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支教三年,你告诉我这是大明? » 第22章 先生有没有可能来自天上

第22章 先生有没有可能来自天上

    “这不是向先生请教拼音来吗?”

    刘伯温俯身作揖,把两个儿子的作业本,拿了过来。

    “这拼音看似用处不大,可却把繁琐的汉字简化到了极致,一个老人,只要认识二十多个字母,就不会读错字,而且易于传播,刻在书上,有些穷苦孩子,就不用为了一个字的读音,而拜访名师。”

    刘伯温感叹道。

    初听,他没有啥感觉,回去越想,越觉得拼音的恐怖。

    有了拼音,三年,大明不说半数书生,可让人人都识字,却问题不大。

    普及开来,就相当于,把整个大明国运拔高一截啊。

    李伟放下手上的岩块,笑道:“你们还是低估了拼音,有了拼音可以查字典,还有……”

    李伟把自己的电脑放在桌上。

    “这上面,就是拼音,对于汉字来说,有了拼音,就相当于老虎有了翅膀,如虎添翼。”

    刘伯温有些懵。

    字典如何跟拼音联系起来?

    看到电脑,不禁想起电脑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心痒难耐。

    怎么就没电了呢?

    未来是谁要杀他?

    朱元璋微微点头,他也是为了拼音而来,这拼音确实有用,当初要有拼音,他学习认字,也不会那么辛苦,繁琐了。

    以后得跟紧先生的脚步,不然一不小心就错过,重要内容。

    朱棣悄默默溜进来。

    朱元璋眉头紧皱:“老四,你也是来找先生学习拼音?”

    朱棣挠头,疑惑:“啥拼音,我找先生学明史的。”

    原本要走的刘伯温等人,顿时来了精神,自从把李伟问烦后,他们就不敢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反而朱棣,成了李伟心中的明粉,与李伟打作一团,睡在一张床上。

    李善长、徐达等人来了后,也装模作样,过滤粗盐。

    蓝玉毛手毛脚,假装读起拼音。

    朱棣把拎着的两瓶酒放在桌上。

    李伟摇头:“我可不喝酒,这东西乱人心志。”

    李伟躺在长椅上,翻阅着班里的小朋友默写的拼音,微微点头。

    字写得很认真。

    朱棣搬了一个小马扎,坐在李伟旁边。

    李伟:“上回,说到明成祖,把大明京都,从应天府,搬到顺天府……”

    朱元璋目光微冷。

    这明成祖,不仅造反,连南京,龙起之地都不要了。

    朱棣浑身一个激灵。

    朱棣连忙挥手:“先生,这个别说了,你说过了。”

    老爹,正在寻找明成祖何人?

    要是被朱元璋知道,是他造反,他能被吊起来打!

    李伟:“……”

    刘伯温:“这明成祖,为何要迁都,又为何叫顺天府,后世子孙,就没想到把首都迁回来吗?”

    李伟白了一眼朱棣。

    李伟:“明成祖拨乱反正后……”

    朱元璋一口老痰,憋在心头,差点没把自己憋死,什么叫拨乱反正?

    明成祖才是反贼好不好?

    李伟:“明成祖觉得自己成为皇帝,跟太祖一样,是应天之意,顺应天道,就把封地改为顺天府。”

    刘伯温:“顺天府,叫啥名?”

    李伟:“北京吧?”

    刘伯温:“在明朝时,叫啥?”

    朱元璋也是脸期待。

    知道封地,就知道是哪个不肖子孙了,就可以消灭于萌芽之中了。

    李伟一脸幽怨地看着刘伯温,脸上赤裸裸写着三个字。

    找茬呢?

    鬼知道几百年前,北京叫啥名!

    能知道顺天府,还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乾隆那句话。

    【“传顺天府尹,把顺天府尹拉出去砍了”】

    朱棣内心打颤。

    还好,还好……

    朱棣拍着胸膛,看向刘伯温:“你们能不能好好听先生讲,别老是打岔!”

    朱元璋扫过刘伯温。

    刘伯温急忙闭上嘴巴,给李伟倒了一杯水,道歉:“先生莫怪。”

    李伟挥手:“你们,算了,明成祖的封地在顺天府,势力全在顺天府,把首都设在顺天府合情合理的。”

    刘伯温微微点头。

    从李伟的话中,他能确定一点,这明成祖,必是朱元璋要封王的是个儿子之一。

    李伟:“至于后世子孙,为什么没有迁回应天府,我记得明成祖儿子尝试过,明成祖的儿子在应天府长大,与朱元璋关系亲近,一直想把首都迁回去。”

    朱元璋听到爱孙,想回去心中怒意,稍缓。

    李伟叹了口气。

    “遗憾的是,这人不争气,继位不到一个月,就死了,迁都迁到一半,就搁置了,其余皇帝碍于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且都顺天府长大,对应天府,没啥感情,应天府就慢慢被忘记了。”

    朱棣心中一惊。

    他儿子,继位一个月就死了?

    这……改天得找先生看看,问问具体原因。

    朱元璋身体微颤,儿子死,孙子也英年早逝?

    朱元璋眼微红。

    刘伯温:“这祖训,天子守国门,与迁都有什么关系?”

    李伟感慨:“明成祖封地在国门,有镇守边疆之责任,世子孙哪有脸逃,大明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宁死,都没有乞降,做到了死社稷。”

    刘伯温微微点头,却想到了一个被搁置,众臣争论了好久的事。

    “先生,你觉得,明太祖,封十王,令十子,镇守边疆如何?”

    李善长、蓝玉放下手中的活计,也看了过来。

    从刚才李伟所述。

    他们觉得,李伟应该是反对封赏十王的,毕竟有封地,有兵权的王,相当于国中之国了,后封赏后裔,迟早有一天会把大明涨破。

    朱元璋威势愈重,他们不敢多言,今日想借助李伟,向朱元璋陈述一下封王的利弊。

    毕竟有明成祖谋反,在前。

    他们觉得,这李伟怎么也该是站在他们这边。

    李伟抬头看向刘伯温:“你觉得呢?”

    刘伯温懵了:“这……”

    他敢说,朱元璋就敢砍!

    刘伯温躬身:“我愚见,想听一下先生的高见。”

    李伟挥手,摇头。

    “回吧,我想睡会儿。”

    刘伯温苦笑,无奈离开。

    李伟拿出一个自制的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改着,仔细浏览着每一个学生的姓名,没有发现三个月前,那对兄妹。

    李伟叹了口气。

    拿出手机。

    电量剩余5%。

    本来也没有充多少电。

    要是曾经,哪怕只有一丝电,他也会打开游戏,玩一把。

    可今天,他是真的玩不下去了。

    易子而食!

    那恐怖的场景,时刻腐蚀着他的心!

    李伟打开相册,看着相册中衣衫褴褛,拿着碗,穿着麻布七八岁的小男孩,还有那个眼神清澈呆萌,天真,苦楚的小女孩。

    泪水不禁从眼角滑落。

    “真死了吗?”

    李伟抽泣。

    “别是被吃了呀,呜、呜、呜……”

    李伟哭了。

    这边。

    刘伯温跟在朱元璋身后,走出学堂:“上位,你说先生有没有可能不是来自未来,而是来自天上?”

    刘伯温指了指天。

    朱元璋停下脚步。

    刘伯温:“我观先生,一直向天看,嘴里念叨着,天上怎么没有信号,没有回复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