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亲王下西洋 » 第55章挂三国相印、帅印

第55章挂三国相印、帅印

    “殿下……”

    郑和虽然之前心中满是怀疑,但真正到了汉王摊牌的时候,心更是不免砰砰狂跳,也就仅仅吐出两字便说不下去了。

    更有,汉王此时做派,就如同靖难之前燕王回府时,告诉他“孤要反了”,这个消息时一般。

    让人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这么说也太过绝对,他还有一条路!

    郑和轻扫一眼汉王身边静静伫立,但浑身散发杀气的万恒志与易凤山。

    汉王的话还在继续……

    “孤没有骗你,现已查明,安南火器乃是安南国自身发展所致,与建文没有一丝干系!”

    “殿下!此事不是已经上报陛下?安南与大明,仅一山之隔……”

    看似两人在说建文,实质上,这是一次依仗背后势力的交锋。

    汉王仅代表自己,而郑和背后则是永乐皇帝。

    朱高煦笑着拍了拍郑和的肩头:“所以啊,孤才得与郑副使商议这善后事宜,免得有人说孤欺君!郑副使,孤这里有一建文旧物,由你递交给陛下,言明建文已从安南逃窜可好啊?”

    朱高煦身旁,天元卫指挥使易凤山向前一步,随着微风,原本盖于琢盘之上的红色丝绸静静滑落,一件僧袍四方,整整齐齐叠于琢盘之上。

    “殿下,这……”

    郑和听懂了,汉王不想背负欺君之名,转而想让他背负。

    如今的大明,有两本小说风靡,一为《三国演义》,二为《水浒》,借其二中林冲上梁山一回来说,如今就是【汉王升龙施号令,郑和安南上宝船】。

    这一回,他郑和得纳投名状,才算能真正进入这个已经完全宣誓效忠汉王的宝船舰队之中。

    “易指挥使啊,孤那封呈给陛下的战报,你起草好了吧?”

    “永乐三年九月,汉王使西洋至占城,偶遇安南王遗太子天平,闻安南胡朝乃犯上作乱,大惊!召占城、澜沧二国共同伐安南,安南大败,汉王请陛下恢复安南陈氏正统。

    此一役,安南国军备大溃,宝船舰队战死197人,伤872人。城破之后,副使副使郑和代汉王巡街以正升龙城视听,惨遭胡党残余黑手!”

    郑和越听,头埋的越低。

    “郑副使,你听到了吧,这次的战报,宝船舰队死197人还是196人,便在你一念之间啊!”

    朱高煦想通了,原本用郑和只是图个七下西洋的吉利,但一路走来,人是用的顺手了,只是这人的想法也太过迂腐,天天想着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他心里,大航海还真不需要这样的和平使者,再者远航一事,他已经基本理清思路,有他的本事,舰队就有着方向。

    郑和?

    若是归附还好,给他许一分富贵,若是不归附,杀了吧!

    他朱高煦从来不做再一再二不再三的事儿,他对人才的容忍度,只有两次!

    或许今天之后,世上就只有史书中记载的宝船舰队副使郑和,而再无赫赫有名的三宝太监郑和。

    “咕嘟!”

    郑和喉咙吞下并不存在的口水,耳边既没有听到宝刀出鞘的“锵锵”之音,也没有听到火枪出膛的“砰砰”之噪,只是在万恒志与易凤山的平静之中,觉一刀一枪已经抵在后背。

    “易指挥使?”郑和轻声喊道。

    “郑副使,殿下刚刚已与我明言,天元卫于宝船舰队,不止是仪仗卫。率领福建海商之事有一,便有二,有二便有三。安南事毕后,我天元卫一人抵一卫,一卫也仅一人!向南收占城、向西攻澜沧,建文僧衣在此,殿下恐建文已于西方入庙为僧,我等当为陛下排忧解难,继续为陛下寻找建文迷踪!”

    好一个寻建文!

    也好一个一人抵一卫!

    明初一卫,有五千六百人,设左、右、中、前、后五個千户所。其中宝船天元卫最为特殊,一卫之下,仅有四个百户,总计四百八十人。

    一人抵一卫?

    郑和似乎预见了未来安南国的群兵黩武……

    “殿下,下官……”

    “郑副使,陛下在世、大哥在世,孤可能这辈子都回不去大明了!”朱高煦没再看郑和,而是目光朝向大明,躬身一礼。

    “殿下,这是何故?”

    “郑副使,如今孤同你,也不讲虚言,从京城离开之时,孤曾与陛下言:此生不找到建文,誓不回朝。

    原本孤得到密报,建文就在安南,但如此升龙城破,孤将这里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找到建文,为了避免陛下震怒,只得由副使向陛下上报建文遗踪。好让孤继续率舰远行,寻觅建文踪影!”

    这就算是给郑和一个台阶了!

    郑和是聪明人,知道汉王这假到不能再假的话满是漏洞,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殿下,下官愿为陛下报捷,此次安南之行,已找到建文踪迹,舰队不日将再次西行,寻觅建文迷踪。”

    倒也上道!

    朱高煦的嘴角上翘,轻声说道:“也好,此事劳烦郑副使了!快去给王副使传信吧,占城、澜沧也该罢手了!”

    “是,殿下!”

    郑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从大越宫后退而出。

    “殿下!”

    “说!”

    “卑下不明白,殿下为何如此看重郑副使?”易凤山其实已经向着朱高煦宣誓了效忠,他不明白,郑和到底有什么好,能让朱高煦如此看重。

    “此人啊,是安南王“陈天平”的假父。”

    在攻占安南,朱高煦彻底掌控安南陈氏之后,他其实已经觉得有了资本。

    他不想在皇家赌所谓的亲情,便也就将郑和当做了舰队最后一道与朱棣联系的渠道,先放在身边罢了。在朱高煦占领安南升龙城的第二天。

    陈天平的政令便从升龙城奔向安南四处:

    【易凤山,任安南国镇国大将军,统帅安南兵马。】

    【郑和,任安南国左相,总领安南政令事物。】

    【升龙城更命河内城。】

    也就在这一天,占城王、澜沧王突然遭到安南胡氏叛军偷袭营帐,二王皆薨。

    对此,汉王仅仅在大越宫说了一句话:“人没,事儿就好啊!”

    “王景宏,传令下去:易凤山挂三国帅印,消灭占城、澜沧二国不服之军。郑和挂三国相印,攻占二国王都之时,择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