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逍遥王 » 第三十二章 佛曰:不可说

第三十二章 佛曰:不可说

    “二哥儿,你就别卖关子了,你说的这上层逻辑和底层逻辑,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朱高炽见朱棣有要发火的迹象,忙打圆场道。

    朱高煦摸了摸鼻子,道:“上层逻辑讲心术、权谋、手段,可算帝王术,用以牧民。底层逻辑讲公平、正义、礼仪,为被执者、被牧者。”

    “二者之间,犹如夏虫不可语冰。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其理亦然。”

    “而就因为这样的上层逻辑和底层逻辑,导致了国民无对国之忠诚。若国民无对国之忠诚,那此国被取而代之,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就拿辫子国举个例子,其国被西方列强入侵之时,有四万万人口,可西方列强仅仅一万人的队伍,就敢去打紫禁城,那些个底层百姓们,纷纷箪食壶浆,像迎王师一般,将他们迎了进去。有引路的,有帮忙打探辫子军动向的,有帮着扶攻城梯的......”

    “要知道,那些西方列强,可是异族。蓝眼睛、高鼻梁、白皮肤,一身的狐臭味儿,与我们国人完全不同。”

    “可为什么,他们会帮着敌军打自己的辫子国呢?”

    “因为他们长期受压迫,吃不饱穿不暖,根本看不到希望。而西方列强,可以给他们一口吃的。”

    “说到这儿,儿臣斗胆问父皇一句,这是上层的问题,还是底层的问题?”

    朱棣坐在文华殿的龙椅上,陷入了沉思。

    一旁负责记录的朱高炽,闻言也有些迷茫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自古至今,君王所学,就是朱高煦所谓的上层逻辑。

    底层平民,也一直是在遵从底层逻辑。

    没毛病啊?

    听朱高煦“讲课”一个多月,朱棣父子俩也接触了一些所谓的新思想、新理论,也曾提出疑问,可从未有如今天这般,如此深入剖析根本问题。

    就好比,一个人走路,不管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那都是本能、习惯,谁还会去思考,这个迈左脚还是迈右脚,到底有啥讲究?

    若真有人思考了,那大概是闲的。

    牛顿很忙,没空被苹果砸,那个“被苹果砸了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不过是书里骗小孩儿玩儿的。当然,可能至今很多大小孩儿,还在信。

    又好比,主人对正在拉磨的驴说:“你真伟大,没了你,大家只能吃粗粮。”驴呵呵傻笑,拉磨更勤快了。

    晚上,主人全家一边吃着驴磨的粮食,一边教育小孩,可不能像驴一样,一辈子围着磨盘转,长大了千万别学它。

    驴呢,晚上拉完磨回家,还得跟小驴说,快快长大吧,爸爸教你拉磨,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呢!

    主人吃粮,驴拉磨,都已经化为本能,他们不会思考,自己这样想,有什么问题。

    因为本就该这样!

    “弘扬公理与正义,有错吗?”朱高炽终于似乎抓住了一个漏洞,反问朱高煦。

    朱高煦微微一笑,看向好大哥:“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么问题来了,古往今来的法,是谁定的?为何而定?又用来约束谁?”

    朱高炽又陷入思考,朱棣却提出一个敏感的问题:“你所言上层逻辑,讲什么?”

    “上层逻辑,讲究恩威并施。一味施恩,那容易滋生骄纵;一味施威,那便如商纣、隋炀。可历朝历代,开国君主基本都能做到,然数代之后,各方面因素交织之下,恐怕就做不到了。甚至,有些即便是想做,也做不到。”朱高煦看向自家便宜老爹,一如当初模样。

    “可有解决之道?”

    朱棣又一次问出了同样的问题,可他知道,对于管杀不管埋的朱高煦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仍然如往常一般,得不到正面回应。

    这一个多月以来,他算是真的看明白了,这个儿子,已然彻头彻尾的改变,如今胸无大志、只想躺平。

    不过这一次,他倒有些理解朱高煦了。因为刚刚朱高煦提出的问题,他也不好回答。

    果然,朱高煦嘿嘿一笑:“父皇,儿臣愚笨,解决之道怕是没有。”

    朱棣叹了口气,看来,有必要将这文华殿中参与讨论的人数,扩充一下了。

    每次都弄得这么不上不下的,很难受啊!

    “不过嘛,儿臣这里倒是有个提议。就如同儿臣前些日子对大哥说的一般,将这个饼做大,一直做大,那么问题暴露的应该就会晚许多。”

    “而且呢,还有一点,那就是异族。若将一些问题转嫁到如倭国一般的异族之上,那我们自身的问题,也会少很多。若取倭国之金矿、银矿,充实大明之府库,则百姓皆富,底层逻辑得到满足,那上层逻辑就不会崩。”

    “这个世界很大,如儿臣所言之美洲,玉麦、红薯、土豆等作物的种子,原产地大多在那里。美洲有一地,也称拉丁美洲,那里铁矿石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两成以上,铜矿蕴藏量占世界储量的四成以上......”

    “如今的美洲,尚未开化。我大明以极少的付出,就可获得极丰富的回报。”

    “当然,除了倭国之外,其他大洲,儿臣还是建议互通有无。”

    朱棣轻咳一声,道:“前日有江浙一代的奏折,说海上倭寇,时有寻衅......”

    “撮尔小国,竟敢犯我大明,虽远必诛!”朱高煦一听这个,激动的一拍椅子。

    朱棣眉毛抖了抖,摆了摆手,没有接朱高煦的话茬。

    他算是看出来了,除非是提到打倭国,朱高煦还能支棱一下,其他时候,就是一条一心只想混吃等死的咸鱼。

    有点儿追求就好,所以这倭国,不急着打。

    “红薯的种子,锦衣卫已然在安南找到。”朱棣不咸不淡说了句没营养的话。

    当然,朱棣没说的是,派锦衣卫到安南查找红薯的时候,锦衣卫顺便还带回来一个消息,安南国相黎季犛杀其主自称太上皇,大明这边误信安南王陈氏嗣绝,封黎季犛为王,可故安南王之孙陈天平仍在。朱棣很生气,遣使责之。

    朱高煦无奈,这皇帝老爹算是摸准了他的命门,老是拿灭倭这事儿吊着他。

    坏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