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凉帝国崛起 » 第二十五章 西凉帝国时报

第二十五章 西凉帝国时报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监督在姑臧,经过百年经营,姑臧城人口达到二十八万。

    无论是前凉、后凉、南凉和北凉灭亡,城中百姓都不会有与城池共存亡的一丝念想,百姓都是谁强谁来我只做顺民就可以了。

    于是李勖把西宛城外夷牵到龙耆城,并且在龙耆城设立了西部都尉由谢尘担任。派去神机营三百人和三百北府军,一是是防止外夷反抗造反,二是防止吐谷浑和湟中水域鲜卑、羌、氐、胡威胁西凉帝国边疆。

    并且给西部都尉配备了三门火炮和三挺加特林机枪,两百枪手全部配备拉栓式步枪,并且配备了大量的弹药和物资。

    可见西凉帝国很是重视湟中水域,这里数个外夷族人,造反成了家常便饭。湟中水域羌族就是埋葬东汉的根源,所以李勖给谢尘特别指示。凡是杀害地方官造反的全部诛杀,不要俘虏浪费粮食,这些外族对他们越仁慈他们越会造反。

    …

    李宝和西域诸国联合打败了柔然可汗国,趁着西域诸国元气大伤之际,灭掉了焉耆国和龟兹国,并且收复了高昌郡和鄯善郡。

    西域其他诸国联合攻打李宝西征军,于是李勖派外夷敢死队去支援西征军,并且给李宝西征军提供了大量弹药和一挺加特林。

    派出一千新骑兵和北凉投降几千羽林军和精兵,奇袭西海郡以北的柔然可汗国部落。

    西凉帝国经过半年时间,以军事力量完全控制了姑臧城。通过政治联姻和八个北凉旧臣结亲,搞定政治平稳过度。

    剩下就是经济竞争了,李勖并不会直接以军力强抢,这样后患太多,又落下话柄给北魏借口。

    最重要的是又毕业了一批新式教育学员,加上姑臧城中的技艺精湛的工匠多,姑臧和酒泉的兵工厂定装铜子弹每月达到了六万发。

    所以西域和北伐同时进行,以及进入湟中这个是非之地。西凉帝国是有这个能力的,因为有了一百八十万人口的后勤支援。

    何况钱庄和纸币五铢钱给西凉帝国带来了巨大经济,西凉交易所保证金也存入了钱庄,用于放贷。

    西凉交易所也从酒泉郡迁来了姑臧,玩转了两三年老手,也得到了一些交易心得。赚了不少,甚至数倍十数倍,他们自然也跟着来新国都姑臧。

    姑臧原来的贵族和大商贾不知道这个如何投资,他们背后说酒泉郡新贵和大商贾就是土老冒,从心里面看不上酒泉新贵和大商贾。自然不会落后他人,于是也开始学习交易,形成一股强庄。

    因为此时姑臧已经有了西凉帝国时报,每一天都会有一些关于期货的最新消息和学习方法,吸引中家大家商贾之家进场博弈。

    …

    拓跋焘自从大败之后,从黄河渡口逃回了国都平城,研究了西凉新武器。这还是北凉之前与西凉在张掖郡交战时期的缴获的,只有燧发枪,献给了拓跋焘。

    拓跋焘试了几下,砰…砰…砰能把铁甲打穿,这下拓跋焘才知道这玩意不仅仅可以惊吓战马那么简单。一想起自己坐骑被击中惨死现在还有些后怕,所以很关心西凉帝国一切,尤其是西凉帝国时报,每天必看。

    “我大魏这么大一个帝国,人口是西凉十倍,为什么现在还办不了报馆。多派人抄写,也要把报馆办起来。”

    拓跋焘大声质问百官。

    “皇上,他们的报馆或许有别的法子。您看他们的时报的字都是一样的,我们大魏的时报字迹不一样。

    为了办大魏帝国时报,我们已经找了字写得好的书生数百人,每人每天抄写数份报纸。抄写歌颂大魏英雄事迹,百姓生活美满。可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一日发行上万份报纸。”

    侍中古弼说道。

    “你们看看,西凉的报纸多好看,字迹工整大小一致。今天说姑臧生活困苦百姓杨大牛,找到了一份搬运的事情做,可以养活一家人了,还得到大司农的鼓励,勤劳可以致富。

    明天又说生活水深火热的王大姐,丈夫战死,生活艰难扶养三个幼子。西凉丞相宋繇亲自送上抚血金,并且声称每年都有。供养她三个孩子长大,免费读书,还牵了红线促成她改嫁。这多好的宣传,得了民心军心。

    还不忘记这个王大姐可以继续生养,作出最后的贡献。保守估计这个王大姐还可以再生三个五个孩子,那可是二十年后壮劳力呀。

    我要的就是西凉这种点点滴滴融入百姓,和他们共享大魏成就的许多小事,你们怎么就写不出我要的感觉呢。

    而你们每天都在报纸里写什么大魏东征西讨,今天杀了多少人明天又抓了多少人,后天又彪炳我大败柔然,把我的将军士卒逐一夸了个遍。

    天天说些大话空话套话,这不是我要的,我拓跋焘一生勤俭,你们却给我带上高奢帽子。

    你们看看大魏的报纸,试问天下有几个百姓看得懂的,文字华而不实。”

    一帮朝臣都摸不透拓跋焘的雄心壮志,就是想不明白拓跋焘堂堂一个皇帝。怎么会喜欢看杨大牛和王大姐这种粗俗不堪的民间小事。

    西凉报纸懂一些字的就可以看懂,向一个故事,写的都是老百姓的话。拓跋焘喜欢,他要民族融合才能管理偌大的帝国。

    但是大魏的报纸,有些他看了都要琢磨一阵才明白。要知道拓跋焘也是从小名师指导,文采颇好都整得费劲,普通人怎么看。

    “皇上心意微臣已明白,以后你也会看到大魏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朝中重臣高允说道。

    于是很快大魏的报纸一改以往风格,以鸡毛蒜皮小事为主调。从大魏选来不少识字学子,总数达到了千人,每人每天需要抄写十多份报纸。终于赶上了西凉帝国时报的发行数量,学着西凉帝国送到全国各地。

    西凉帝国时报每天也就是一万份,留五千份,送给姑臧各个衙门机构部门,以及过往商队。其他五千份都通过驿站送到几个郡去,虽然晚一些时间知道。但是每天都有新的,他们可以从了解朝中政局变动。

    尤其这期货宣传厉害,现在又搞什么股市宣传,这个股市又是什么鬼?难道屁股和市场又有什么关系吗?

    在大家疑惑之时,西凉帝国上市了三支股票:玉门钢铁厂、居延泽盐厂、西凉公路司。三支西凉国有的优质股票上市,有了过山车的期货开头,西凉百姓见怪不怪。又是关乎钢铁、盐、路百姓都睁买。

    姑臧城中原来西凉籍的很多都买了,北凉新人大多不懂,随着股票慢慢上涨,北凉这才后悔赶紧去买。

    这一下拓跋焘又郁闷了,前面的期货还没整明白,这下又来了股市,干什么的,为什么姑臧甚至整个西凉都争着抢着去买几张纸。

    “从大魏派人了解一下他们的期货和股市股票。我大魏一年人头税就十几万万钱(十几亿),这还不算田地赋税、商业税、手工业税等等…”

    搞投资,他也算懂一点,但是不感兴趣。因为大臣都说这是奇技淫巧而已,会误国。但是他拓跋焘不蒸馒头争口气,西凉帝国战斗力远比北凉强太多了。

    北魏北有柔然南有刘宋,自己是夹心饼。十万大军都葬送黄河对岸,现在确实啃不动了西凉帝国。

    他决定通过中原肥沃土地,人口众多的优势,给予西凉帝国经济来个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