番数倍,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这确实不是李勖多能耐,只是借鉴宋元明清钱庄的钱庄,现代银行的结合而已。

    “一贯铜钱六斤多,一百贯钱就六百多斤,得用牛车拉。对于买卖的商队商贾十分不便,姑臧四通八达,不是酒泉酒泉一个通道城邑可比的。

    如果全国推广使用纸币的五铢钱,无论西凉北凉百姓都会十分抗拒的,他们不会接受。但是颁布西凉律法,纸币五铢钱仅供贵族、大商队、大商贾以及军中家属可以使用即可。

    钱庄也是如此,只帮贵族大商贾富豪存钱保管,不接老百姓的存钱,让他们先看着心急,等机会到了再放开百姓存钱保管业务。”

    李勖现在非常了解这些古人百姓,只要贵族富豪可以用的就是高人一等,肯定就是好的。就会上行下效,跟风起来。

    苏泽于一点就明白了,于是按照李勖意思去办。

    西凉帝国十个钱庄开展了存钱业务,由于李勖的西凉帝国之前信誉极好。又结识了大量的外来大商队,这些大商队几十头骆驼至上千头都有。一次交易几十万钱甚至上亿钱不等,除了以物换物还获得巨大的盈利的铜钱,一时也换不到同等数量的黄金白银。

    一千万钱就是一万贯,那可是三十二吨重量,需要一百头骆驼才能运输完,非常棘手。所以大量时间去兑换金银珠宝,太急了还会被坑。

    有了钱庄就方便了,把多余的钱存入钱庄。一年只需千分之二的保管费,这比情急之下购买高价的金银珠宝好多了方便多了。

    至于纸币更方便了,发放给官吏的俸禄,军队的俸禄,以及军中抚恤金,卸甲归田慰问金等等。发放的纸币五铢钱和一半铜钱,西凉帝国户部经营了大量国有商铺,可以随时到这些国有商铺购买日常所需。

    汉朝把百姓分为小家、中家和大家。小家是家财在3万钱以下,中家是4万至10钱以上至50万,大家不低于50万或100万钱以上,着要看当时的物价决定。

    因为五胡乱华以后,五铢钱贬值很严重。所以西凉帝国根据物价制定了小中大家,十万钱以下都是小家,五百万以下是中家,高于五百万是大家。

    而出任官吏要求家资得在二十万钱以上,对于家境贫寒的清廉之士寓意一定的照顾,只要求家资超过五万钱。

    汉朝这一招就是防止太穷的人当官,防止巨贪腐败的出现。

    所以很多想谋取官吏一职的人都会到钱庄存钱,表明自己不是太穷,不会是粮仓硕鼠。

    钱庄存钱和纸币五铢钱,在西凉帝国很快打开了局面,但是之前北凉的遗民对钱庄和纸币五铢钱很是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