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凉帝国崛起 » 第二十八章 姑臧遇到了难题

第二十八章 姑臧遇到了难题

    ““河渭漕挽”之策与大汉初欺“都关中”。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时,“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正在准备着将都城建设于此;然而,未有声名的齐人娄敬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极力向高祖谏言,意图劝说刘邦改“都关中”。

    然而,在刘邦身边的“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勤上都洛阳”,众臣都认为“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仍坚持要在洛阳建都的想法。这时,谋士张良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在他看来,“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且“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而“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兼顾“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完全能够做到“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据此优势,倘若“诸侯安定”,可以“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积攒充足的物质财富;或遇“诸侯有变”,则能“顺流而下,足以委输”,直接将兵马、钱粮送抵战场前线;故“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经此一番权衡,使刘邦本人改变了最初想法,遂有“即日驾,西都关中”。”

    李勖说了一大段,刘邦择都改洛阳而定长安原因。

    “迁都姑臧西有酒泉、张掖两郡补给,南有金城郡乐都滋养、东有北地郡、安定郡黄河沿岸沃野千里大平原。

    姑臧是西出凉州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南西三路的枢纽。水草丰足,可以满足姑臧城中部分百姓所需。最重要的是北部是大沙漠,不仅是天然屏障,更有巨大湖泊潴野泽(青土湖),这才是巨大宝藏。

    定都姑臧已成定局,一些敦煌酒泉豪门望族要顾全大局。酒泉福禄城容不下数十万人的,西域南疆一两年将会纳入西凉版图。我们最大敌人是魏国和柔然,刘宋不过偏安一隅远离我们都小朝廷而已。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大汉五千万人强,还是一百七十多万的西凉帝国强。

    大汉朝廷拿不走的草原,我们西凉帝国凭什么可以轻松去拿。据我所知,拓跋焘在北地郡三县埋伏了两万精兵。”

    如今朝堂之上,西凉派半数官吏对于迁都还是耿耿于怀的。军政官吏衙门,豪门望族商贾富户都走了,房价土地价格大跌。毕竟他们在酒泉郡置办的土地房产缩水,又要在姑臧重新置办。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北魏的六镇造反,难以收拾。

    北凉派如同大城市看不上西凉派乡巴佬一样,觉得他们才是正统贵族。上行下效,就连姑臧普通百姓都是如此,看不上西凉从酒泉敦煌迁来的百姓。

    李勖迁都之前把北凉王室部族和西宛城迁走了十二万,从酒泉敦煌迁来官吏豪门望族商贾百姓十五万人。

    姑臧城人口三十一万人,西凉派和北凉派人口大致各半。北凉派以为西凉派除了当官豪门商贾以外的,其他百姓都是穷得揭不开锅。

    但是恰恰相反,三千新派技工收入。就是县令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

    这妥妥的一批高收入人群,一人带动一家五口,就是一万五千人达到中家以上收入。

    并且新派技工人才越来越多。

    还有一大批铁矿、钢铁厂、煤矿、油田、炼油、修路一批管理层点的家属。

    重大军功授爵士卒,以及立功的士卒也是高收入人群。

    还有一大批期民、股民新贵随着西凉崛起,经济一路上涨,也跟着捞了不少钱财。

    总之能迁来国都姑臧,非富即贵、要吗就是朝中郡中有人。李勖挑选一大批,自然也给自己朝中大臣和官吏带一些人自己人名额。

    “皇上声明,自古姑臧乃凉州军政中心。除了北部不足以外,东南西三面发展确实极佳,是军事商道咽喉要道。

    定都姑臧是西凉帝国由弱变强的重要转折。我皇圣明,西凉帝国万岁。”

    每一次朝堂之上右丞相宋繇总结,基本就等于大事已定。大家看着右丞相跟皇上意见相合,多说就无意了。

    李勖让大臣散朝,留下了工部尚书张显、工部侍郎彭远、兵部尚书李密、户部尚书苏泽于。

    “工部尚书张显,你派人从黄河修渠到潴野泽(青土湖)。建漕运从龙耆、临羌、安夷、破羌、允吾、金城、榆中、鹯阴、中卫(新增建)派人勘察疏浚,建立河道码头。

    兵部尚书李密,在黄河水运沿途码头渡口设立水驿,加大水兵训练,保护我们的水上运输通道。

    工部侍郎彭远,负责提供修建渠道疏浚治理黄河需要的大型工程机械。

    户部尚书苏泽于提供财力人力支持。”

    李勖决定提前启动黄河水路运输,因为国都姑臧城人口达到三十一万。表面看多出三万,比之前消耗不大。但是北凉时期的姑臧城粮食不足,穷苦的百姓有三分之一已经习惯一日两顿。

    西凉帝国迁都姑臧以后,依然实行粮食、食盐,粮票制、盐票制度。这可是牺牲了西凉帝国农民的利益,防止魏国的百姓占便宜。

    粮食和盐的补贴,顿时改善了姑臧一部分穷苦百姓拮据日子,姑臧北凉遗民也放开的吃了,粮食消耗顿时提高不少。

    拱卫姑臧的八县耕种技术还未得全面推广,畜牧养殖业也刚刚起步,姑臧的补给主要还是依靠酒泉郡和张掖郡补给。

    为了解决国都姑臧日常生活所需,一个月需要五万架次牛车、马车和驴车。不算姑臧手工业加工材料运输和商队过往停留的数量,姑臧超负荷的运转。

    国都姑臧城聚集了西凉帝国三分之二的财富,却享受不了整个西凉帝国丰富的物资。负责漕运户部自然先管吃饱穿暖物资,其他就依靠商贾商队互补了。

    河西走廊地域狭长,运输普通商品费用高。所以姑臧物价一直高高在上,高物价对于国都姑臧手工业发展十分不利。

    “皇上,放心,户部随时配合其他各部做好分内之事。”

    户部尚书苏泽于说道。

    “工部领旨。”

    工部很官方说了一句。

    “兵部必将保护好黄河沿岸商道通畅,西凉帝国火器在黄河占据巨大优势。”

    兵部尚书李密说道。

    “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你们去安排属下,尽快动工吧。

    户部尚书和工部侍郎留下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及时解决。”

    李勖说道。

    李密和张显离开了,各自去吩咐手下办事了。

    “皇上,还有何事。”

    苏泽于知道肯定是大事,他了解李勖,人越少,事越大。

    “户部尚书西凉帝国一年铁和钢产量多少。”

    李勖问道。

    “一年炼铁150万斤,炼钢10万斤。”

    苏泽于答道。

    “高炉冶炼和转炉炼钢法不是完成测试阶段了吗,炼铁炼钢为何产量还是那么低。”

    李勖说完盯着彭远问。

    “测试的是小型的,大型的高炉和转炉需要大量时间。建造这几个高炉和转炉,炼铁炼钢产量最少可以提升几十倍。”

    工部侍郎彭远解释道。

    “能上朝的朝臣中,就你们两位能听懂朕说的话。

    姑臧古城自建立以来,从未超过三十万人。虽然北凉时期达到二十八万超过前凉二十五万,但是大多百姓三顿变两顿,生活物资远不如前凉。

    从酒泉、敦煌迁来的大多都是富户,消费能力强。西凉帝国运输能力有限,许多物资依靠商贾商队供给姑臧,导致姑臧物价居高不下民怨极大。

    今天我带两位出去西北第一城的物价。”

    李勖说完和两人一起出了谦光殿,上了一辆早已准备好的大商贾豪华大马车。

    明暗都有不少神机宿卫营的人保护着。

    马车一路走着,走过繁华热闹大街,去过贫穷百姓的聚集地。一直到了傍晚,回到姑臧谦光殿偏殿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