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封神始末之十二金仙 » 第11章 伏羲传八卦

第11章 伏羲传八卦

    话说燃灯道人来到火云洞附近,降落云头,稍作休整。

    此处巨镇东南,中天胜岳。芙蓉峰龙耸,紫盖岭巍峨。云生八处,雾起四方,屈曲苍松,挺生秀柏。几树桃梅花正放,满山瑶草色皆舒。幽鸟如诉语,驯鹿近人行。(引自《封神演义》)

    见一童子走出洞府,燃灯上前说道:“小道兄,我乃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奉玄都洞八景宫太上老君之命,前来拜访三位圣皇。烦请通报。”童子说:“我认得你,以前来过。请在此稍候,我进去禀报。”童子转身进去,少时出来:“三位皇爷请你进去。”

    燃灯跟着童子进入洞府,来到火云宫,见到三位圣人。当中一位,顶生二角的是天皇伏羲。左边一位,披叶盖肩,腰围虎豹之皮,是为第一代炎帝,地皇神农氏。右边一位,身穿帝服的,乃是华夏首领,九州共主,人皇轩辕黄帝。

    燃灯道人上前行礼:“燃灯拜见三位圣皇。”伏羲说:“免礼。赐座。”童子搬来根雕木墩。燃灯谢过,在一旁坐下。伏羲问:“你从何而来?”燃灯说:“我奉玄都洞八景宫太上老君差遣,前来拜见三位圣皇。”黄帝对伏羲说:“在我悟道之前,曾得老君指点。”伏羲道:“我亦久闻太上老君之名,始终无缘相见。”

    黄帝问:“上次托你打听广成子,可有消息?”燃灯说:“有。广成子道友已加入阐教,如今在昆仑山玉虚宫,跟随元始天尊修行玄门道法。我途经昆仑山来时,他还托我问候人皇。”黄帝说:“广成子这般得道者也远去投奔。玉虚宫阐教果然是玄门正宗。”

    伏羲也轻轻点头,问:“老君遣你来所为何事?”燃灯说:“太上师尊乃玄门之长,精通太极、两仪、四象之理,听闻圣皇研有八卦,甚为好奇,特遣我来,代向圣皇求教八卦之事。”

    伏羲说:“八卦乃我在天水据河图所创,后与神农皇弟一同改进,又完善不少。我正欲传至人间,苦于身边没有人手。今日你来,正好带去告与老君。请他再做精研,令玄门弟子散播天下,造福万民。”

    燃灯起身行礼:“圣皇心系苍生,实乃万民之福。燃灯代天下万民谢过圣皇,定不负圣皇所托。”“如此甚好。两位皇弟稍坐,我去去就来。”伏羲起身离座,带燃灯走出火云宫。

    在石桌旁坐下,伏羲吩咐童子:“摆出八卦。”童子从石桌下取出木盒,揭开盖子,拿起里面的玉石条块,一根根摆到桌面。玉石条块有长有短,晶莹剔透。八面围成一圈,八组间隔摆放。每组三行平行相对,长者单条占一行,短者两条占一行,中间略有间隔。

    摆放完毕,童子退到一旁。伏羲说:“这便是八卦图样。”燃灯注目看着,惊叹道:“这八处相邻相似,却又各不相同。”伏羲点头:“你所言不错。这八处,每一行为一爻(yáo),每三爻为一卦。三爻变化,共有八种卦象,总称八卦。”

    燃灯问:“这其中或长或短,有何规律?”伏羲说:“这里面蕴藏阴阳变化、自然之理。一长连占是为阳,两短相接是为阴。三爻或阴或阳,上下组合,得八种不同卦象,分别为乾、兑(duì)、离、震、巽(xùn)、坎、艮(gèn)、坤。”燃灯仔细观察良久,点了点头:“还请圣皇详解。”

    伏羲说:“三爻自内而外,为初,为中,为末,或缺或满,有断有连。八卦之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缺,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八卦之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三阳与坤三阴一对,坎中满与离中虚一对,震初阳与巽初阴一对,艮末阳与兑末阴一对。八卦之寓,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定位;艮为山,兑为泽,山泽通气;震为雷,巽为风,雷风相薄;坎为水,离为火,水火不相射。”

    燃灯惊叹道:“八卦之理果然玄妙。弟子愚钝,恐一时不能全记。”伏羲说:“我有八卦图稍后交付与你,带给老君。你只需通晓其中要义便可。”“多谢圣皇。”燃灯又开始仔细研读。每有疑惑,伏羲便给他详细解说。不到半个时辰,燃灯已大概掌握。

    伏羲让童子取来八卦详图,交给燃灯。燃灯再三拜谢,又随伏羲进入火云宫,拜别神农与黄帝,方才告辞离去。

    燃灯回到玄都峰,直入八景宫。太上老君正在沉思,见燃灯进来,忙问:“怎么样?”燃灯说:“幸不辱命。”遂把八卦图呈与老君。老君马上铺开研读,偶尔找燃灯询问。

    后来,太上老君根据燃灯带回的八卦图,结合自己对太极、两仪多年思悟,制成太极两仪八卦图。并与金木水火土五行、东南西北四方结合,重排八卦位序。依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之序,定东震、西兑、南离、北坎之位,绘出建造八卦台、八卦炉以及摆列八卦阵形之图纸,在玄门三教中流传。太上老君亦不忘伏羲所托,通过三教弟子将八卦传至人间。

    后来,西周文王姬昌因言语冒犯被殷商纣王囚禁羑里(yǒulǐ),七年间每日闭门不出,独自研读洛书,推演伏羲八卦,渐亦悟出其中玄妙,重排八卦位序,竟与太上老君所排序位暗合。

    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共同流传后世。世人将伏羲在天水据河图原创之八卦称为“先天八卦”,将周文王在羑里据洛书重排之八卦称为“后天八卦”。

    姬昌又将八卦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重为三百八十四爻,内按阴阳消息之机,依周天划度之妙,后为“周易”,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