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一百八十四章·军工爵的弊端

第一百八十四章·军工爵的弊端

    章恪收到来信,他的父亲在信中告诉他,作为臣子是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君主的。

    对于姬龄生出的王者之心,他的父亲对章恪言及这是大周兴盛的开始,相比其他受教育而衍生出的王者,姬龄能够在危难、挫折中自行悟出王者之道,这比建起巍峨的宫殿,修筑壮丽的宗庙更加难得。

    有关于姬龄写的新句和言行,章恪要把记录好,以待来日录入史书中。

    既然父亲这样说了,章恪也不好违背父命,唯有牢记父亲的嘱托,好好辅佐少主。

    姬龄回到卫国的消息,并不能瞒过有心之人,虽说卫君不能对姬龄做些什么,可两人在名义上仍是君臣,只要卫灵公下了君命,姬龄也只能遵从。

    但奇怪的是,卫灵公并没有找姬龄的麻烦,反而是下旨册封姬龄为垣邑大夫,领五县之地作为领民。

    卫灵公赐予的土地,是从南子的封地里割出来的,姬龄在得到册封的诏命,便猜测到卫灵公打得是何算盘,无非是想挑拨两人的关系而已。

    不过对于卫灵公诏命,姬龄并没有管,而是上书南子,让她千万不要割地,尽力安抚家臣,至于什么封地,就连垣邑也不过是姬龄从南子手里借的。

    南子回信,让他安心。

    两人的关系到没有受到影响,姬龄暂且没有时间管这些闲事,春耕过了,眼下经过几年驯化,垣邑的青菜和韭菜口感已经大有改观。

    垣邑的百姓们、妇人们很聪明的,去访亲的时候,每人带了一点家里产的绿菜。

    哪怕是隆冬腊月里这就是最好的礼物,带着一小捆子绿菜去拜访亲友一点都不失面子。

    游村已经正式更名为游县,这里是姬龄的发家地,更有温泉水种的青菜,像小白菜、韭菜、豆荚菜等,除过留了一些供乡寺吃的青菜,其余的都被百姓们割走了。

    小白菜这东西长得快,种子撒下去,三五天就能发芽,十天半月又会长得绿油油的一片。

    韭菜就更加的没问题了,割掉一茬,马上就会长出一茬。

    姬龄并不在乎,反正家里的青菜吃不完,让他们拿去走亲戚也是不错,况且百姓们本来就生活不易,能接济他们就尽量接济他们吧!

    只不过,考虑到人们会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姬龄将进入自己菜园作为勤劳、孝顺老人的人家才能进入。

    春末春尾,姬龄与山、宋甲、宋若几人在垣邑漫步,几人欣赏着多年未见的风景,在垣邑战争的影响渐行渐远,虽说今年的粮食可能不够百姓们吃的了。

    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姬龄也是可以的,垣邑的百姓们也不怪姬龄,反而因为能有饭而无不感激姬龄。

    这是多么低的要求啊!

    垣邑的百姓们才刚刚吃饱饭,如今又省着粮食,支援姬龄发动战争。

    看着百姓们连多煮点麦黍都不肯,姬龄也很是心痛,自己发动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说是报仇,其实不过是因为垣乡的土地不够了而已。

    施行《军功爵法》,虽然能极大的提高军队的战力,能让士卒踊跃参军,但很快姬龄便深深体验到了秦国的苦处。

    军功爵是一剂慢性毒药,一边它催生出了秦国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秦民的战力,一边它又慢慢腐蚀秦国的根基,每次在秦国面临病重之时,秦国只能通过不断对外作战,吞并土地来缓解军功爵的毒。

    可战事终会有打完的一天,天下的土地也都是有限的。

    秦军通过战争将诸侯的土地吞并为自己的土地,可他们并未清理原有土地主,这也埋下了失去自己赖以为生的土地的贵族,只能在看着自己的土地变成秦军、秦将的奖励。

    在调查到军功爵法施行的问题以后,姬龄当即便作出调整,并颁布了《军功爵律》。

    凡是获得军功的将士,可在土地、钱财、官爵之间选择,若是选择放弃土地,可以升爵、升官一等,选择钱财的将士可以从商,并免其关税,以鼓励从商补贴家用,若是都不选,可以举荐家中亲属入官府,为官为吏。

    虽是小吏,但也需要在乡寺从底层做起,而且还要经过乡寺历练才可以出仕。

    学习律法、公文书写、政令颁布实施、农政、民政、礼仪等才可以在地方任职。

    考虑姬龄治下并非只有奴隶、国人,为了顾及和安抚士卿贵族,姬龄特意开辟了举荐制,贵族子弟若要出仕为官,需要一名在乡寺任职的官员举荐,才可以到地方任职。

    姬龄回到垣邑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像今年要不要降税,农场养得太过的鸡,导致农场的环境过于恶劣,无数百姓纷纷向乡寺建议,减少一些鸡。

    鸡太过,导致鸡粪堆积,哪怕是姬龄路过农场的时候,也觉得,那味道太冲了。

    章恪正在跟桑翁商量,要不要把家里的鸡拿去贩卖,换些粮食,眼下天气快要热了起来,鸡饲养过密,不仅会导致环境恶化,更重要的是还有爆发疫病的危险。

    在两人商量好后,几人准备在垣邑集市售卖鸡。

    桑翁则表示,如此大量的鸡雏售出,只怕会跌价。

    姬龄想了想,便让人将鸡杀了,制成熏肉,哪怕一时售不出去,也可以,便留着,赐给作战勇猛的将士,或者拿来答谢,此前帮忙运粮的百姓也是可以的。

    在垣邑价值最高的永远都不是肉食,而是丝绸、陶瓷,陶瓷近几年来,在姬龄控制下,已经开始变得极为稀少,但像丝绸、桑麻等物,永远都是大宗交易,且价格高达千金。

    (PS:此处的金,即品象纯度较高的黄铜制品)

    养蚕还是李妪,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年年增高,且还为垣邑带来无数的财富,虽说丝绸不是普通百姓能穿的起的,但换成麻,却足足够五户人家能穿得起新衣。

    姬龄不喜欢穿丝绸,也不喜欢穿麻,但相比昂贵的丝绸,他更愿意穿麻,这不仅仅是为了起代表作用,更重要的是,丝绸穿在身上太滑了,而且通风的很。

    到了春天、秋天,冷风直直的吹,与没有衣服并没有什么区别。