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亲王下西洋 » 第14章云南的?

第14章云南的?

    “万恒志,快来!将孤的东西全部摆上。”朱高煦大手一挥,示意郑和等忙完眼前之事再叙。

    被堵住嘴的郑和也只能低声短叹一口,转身便与指挥几人抬着箱子的万恒志擦肩而过。

    “这图,给孤挂在这里!”

    “这球,给孤摆在这儿!”

    “咱“一帆风顺”的绿植!万恒志,你鸟毛的给咱小心点……”

    郑和依稀听到汉王在天元仓中指指点点,想着原本是自己的指挥舱回来可能面目全非,脚下的步伐不禁又快了几分。

    郑和一切心情都不在朱高煦的考虑范围内。

    “起帆喽!”

    艄夫们的呼喊声交相呼应,巨大的天元号缓缓航行间,浅蓝变成了深蓝,甲板上迎着海风的朱高煦心情越来越敞亮。

    改变历史了!

    他真的改变历史了!

    原来历史真的没有既定的轨迹,因为自己身份的不同,历史也能得到改变,有着这个结论,他往后真的什么都不用怕了。

    他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就会被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万恒志,你去看看玲珑那丫头,也不知道收拾出孤的房间没?

    你们王妃也是,非得给孤配个侍女出海,这大海是孤以后的战场,天天随身带着个侍女是怎么回事儿?”

    从刘家港出来还没多远,朱高煦就不由想起还在京城汉王府的王妃韦氏。

    身为朱元璋的孙子,其实也挺痛苦的,作为中华历史上唯二草根出身的大一统皇帝,这位“体贴”的恨不得将自己重孙的事情都给安排了。

    不说自家这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的字辈诗,就说他和他大哥朱高炽的婚事,都是当爷爷的朱元璋曾经亲手安排的。

    所幸,媳妇是有了,之前忙于争位的朱高煦却一直未有子嗣,倒也只是在这小一年间对这事儿忙碌了几分。

    等在海外安顿下来吧,找机会就把媳妇接过来!朱高煦心里暗暗说道,至少他对自己这位王妃还是十分接受的。

    洪武朝户部侍郎之女出身,容貌不凡,也乐意听他安排,要搁别人这么败家的送金豆子,估计早就进宫朝他娘告状了。

    不行!不行!

    朱高煦努力甩着脑袋将这个拖他后腿的念头甩出去,明明还没走出多远,怎么就开始想家了?

    看千帆竞跃,赏百舸争流!

    朱高煦左右看了看周围舰船,这才有豪情壮志从心底涌出。

    他不由开始思索,目前海是出了,但他现在似乎缺少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总后勤基地。

    该选哪里呢?

    舰队从刘家港起航,并不是直下西洋,宋元的远航经验告诉朱高煦——远航需好风。

    但什么是好风?

    应该就是信风,所以得在福建等风了,老航海人朱高煦默默推算了一下时间。

    既然还有时间,那么要不要去那个大岛看看呢,朱高煦纠结了起来。

    这一纠结,时间也就来到了傍晚,食过晚饭的朱高煦盯着天元舱内他曾在北平(元大都)找到的元代航海图,仔细的端详。

    “殿下,郑副使到了。”

    “他还真是非要说这事儿……”

    “殿下,要不咱把他赶走?”万恒志昂了昂骄傲的脑袋。

    “请进来,往后都是你撒野的地方,急什么?”朱高煦眼睛一瞪,万恒志便缩了缩脑袋。

    “是!”

    郑和来了,手上更是抱着一沓厚厚的册子。

    “殿下,货物、辎重、军械与下官之前统计相差过大,下官目前已经完全统出,请殿下过目。”郑和将清册放在朱高煦面前,说道。

    “说说吧!”

    “殿下,最紧要的船队辎重比预想多了两成!”

    得,胖子倒是仁义,我就领你这个情。

    朱高煦挑了挑眉毛。

    果然,他知道!郑和眼眶的肌肉微微耸动,他到此时才发觉曾经借汉王的力,是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情。

    船队上下近三万人,就真的没一人告诉过他,船队所载封存货物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而原本认为由自己组织的宝船舰队,在此时却让自己觉得无从着手。

    陛下啊,您还给我下旨,真真给我出了个天大的难题!

    郑和感慨之间,却是看到了朱高煦探寻的目光。

    “然后呢?”

    “殿下,根据下官的清点,这次的具体差异出现在农具、书籍、棉布、瓷器、丝绸、茶叶等用于与西洋诸国交换的货物上。

    其中,农具、书籍数量差异最多,足足少了九成,棉布的量也比预先少了五成,瓷器,丝绸,茶叶却是各多了三成还多。”

    “这不是好事儿?孤又不去西洋种地、教书,带这么多没用的东西干什么?”

    “殿下,依照下官的意思,宝船舰队应该在福州长乐重新补充物资再下西洋!”

    “哦?说说原因!”

    “殿下,奉皇上诏令: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

    如今没了农具、书籍,我如何教西洋诸民识君令,会君意,感君心,谢君恩呢?”

    郑和说的很隐晦,大致意思就是殿下你做的过了,这些我都是按照皇帝意思办的,你这样,我很难做啊!

    这就要拿我老子压我了?

    朱高煦炯炯看着郑和。

    郑和被朱高煦看的有些发毛,他觉得自己的话说的没错啊,更过分的还没说呢。

    皇帝还给了他出使的整体方针,那就是:祗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朱棣的话说白点就是:老郑,咱不是让你去打仗的,是去把咱的王道、仁德带给南洋诸国,只要听咱的话,当咱的小老弟,我们就没什么矛盾。

    但朱高煦呢,却在这次最新清点的军械中,加入他想都没敢想过的东西,永乐二年制火铳两千支。

    作为朱棣的心腹太监之一,郑和太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这是朱棣一直秘而不发的一项研究,主要应对的敌人就是北方的瓦剌、鞑靼二部。

    火器克骑兵,这是朱棣的想法之一。

    但现在,这项秘密出现在了汉王的手里。

    是他皇上对他的信任?还是皇上让他去打海上诸国啊?

    郑和忍不住揣测,更多的,却是脑子有些乱。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郑副使是云南人?”朱高煦收回了目光,问了个出乎预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